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义务的探讨

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义务的探讨

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义务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并且随着社区的迅速成长而逐渐成为各种养老服务的载体,居家养老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的结合,但是不可否认,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同时鉴于居家养老服务合同这种合同自身具有其特殊性,如一定的社会福利性、合同主体的复杂性等,使这种合同的纠纷解决在法律适用上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的义务进行梳理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合同;合同义务

笔者将在梳理合同义务群的基础上以居家养老服务合同样态之一的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为视角来探讨其主体的义务,义务明确才会责任明晰,从而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合同的纠纷,使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能够在我国得以良好的成长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一、合同义务群的梳理

(一)约定义务和非约定义务

合同义务基于义务所产生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约定义务和非约定义务。

1.合同约定义务,是当事人双方在缔结合同过程中经过磋商,针对义务内容、类型而达成一致意见并最终在合同当中体现出来。合同约定义务是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形成的,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

2.非约定义务,则是指并非经过当事人双方的磋商,而是依法律的规定或依诚实信用原则而要求当事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合同的非约定义务主要体现为合同义务群里的附随义务及不真正义务。[1]

(二)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根据义务在合同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合同义务还可以分为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1.给付义务,给付义务是合同义务的核心,给付指债之关系上特定人间得请求的特定行为,不作为亦得为给付,且不以财产价格者为限。给付具有双重意义,在不同的合同关系中,有时指给付行为,有时指给付效果。[2]

首先,给付义务可以分为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是债的关系所固有的、决定债的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所谓从给付义务,则是指主给付义务以外的,不能决定合同类型,但债权人可以独立诉请履行,使债权人利益得到最

大程度满足的义务。

2.附随义务的产生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附随义务是大陆法系在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有关义务的一个重要理论。在立法上《法国民法典》第1135条最先确立了体现诚实信用的附随义务。

(三)不真正义务

所谓不真正义务指在合同关系中非违约一方的损害减损义务。“债之关系,除给付义务及附随义务外,尚有所谓的不真正义务,或称为间接义务。不真正义务为一种强度较弱的义务,其主要特征在于相对人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而其违反并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仅使负担此项义务者遭受权力减损或丧失的不利益而已。”[3]我国《合同法》第119条亦规定了不真正义务。法律上设置这一条款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由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实现合同公平和公正的目标;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尽量避免社会财富不必要损失和浪费,保障社会财富不断积累。

二、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的义务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合同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两种样态,一种是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为社区老人即合同的另一方提供日间照料或者上门服务。由居委会在社区成立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等,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或者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服务人员或者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这里笔者称这种合同样态为社区主导型居家养老服务合同。[4]居家养老服务合同的另外一种样态,这里笔者称之为政府主导型居家养老服务合同,是指政府与民间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分别作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由政府给付报酬、合同另一方向合同受领人即社区老年人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的合同。下面笔者仅就社区主导式养老服务合同主体的义务进行分析。

(一)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的主体

1.居委会、村委会或养老服务中心

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是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首先,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域划分乡、民族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因此,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非是机关法人,其次,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资产并不是自给自足,而是来源于设立、撤销和调整它的上一级政府,其财产具有相当的依赖性和非独立性,因此从民法理论上来看它也不是社团法人。由此,笔者认为根据民事主体理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养老服务中心属于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虽然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是其仍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一定的民事活动。

2.老年人或欠缺民事行为能力老年人的监护人

在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中,如果老年人精神智力情况正常,其则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如果老年人因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而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则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等担任其监护人,代理其进行民事法律活动,那么此时,老年人的监护人则为合同一方当事人。

(二)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的义务

1.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或养老服务中心的义务

(1)给付义务。第一,按照约定提供养老服务的义务。指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按照双方约定的内容、标准、方式提供养老服务的义务,具体而言,主要指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及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要符合双方的合同约定。[5]由于居家养老模式自身具有特殊性,这与养老机构在养老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很多情况下并非来源于专业人员,如社区下岗职工、志愿者等,这就要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或养老服务中心要对提供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护理培训。第二,安全保障义务,即负有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予以合理注意并防止损害发生的义务,以及危险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加以救助,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的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危险防止义务,社区会提供一些公共性的养老设施,如健身器材等,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或养老服务中心负有确保其服务设施等不存在危及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或者在组织社区老人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应当尽力照顾、保护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避免使老年人受到侵害。其二则是合理救助义务,当老年人发生危险时,服务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合理救助,以减少损害。社区主导式养老服务行为主要是发生在老人的住所和社区的活动中心,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事故发生在老人自己的住所而不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来免除其自身责任。而且,不论是有偿服务还是无偿服务均有义务保证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附随义务。第一,告知义务,一方面,居委会、村委会或养老服务中心应将其提供的服务设施、服务人员专业护理水平等客观条件全面如实的予以告知,另一方面,对所收取的相关费用予以说明的义务,其三将合同服务事项的更改、设施的置换等事由对老人或其监护人及时、如实的告知。第二,保密义务,对老人基本个人信息、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2.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监护人的义务

(1)给付义务。在社区主导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中,如果是有偿的服务合同,老年人或其监护人的给付义务主要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支付必要的服务费用,同时不论是合同是否有偿,对于老年人发生的非因居委会、村委会或养老服务中心过错的意外事故,而由其垫付的突发性费用,老年人或其监护人应当及时支付。

(2)附随义务。第一,告知义务,具体而言是指将老年人的情况,比如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