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2.1735年他在其《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3.我国最早接收西方美学的要算王国维,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等文章中,力图用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作为研究《红楼梦》的指导,以及阐明“古雅”作为美学范畴的位置等,他继承了康德、叔本华的美学观点。

4.我们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西方美术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2.康德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3.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4.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5.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是先于理性,先于概念而产生的。

(连线)6.亚里士多德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7.达芬奇在《画论》一书中,劝艺术家要善于窥视自然,他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8.荷迦兹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9.博克承认美的客观性,肯定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

10.狄德罗说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

1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12.西方美学史上探究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其中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孔子“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2、孟子“充实之谓美”3、在造型艺术中所谓形、神,也是讲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的重要标准。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1、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我们所谓自由创造是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

所谓自由,并非毫无必然性,不受必然性的约束;也不是任何随便的意思。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与把握,自由创造即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物质活动。

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二者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人们对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的自由是逐步发展的,人的自由创造也是一步又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由原始社会生产粗糙的石器,到近代生产的精美的产品、工艺品,都是在认识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自由创造的。

第二章思考题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其中有哪些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精神、客观现实、社会生活)第五章真善美和丑2.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大题)美和善的关系: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时间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者一定阶级利益。

鲁迅在评论普列汉诺夫的美学观点时曾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的东西,就是于他游泳——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山有着意义的东西。

这就是就美的内容看,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

美和善的区别:(1)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与功利相关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以功利作)为客观标准。

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潜伏在形象中。

(2)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美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3)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美与真的区别: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但真并不是美,因为美并不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以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而美却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主体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总之,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不同。

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地得到说明。

3.现实中丑与艺术中的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

.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

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第七章社会美1.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体现。

2.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答:人物形象的美首先是内在品质的美,其次才是外在的形式美。

内在品质的美可以弥补外在形式的某些缺陷,而心灵的卑污却不能用外在形式的美去抵消。

心灵美的人虽不一定长的好看,但仍能使人感到可爱、可亲,而心灵丑陋的人,即使长的再漂亮,却免不了使人厌恶。

当然最好是人的内在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结合。

第九章形式美1.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

2.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单纯齐一或者叫整齐一律,这也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2)对称均衡(3)调和对比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

(4)比例(5)节奏韵律(6)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第十章艺术美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1).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作。

(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3).生活推动了艺术家的技巧发展。

第十一章意境与传神1.意境——情景交融2.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就是它的生动形象。

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是经过情感的过滤,芜杂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所以说是情中景色。

(2)意境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之所以感染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艺术家的感情。

形象成为艺术家情感的化身。

情感溶化在形象中就像糖溶解在水中,香气扩散在空气中一样。

所以意境特别富有美的情趣。

意境中的形象来自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当自然景物被反映在艺术中,他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一种艺术语言,透过自然景物表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3)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是一种创造。

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

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赞美意境,同时也是赞美艺术家的技巧。

在意境中所使用的语言、色彩、线条都很富有表现力,既表现了情感,也描绘了景色的美。

(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意境的这种特征是和它对生活形象的高度概括集中分不开的。

所谓“意则期多,字则期少”,这就是说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思考题:什么是传神?怎样理解神和形的辩证关系?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也包括为花鸟鱼虫传神。

第十四章悲剧1.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

2.悲剧的几种类型:3.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这是属于革命的悲剧,在悲剧的对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种类型的悲剧人物居于的特点是:(1)、自觉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而斗争。

(2)、牺牲的英雄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

(3)、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牺牲成为新世界代替旧世界的信号。

4.在私有制条件下善良的普通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必然要求表现为人民对劳动生活的正当要求,但在私有制条件下,这些要求确得不到满足5.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这主要是由于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曾经是先进的、合理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开始转化为旧的力量,而与社会历史进程相矛盾,但是,它又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他的代表人物失败或毁灭,也有一定的悲剧性。

6.悲剧能够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教育:(1)、认识生活道路上充满了矛盾、曲折、艰苦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经常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学习英雄人物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3)、激起对丑恶事物的憎恨。

悲剧不但在毁灭的形式中肯定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是对丑恶事物的揭露。

这种揭露和喜剧中对丑恶事物的揭露有不同的特点。

喜剧中是撕掉美的外衣揭露丑,引起人们的笑声;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在悲剧中丑恶的事物是作为美好事物的敌对力量。

第十五章喜剧1.什么是喜剧:喜剧同悲剧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范畴,它属于笑的艺术,常常与滑稽、幽默、戏谑、讽刺等相关。

2.喜剧形式的多样性。

(1)讽刺所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否定现象。

生活中的喜剧把本质隐藏在假象当中,喜剧艺术则是透过假象揭露本质。

一种是对敌人的批判和揭露;一种是对人民内部的缺点提出批评。

对敌人的讽刺,是要充分暴露敌人的丑恶,在笑声中包藏着愤怒与仇恨。

(2)至于对人民内部的批判讽刺,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讽刺。

尽管批评是尖锐的,但在笑声中仍然体现了热情帮助。

(3)幽默的特点不同于讽刺,虽然两者在喜剧行艺术形式中常常难以分开的。

幽默不仅反映出生活中的否定现象,而且反应生活中的肯定现象。

它比讽刺更带有快乐的色彩,讽刺较严厉,幽默较轻松。

幽默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同情的苦笑、或戏弄的讥笑。

(4)当幽默用来歌颂新的事物和正面形象时,能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

它直接表达了先进社会力量的优越感。

(5)我国传统喜剧作品中常常把讽刺和幽默结合在一起。

当幽默运用于批判人民内部的缺陷时,常常引起一种同情的苦笑,或善意的微笑。

(6)幽默也可以用来揭露敌人。

这往往是先进社会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对敌人的戏弄与轻讳,这种作品引起的笑声虽然是轻松的,却往往更暴露敌人的腐朽本质,和先进社会力量的自信与优越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