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字体:大中小
2013-10-08 14:13:00
公告:全套教案打包全套说课稿打包全套课件打包
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

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

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

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四、
(一)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

(二)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

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

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
⑵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⑶教师总结:有的同学说,作品画的不像葡萄,没有那么真实。

其实这正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写意”,而不追求“画形”。

教师提问:何为写意?
教师总结:所谓“写意”,就是画家的观点、情感,中国画注重抒发画家的情感。

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幅作品是怎样“写意”的。

教师:大家都预习了,欣赏它之前,先请同学介绍一下徐渭,说说他的经历、性格。

⑷教师提问:徐渭的经历比较坎坷。

请大家试想一下,徐渭当时是怎样一个心情?
⑸教师总结:徐渭的心情是悲伤中带着愤怒,胸怀远大抱负,却无处施展。

那他的这种情感在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⑹出示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首诗是徐渭在画完时,题的一首诗,全班齐颂,体会诗歌的含义。

⑺教师提问:请同学说说这首诗大致表达的含义?
⑻教师总结:表达了徐渭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⑼教师提问:在这首诗中,有一句是将绘画内容与画家的情感联系到了一起,大家能找出来吗?
⑽教师提问:这首诗对这幅画起到什么作用?
⑾教师总结:明确了绘画主题。

画家以诗入画的方式,更容易让观者体会到作品的内涵。

同时,画家将自己比喻成无人理睬的野葡萄。

画家以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2、诗书画印和谐统一,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

(1)内容上,题字和印章的讲究。

教师讲解题字的内容:
题字不仅有诗文,还包括姓名、日期、题目、一段散文或是观者的感想。

但无论是哪一项,都要与画面内容有联系。

例如徐渭的《墨葡萄》中的题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印章也同样如此,可以刻上画家的观点主张,印在画面上。

(2)形式上,题字和印章的讲究。

出示图片,齐白石的《墨螃蟹》和仇英的《仙山楼阁图》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这两张作品分别属于国画的那个类型?
教师提问:两张画上的题字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文字与绘画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总结:在形式上,题字与印章都要与画紧密结合,和谐统一。

如一幅工笔画就不能用狂草,一幅大写意也不宜用正楷。

另外,印章的大小、形状也要有所考虑,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画面。

(3)布局上,题字和印章的讲究。

教师讲解印章的种类及其讲究:
印章分为姓名章、斋馆章、闲章,姓名章一般盖在落款后面。

闲章也称压角章,有些画家盖在名章的斜下方,与名章遥相呼应,起到稳住构图的作用。

出示图片,利用Photoshop演示、以题字为例讲解。

(图片经过处理)
教师拖动题字,然后提问:题字放在这,对于画面来说,大家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如果放在这,画面感觉不均衡,整体往下沉,画面就不和谐了。

由此可见,题字与印章是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调节构图的作用,诗书画印的紧密结合,使画面和谐统一,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Photoshop软件修改图片,任意挪动题字印章的位置,让学生有一直观的认识,感受题字印章的布局与画面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体会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美感。

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刚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作业步骤:
1、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包括诗文、画家背景介绍、图片等),了解画家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

2、选择适当的诗句、印章,配以画面,调节诗书画印的布局,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3、将作业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的国画、书法等技法薄弱,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

要想让全体学生拿起毛笔,体会诗书画印结合所展示的美感,还是一个理想,不可能达到。

但是,利用Photoshop 软件就可实现。

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变换字体、大小、位置等,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来自己组合诗书画印,体会中国画中特有的形式美。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利用网络上传作业,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作业,讲解相关的内容:
⑴结合诗句,讲解对画面的理解。

⑵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⑶怎样体现诗书画印的形式美。

2、选取学生上传作业,相互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

必要时,教师给予演示,让学生直观体会。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作业,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给与答复。

教师进行点评,必要时利用软件给予演示。

五、教学反思:
1、通过信息技术,弥补了学生技法上的缺陷,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与常规课相比,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学生运用Photoshop软件,能够多次尝试给作品配诗、加盖印章。

通过这种独特的手段,学生们思考着、体验着、学习着,能够较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2、学生通过朗读诗句,了解作者生平事迹,体验作者当时的绘画心理,加深感受,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高中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信息量,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展示的空间。

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4、与常规课相比,网络课前预习的优势在于,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问题,现场解决,不用非要见了面再交流,节省了课上时间。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将信息技术与本课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真正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而教师在网络课的教学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学习者。

并且,在师生活动交流时,教师也能从学生处获得有益的启迪。

美术课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