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车位设计我国建筑规范中对车库、停车场设计标准规定得比较复杂,并分为四个等级,并没有规定所谓“标准车位尺寸”,而是规定了相应最低满足的尺寸,如车长不大于6米及车宽不大于1."8米的车,规范车与车之间间距为不小于0."5米,车与墙、车位端之间间距不小于0."5米;车长大于6米不大于8米,车宽大于1.8米不大于2."2米的话,车与车之间间距不小于0."7米等。
回车路段的相应规范是满足一辆车一次性回转的需要,这实际上为不同类型的停车场提供了不同的尺寸松动。
因此对于一般以停小型车为主的停车场来讲,车位尺寸多采用2.5~2."7×5~6米的尺寸(象奔驰S系、宝马7系等豪华车车长都超过5米),而单车道回转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双车道不少于5米,现在的停车场为安全起见或者可以停中大型车辆,多设置为6米以上。
地下车库因其功能相对单一、"成本高、结构复杂而成为设计优化的重点,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地下车位由于空间紧张,一般采用车位与通道垂直的布置方案,南京车位销售专用合同:标准车位规格为长5."3米、宽2."4米;微型车位规格为长4."0米、宽2."2米。
两种规格车位的面积,分别为12."7平方米和8."8平方米据查阅相关标准,一般的车位面积为十六平方公尺左右大约6坪。
在建筑技术规则中,对室内停车位的法定尺寸标准是:平面车位的标准长宽应为6公尺、2.5公尺,但也可以设置小车位,长宽为5."5公尺、2."5公尺;而机械式车位的尺寸最小不能小於长宽高各为5."5公尺、2."2公尺及1."8公尺(机栻车位的标准尺寸是以外缘为准,所以实际使用时必须扣掉机械的宽度,尺寸相对缩小一些,但是高度不得低於1."8公尺1、柱网尺寸;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跨度在8米左右,每个车位宽2.4米,三个车位的尺寸最接近8米,车库的最经济柱净距为7.2(3X2."4)米,随着车辆大型化的趋势,交警部门要求车位白线内净宽为2."4米,则最经济柱净距变成了7.5(3X2."4+2X0."15)米,考虑柱边长一般不超过600,一般采用8."1米的柱距。
规范规定车位长为5."3米,通道宽度为5."5米,最经济的布置是中间一个车道,两边两排车位,在考虑一点余量一般就采用N*(5."4+6."3+5."4)的跨度,但这个跨度不是最经济的,所以一般把通道跨扩大,车位跨合并,形成5."4+N*7."8+5."4跨度。
2、层高:决定层高的因素有三个,结构厚度、设备管线布置和净高要求减少结构厚度的方法有许多,一般采用梁上翻、宽扁梁结构和无梁楼盖。
梁上翻必须是顶板上有覆土,还会造成顶板积水,留下渗漏隐患并影响上部植物的成活;宽扁梁结构和无梁楼盖缺点就是直接成本略高。
设备管线布置对层高的影响主要是消防水系统和通风排烟系统。
车位和通道上一般都要求有喷头保护,所以消防水系统所占的高度是没办法压缩的。
一般设计单位的风管布置仅考虑排风口的均匀布置,风管的截面和高宽比也按照噪声控制的标准,这样的要求的设备净空就比较大。
实际上,规范规定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而一般车库防烟分区的跨度很难超过60米,所以可一将风管布置在周边或局部高起来的地方,不占层高(如水岸枫情洋房地下室将风管布置在局部升高的位);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需要的净高,如排风量最大的时候往往是事故通风,所以可以不顾忌噪声要求采用最大风速,截面高宽比采用规范的下限,以降低层高要求。
3、单层还是多层一般人都认为多层地下室成本更高,实际恰恰相反,如果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单层车库与多层(以二层为例)地下车库主要差别如下。
单层围护深度小,但围护周长有长1/3~1倍,这里差异不明显;单层地下室的底板比两层地下室要多一倍,这里要多20%以上的造价。
单层地下室的防水面积也要增加40%以上。
所以,只要规模够大,多层更经济一点。
4、注意边角优化前,有停不进车的边角优化后,边角挖掉,减少不必要的面积编者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在大幅的增长,停车难问题已成为摆在社会需求上的大问题,许多住宅小区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停车库来缓解压力。
本文作者根据实例和经验,总结了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设计的一些特点,并对此提出一些可行的设计建议,值得设计师们借鉴。
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随之而来的居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
一、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现状与前景前几年建成的住宅小区大多采用地面停车场或小区内路边停车的形式,由于当时居民拥有汽车量有限,尚能满足停车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小汽车已逐步进入平常家庭。
特别在大中型城市及地区,私有汽车的数量已达相当的水平,原有的小区设计已不能满足停车要求,车辆占道或占用区内绿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小区内管理困难、环境恶化。
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国内的住宅小区建筑密度一般都较大,因此,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
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
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孚战结合的目的。
目前,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有车一族的不断壮大,停车压力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除大力发展城市交通道路网,与之配套的停车设施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针对我国特有的情况以及参考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建设地下停车库是解决城市内停车问题的最佳方式,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正是这种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
在一些城市中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验。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地一些已建或在建的住宅小区采用全地下停车方式,地面上除留有小区内必须的消防和出入地下车库的车道外,建成大型区内花园,创造了较佳的使用效益和环境效益。
如深圳东海花园、汕头中信海滨花园、珠海凤凰花园等都采用这一方式,事实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值得其它住宅小区借鉴(见图1、"2)。
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技术设计要求1.住宅小区的总平面布局设计与城市中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
由于上部住宅须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间距等技术和使用要求,有时对地下停车库的布局造成不利,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上部住宅柱网对下部停车库的影响。
住宅较密的柱网常常把巴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大大降低,库内车道也不易简洁通畅。
特别在高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必须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对地下车库的影响更大。
因此,在设计构思初期就必须把地上住宅楼的总体布局与地下车库的设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应该在完成地上住宅部分的规划编排后简单地把地下车库加插在其下面。
根据停车库容量越大车道所占比例最小,即停车库的使用效率越高的特点,有必要尽可能地把地下停车空间集中在一块以形成整体的停车空间,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
具体方法:一是可以把上部住宅尽可能沿周边布置,在中央形成一大片空地,下部作停车空间,地面则规划成小区中央花园;二是适当地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
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型住宅小区,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除采用上述方法提高使用效率外,还要考虑各片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还必须兼顾区内住户对使用车库的方便性、车辆进出小区的便捷性和避免干扰小区安静环境等因素,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稳定的影响也应在考虑之列。
2.地下停车库的平面布置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平面布置内容包含车道和停车位的布置、柱网的确定、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相协调等方面。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车道与停车位布置首先应根据住宅小区住户拥有车型的情况来确定,合理地确定标准车型进行设计可以避免盲目的经济和空间浪费或者使用不便。
一般而言,住户自备车为小型车辆,其中以轿车占大多数。
所以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应以中型轿车4."9m长X1."8m宽x1."8m高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据此的停车位尺寸应为(5—6)m长x(2."5—3)m宽,车库车道的宽度及转弯半径也应据此数据进行设计。
车辆在车库内的停放方式,根据有关的研究,与车道成90°直角的车位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由于住宅小区地下停车须最大限度地提供停车数量,采用此方式最为合理,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m2—30m2的低限水平。
停车通道的布置应以路线便捷、进出车位与连接车库出入口方便为原则,且应避免交叉与逆行。
对于较大型车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
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由于进出车位的需要,车道宽应在6m以上,此种情况下,车道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的车行路线方式。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柱网布置应以上述停车位和车道的特点为设计依据,同时须兼顾以下几点:(1)保证足够的行车、停车空间,避免车辆的碰撞损坏;(2)留有一定的使用灵活性;(3)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4)减少不可利用面积;(5)尽可能统一柱网尺寸。
太小的柱网尺寸不便于行车与停放,太大的柱网尺寸虽然有利于使用,但增大柱距,使得屋盖结构厚度增大、造价升高,因此,应确定一个合理的柱网尺寸。
按照住宅小区可停车库的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6X8m(柱间停两辆车)或8X8m{柱间停三辆车)左,右。
3.车库出入口的设计虽然1997年修编《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停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已有规定,但根据实际设计经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人员出入口往往多于此规范规定的数目,主要是为方便各栋住宅的住户到达地下停车库。
宜在停车库上方每栋高层住宅或每个多层住宅小组团内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且车库出人口与住宅交通核心间的连接部位有遮阳避雨措施,避免住户有从室内到室外再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不良感受和各种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