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的形象分析摘要:猪八戒是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人物,是唐僧西天取经不可缺少的人物。
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神话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构成其猪面人身的荒诞性,同时又赋予了他更多人性,使之成为猪神人“三位一体”的整合形象。
本文力图从新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猪八戒的缺点,并通过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对这一喜剧典型进行分析,使人们对猪八戒这一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猪八戒; 形象; 贪吃; 贪睡《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要数英勇善战的孙悟空,而猪八戒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猪八戒是神?是猪?还是人?这得从他的来历说起。
猪八戒原本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由于喝醉酒调戏嫦娥仙子而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投胎到人间,没想却误投猪胎,所以生得一副猪的模样,因而也继承了猪的习性:贪吃、贪睡、懒惰等。
后来经观音菩萨点化,猪八戒被唐僧收为徒弟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途中,他的好色、自私等习性与吃苦耐劳、忠诚老实等品质又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无疑是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性。
因此,猪八戒既具有神的法力与神通,又有猪的特点,更有人的习性,严格地说,他是神、猪、人的结合体。
在人们心目中,猪八戒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大家往往把他与“懒惰”、“丑陋”、“愚笨”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然而,对于这一形象,人们却讨厌不起来。
尽管在猪八戒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却依然赢得人们善意的笑声,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他给人一种亲切感。
人们对猪八戒的喜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孙悟空,特别是在现代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仅以猪八戒为主题的电视剧或电影就拍了好几部,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等等。
还有那首猪八戒背媳妇的轻快曲子也备受年轻人的青睐,甚至成为很多人手机上的铃声,一听这首曲子,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想起电视剧《西游记》中猪八戒背媳妇那笨拙可笑的场景,他着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一、如何看待猪八戒身上的缺点钱钟书先生说过:“古时以猪象征色欲,后又以之象征贪欲。
”[1]长期以来,猪八戒被判为贪吃、贪睡、贪色的代表。
人们都在谈猪八戒身上的缺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是如果对于猪八戒所谓的缺点进行社会意义上的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时候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
《西游记》不仅以滑稽的笔墨描写了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色、自私等丑陋性格,而且以诙谐的语言揭示了他这些性格缺点产生的社会根源。
猪八戒作为一个猪性化了的人,他有种种人的正常生活欲望,如吃饭、穿衣、睡觉、娶妻等;作为一个人性化了的猪,他又有着猪贪吃嗜睡的本性。
但是当初他步入空门当和尚实际非自己所愿,佛教的清规戒律使他的正常的生活欲望得不到满足。
他为什么贪吃?他自己再三作过交代,在第八回他说:“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
’”在二十回中他又道:“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长忍半肚饥”。
第四十七回还说:“常言道:‘斋僧不饱,不如活埋’哩。
”这些话表明,他的贪吃,完全是“饿杀”的佛法逼出来的。
实际上,八戒在取经路上经常忍饥挨饿,因此,只要有吃的他就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食欲是人生存的本能,人类满足自己的食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填饱肚子,在这一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八戒的吃也非贪,而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他为什么贪睡?第三十七回写他半夜对唐僧发牢骚:“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这说明他的贪睡,是日夜劳累过度造成的。
况且睡觉本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很自然的生理反应,而猪八戒对睡眠显得很是贪婪,作为一头猪如此嗜睡还是情有可原的。
对于猪八戒的好色,在第二十三回中他也有过辩白:“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
’那个不要如此?”这说明他的好色,也是佛教的禁欲主义造成的。
他为什么自私?第七十六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拿猪八戒的性命,他以四钱六分的私房来贿赂,过后他解释存私房的原因:“这是甚么私房!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我舍不得买来嘴吃,留了买匹布儿做件衣服”。
这也说明他的自私是正常温饱要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
因此,本人认为把猪八戒看成是封建社会失去人身自由、正常生活欲望得不到满足的那部分人的典型,似乎更有说服力。
二、猪八戒的优点(一)猪八戒心宽。
第一,脾气好。
猪八戒笨,不但长了一副猪模样、猪身材,行动笨拙,而且懒于思考,总把妖精当好人,在火眼金睛、身手敏捷的孙悟空面前就显得更笨了。
因此,调皮的孙悟空总爱捉弄他,但他顶多是当时发几句牢骚,绝不会因此与孙悟空翻脸,也从来不发脾气。
孙悟空还经常揪着他的耳朵骂他“呆子”,他也不因此恼羞成怒。
平常斗嘴归斗嘴,猪八戒可从没怎么上心过,反而事后一口一个猴哥依旧叫得亲热,该服孙悟空管的也照旧服他管。
有时连脾气甚好的唐僧也免不了偶尔怒其不争地看他一眼骂他几声,他也只是不服气地哼哼两句,但很快就投入到消灭妖怪的集体行动中去了。
就算偶尔被唐僧冤枉,他也是抱怨两句,从不记恨师父。
第二,度量大。
众所周知,猪八戒的度量特别大,其实他的度量也很大,只是大家总被他的肚量所吸引而忽视了他的度量。
他的度量之大,超过人们的想象,应该说是师徒四人中度量最大的一个。
用“心宽体胖”一词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了。
想想当初在高老庄的时候,猪八戒的老丈人高老头为了除掉他,请了很多人来对付他,猪八戒只是回击了那些来对付他的人,却没有对老丈人还一下手。
如果是换成孙悟空等人,早在老头开始骂骂咧咧想赶他走的时候就给他一点颜色瞧瞧了。
猪八戒对付老丈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对方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但他从不对老人家下手,而只选择了躲避的办法。
这说明他并不记恨高老头,也足以看出他的胸襟有多宽广。
另外,在取经途中孙悟空甚至还三番五次地骗猪八戒,整治他,要是一般人可受不了这样的气,即使是自家兄弟也非得大吵大闹一番不可,可猪八戒好像从来不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侮辱,非得报仇不可。
在他心里永远没有隔夜仇。
第三,不急不躁。
每次猪八戒和唐僧等人被妖怪抓住的时候,别人都会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唯独猪八戒不急不躁,只要孙悟空不被擒获,他知道师兄肯定会想办法救他们,所以他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死到临头也不亏待自己。
猪八戒既不像孙悟空那样恨不得一个跟头翻到灵山;也不像唐僧那样因为忧虑路途难行而吃不下饭;也不像沙僧那样为了工作而顾不得吃饭和睡觉。
他该吃饭了,一定尽量吃饭;该睡觉了,就一定去睡觉。
当然,该工作了也决不含糊。
他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
这样的心态是最健康的心态。
现代人中有很多人由于只顾工作,最后会累出病,甚至过度劳累而死。
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应该向八戒学习的。
(二)幽默乐观。
猪八戒具有开朗的性格。
在路途遥远的西天取经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险阻,出现被妖精吃掉的危险,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提心吊胆。
然而,只有猪八戒每天都活得那么的快乐,而他排解压力的方法就是偷懒,就是能吃会睡多吃多占。
他能随时随地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沉重的压力。
他可以为自己找到快活的题材,他可以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到乐子。
同样,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为了业绩也为了自己的前途,我们每个人都在很努力的奋斗着,可我们有几个人能够找到工作中的乐趣,能够适时调节好自己每天所面临的压力?猪八戒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总是乐呵呵的,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他很容易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
一个容易快乐的人自然也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在艰险而枯燥的取经路途中,猪八戒时常会给大家带来笑声,缓解大家紧张或无聊的心理。
有时候他讲点幽默的话,有时候,拿自己开涮,逗大家开心。
孙悟空也经常打趣猪八戒,以减轻自己心里的烦闷。
猪八戒以幽默的态度处世,是个玩得起的人。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猪八戒,他们的取经路程该是多么漫长而难熬啊!猪八戒的形象永远是那么的憨厚笨拙,可在他的心里却有着聪慧和阳光的一面,虽然是好吃懒做,可他却总是会用开朗的性格与人相处,总是会让别人欢喜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让枯燥乏味的取经历程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正是因为有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才会让《西游记》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活灵活现,而猪八戒身上那种浓浓的人情味总是会时刻地感染别人,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
然而,身处于一个唯利是图的花花世界,生活在一个充满利益与现实的社会,为了生活你还会有开朗的性格吗?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始终保持猪八戒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呢?(三)吃苦耐劳。
猪八戒虽然生性懒惰,拈轻怕重,却很能吃苦耐劳。
他在高老庄做女婿的时候,种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扫地通沟,筑土砌墙,样样农活都能干得很出色。
论劳动致富,八戒是一把好手。
高老庄招亲对于八戒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精彩序曲,其意义相当于大闹天宫之于孙悟空。
取经途中所有的脏活、累活,也几乎全是他一个人干的。
比如在第六十四回,在八百里荆棘岭上,道路不通,无法西行,猪八戒自告奋勇作为主力用钉耙锄开了一条道路;还有一次是在第六十七回,在驼罗庄,在过西柿街的时候,又是八百里山地无人区,且充满了恶臭,猪八戒摇身变成一个超级大猪,拱开了一条路,供师父以及师兄弟们走路。
另外,西行一路上挑行李,什么背死尸、埋人头等粗活、累活都是孙悟空不愿干也不屑干的,都由猪八戒来干。
在取得真经后,如来佛祖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理由是“因汝挑担有功”,也就是说猪八戒能修得正果也是归功于他的勤劳。
虽然他老是说要分,可是他最后还是完成了西行任务,他这种性格能坚持到最后是在不易。
这些都足以说明了猪八戒有着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也是猪八戒在小说中最为高尚的一面。
(四)识时务。
在师徒四人当中,猪八戒是最现实、最识时务的。
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误会了孙悟空并把他赶回花果山之后,猪八戒就吵着要分行李各自回家去不去西天取经了。
因为他知道孙悟空一走,护送师父的重担自然落到自己身上,想想路途那么遥远,对付妖怪他又不如大师兄,还不如回高老庄去呢。
每次唐僧和孙悟空被妖怪抓走,老猪跟沙僧又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也会吵着分行李走人,反正师父不在了,大师兄也被抓走了,他和沙僧又敌不过妖怪,留下来又有何用?可是每当孙悟空把事情化险为夷后他又会继续留下来为唐僧效劳。
这说明他的心还是在唐僧这里,离开的想法只是迫不得已罢了。
虽然保护唐僧的重担基本落在孙悟空肩上,三师弟沙僧则包办了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而猪八戒则是吃吃睡睡较多,很少能够认真独立做完事情,但是在三个弟子却是猪八戒比较受宠,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还是归功于猪八戒的圆滑。
一路上,他能够适时地溜须拍马并哄师父唐僧开心。
偶尔遇到困难时又会安慰大家,安慰自己,让大家有温暖的感觉。
每次分东西吃他谁都可以忘,就是没有忘记分给师父一份,毕竟在他眼里师父还是最大的,也是最能袒护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