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曾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56),之后建成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1979年),2008年建设成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目前拥有国内第一批博士授予学科(发展心理学:1981)和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001),心理学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动站(1999)、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

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

2013年,脑功能基因组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加入学院。

学院聚焦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性、现实性重大问题,引育高端人才,强化国际合作,产出学术精品,力争建成国内持续领先、国际同行认可的知名学科。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置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四个二级学科。

着力推动学科领域横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强“脑生理研究-行为学研究-应用研究”三个研究层面纵向贯通。

学院秉承“强基础、重能力”的理念,优化“理论、实验、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注重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的杰出人才。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62人,其中国家千人1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上海市浦江人才9人,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3人,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1人,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引智团队。

队伍国际化水平高,在国外名校获博士学位者超过27%,有海外研修经历者占64%。

近年来,一批自美、英、德、法、日等国引进的年轻学者在学院迅速成长,成果显著,是本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招生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4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研究方向:01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02 认知与语言发展03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04 学习心理学05 教育心理学06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应用心理学(040203)研究方向:0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02 组织行为与管理03 职业心理健康心理学04 管理心理学05 经济心理与决策06 社会心理学07 集群心理学08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09 应用积极心理学10 行为决策研究11 进化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12 证人心理学:目击证人辨认/儿童司法问询13 人类性学研究:性少数/性别歧视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基础心理学(077101)研究方向:01 心理学应用02 实验心理学03 行为机制分析与应用04 优秀人才心理学05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认知神经科学(0771Z1)研究方向:01 感知觉和认知神经科学02 分子认知神经科学03 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04 视觉心理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05 记忆与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06 高级认知功能研究07 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08 啮齿动物的认知神经机制09 人类视觉感知10 虚拟现实和运动控制11 奖赏与动机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三、报考条件2019年参加申请考核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通过审批同意硕博连读的我校在学硕士研究生;通过推免选拔程序同意接收直接攻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

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将取消录取资格。

3、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研究生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②已修完至少5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本科修读专业、修读5门硕士学位课程的专业、所报考博士的专业之间,不得跨专业。

③已在所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学术论文,核心期刊目录以我校图书馆"帮助中心-核心期刊指南"栏内刊载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④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应试语种的六级考试(报考外语专业亦须通过应试语种的六级考试)。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同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5、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7、学院规定的其他学术条件和要求。

我校不接收在校非应届毕业生(本校硕博连读除外)的报考,一经发现即取消考试、录取、入学、注册、就读、学籍等资格。

我校对考生的资格复查放在考生来校参加“综合考核”或复试时进行,若不符合申请、报考条件,即取消其参加“综合考核”或复试资格及之后的全部报考内容。

四、选拨程序报名时间:2018年11月28日至12月26日,报名方式: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网站报名(在线输入https:///main/index.asp),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栏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办法"。

报考费:以申请考核、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须支付报考费250元,报名成功后通过网上银行系统支付。

请考生报名时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交报考费,报考费一旦交纳将不予退还。

所交材料应该至少包括:(1)材料目录(注明申请人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2)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还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

(3)体检表(硕博连读生不需交)。

考生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完成体检:①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体检;②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体检中心体检;③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的体检机构体检;④如为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或高校在职教师,可在学习或工作的学校医院体检。

上述体检报告的有效期为2018年9月1日起。

体检项目参照附件《体格检查表》,体检表可使用我校提供的《体格检查表》,也可使用体检机构自用表。

(4)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报名前自行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确认其证书的有效性,并附上确认后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的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

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需将证书原件、认证报告原件的扫描件按提示上传到报名系统;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将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原件的扫描件上传到报名系统。

(5)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可在考生人事档案保管单位或硕士就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目录、论文初稿等)。

(7)已有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8)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登记表(1)(2)》(一份)。

《报名登记表(2)》的签署: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本人签名即可,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还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9)2名专家(正高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10)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格式、字数不做统一限定)。

(11)如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除寄送上述材料至院系外,还另须将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民教处或高教处签约的考生登记表(原件)寄送至我校研招办。

(12)同等学力考生不提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课程成绩单,但须另提供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应试语种六级的证书(报考外语专业亦须提供应试语的六级证书)复印件、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5门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及刊物封面复印件。

(13)报考院、系(所)要求的其他报考材料。

因提交信息有误、报考材料寄送达超期、报考费支付超期而影响考试,我校不负责任。

报考材料恕不退还,请考生自留备用件。

五、考核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内容为:1、综合考核由院系所评审委员会负责,可采用面试、笔试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应有笔试科目),从考生的外语水平(含专业外语)、专业基础、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等)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2、采用面试的科目,须评审委员会的各成员单独书面给出成绩(须各自在成绩单处签名),然后取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面试的最终成绩; 若一门科目既有笔试,又有面试,需在综合考核前明确笔试与面试成绩的比例,然后按此比例合成该科目的最终成绩。

3、考核成绩最终归并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测评三门科目,即考核成绩=外国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综合测评成绩,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的总分满分为300分,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

录取时可按照导师录取,即在同一导师内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也可按照专业录取即在同一专业内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

院系所在制定工作细则时,需明确是按导师、还是按专业录取。

按专业招生的专业须按专业确定拟录取名单。

综合考核总成绩低于180分,或单科(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测评三科之一)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