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应具备创新的素质、学者的风范,而且也应具备教学整合的实践能力。
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从那些文质兼美的语料中挖掘写作方面可以鉴赏的要素,读写结合,让课堂教学与作文训练相得益彰。
关键词:作文训练;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先秦诸子》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文言文教学,选读这一课程的宗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大骨头”。
学生谈“文”色变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语言空洞无物、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创新能力等。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从那些文质兼美的素材中挖掘写作方面可以鉴赏的要素,让写作训练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绽放光彩。
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汲取先哲思想精髓,提高思维高度
当今社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精神的重建、责任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上,古圣先贤值得我们敬仰。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
解,而且对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思维品质又是决定学生作文立意高度
和深度的重要因素。
诚拜在圣人脚下,咀嚼圣人创造的文化食粮,我们会大获教益。
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大至治国,小至齐家,外至为人处世,内至修身养性,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金玉良言。
因此,在讲授选文时,教师要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比如:讲解第一篇文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要胸怀天下,要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通过学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孔子张扬的“义”的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
学生耳濡目染了孔老先生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情感经历,而且对培养他们高尚的德行、追求高远高深的写作立意大有裨益。
二、扎实背诵名言名句,做到学以致用
作家王蒙说:“一粒沙子微尘那么小的新,也比一座大山那么大的俗套有价值。
”他在这里所说的“新”主要指语言要有新意。
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浅显幼稚、贫乏干瘪、矫揉造作,毫无新意。
对这类学生应该建议他们加强名言警句的背诵。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名言名句可以风趣深刻地阐释内容,可以生动形象地证
明论点,可以新颖别致地谋篇布局。
巧妙引用名人名言,既能增强语言的文化含量,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起到简洁凝练、文约事丰的表达效果。
《先秦诸子》选读每一单元结束后,我都严格检查学生的背诵,要求他们把这些名言警句抄写在摘抄本上,并附上自己的个性赏析、独到感悟,然后多角度分析它们适用的立意角度、写作话题。
通过技巧点拨、范文展示,指导学生在写作中信手拈来、学以致用,使之成为自己作文中的亮点。
有一次考试,一个学生依据材料自拟题目《携带“诚信”好做人》,其中有这样的文段:“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诚信’,就好比大树没有了‘根’,就好比大楼没有了‘基’,就好比雄鹰没有了‘翅’。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可见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处事之本。
”这组句子,小作者恰当裁剪孔子的名言,形象比喻、巧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三、积累文本写作素材,充实资源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朱熹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使作文材料充实、丰富、新颖,就要重视材料的储备。
储备材料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活源活用”,其中活源之一就是课本、读本。
课本、读本是一个近在学生手边、学生极为熟悉、资源丰富却极易被忽视的材料库,而且课本、读本的文章经过编书者的精心挑选,极具说服力。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巧妙地开
发这座矿山,学生作文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写作起来就能灵活运用、思如泉涌。
《庄子》选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文本的寓言故事进行品读、思考,在准确把握它们的寓意后,尝试对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解读,然后让小组代表发言人展示成果。
成果包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寓言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寓言故事在写作中适宜的立意、话题等。
比如,有位同学谈到“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成功的因素很多,拥有放松的心态至关重要,患得患失注定不能让成功驻足,怡然忘我才能浇开灿烂的成功之花。
“恶乎往而不可”让学生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上,意外的打击会使人猝然陷入绝境,但只要内在精神力量强大,就能够实现突围、超越自己。
在讨论过程中,读写结合,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了写作时言之无物、搜肠刮肚的写作困境。
四、巧妙进行素材链接,拓展写作宽度
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很容易出现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材料,为了避免这种“撞车”的现象,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点滴生活中,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富有特色的、与时俱进的鲜活素材。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文言文教学,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新的教法,对教材进行全新的处理,让学生联系现实人生问题进行素材链接,灵活演绎文本内容。
当然要立足文本,不能偏离语料的主
题。
《老子》选读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语言无修饰,但包涵的道理玄虚而深刻。
在讲解课文时,我让学生挑出他们不易消化、难以理解的文段,其中就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句子。
然后,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联系古今中外事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各自成果。
问题一经抛出,教室就沸腾起来,有谈到“汉高祖刘邦加封功臣大典上张良婉拒只封留侯”的材料,有说到“年纪相仿、遭遇相同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的柳宗元、刘禹锡”的史料,有提到“白岩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电话采访”。
同学们踊跃发言,问题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联系事例,素材链接”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长了学生的人生智慧,而且对拓展学生写作宽度、提高作文层次大有帮助。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适时适当地进行作文阶梯训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熠熠生辉,而且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补,进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先秦诸子》选读: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杜志建.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2-07.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