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 2016 (1)
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 2016 (1)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出台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研究制订第三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2.虐童事件
2012年10月,浙江温岭一 幼儿园教师虐童照片被曝光
“因为好玩”
师德为先
二、幼儿园教师师德现状
1.主流是积极的(贡献 高尚 赞誉 尊重)
2.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缺乏爱心。 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 师表。 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严重损害人民教 师的职业声誉。
பைடு நூலகம்
1993年: 2.51% 1998年: 2.59% 2003年: 3.28% 2008年: 3.48%
1994年: 2.51% 1999年: 2.79% 2004年: 2.79% 2009年: 3.59%
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指标 幼儿在园 人数 学前一年 毛入学率 学前两年 毛入学率 学前三年 毛入学率 单位 万人 % % % 2009年 2658 74.0 65.0 50.9 2015年 3400 85.0 70.0 60.0 2020年 4000 95.0 80.0 70.0
1990年: 3.04% 1995年: 2.41% 2000年: 2.87% 2005年: 2.81% 2010年: 3.66%
1991年: 2.86% 1996年: 2.46% 2001年: 3.19% 2006年: 3.01% 2011年: 3.93%
1992年: 2.74% 1997年: 2.49% 2002年: 3.41% 2007年: 3.32% 2012年: 4.28%
四. 原因分析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问题 ——规范的效用
(1)师德规范用词抽象、模糊、笼统 ——可操作性差 (2)规范效用弱化
中外规范比较
美国的教师行为守则,涉及师德的内容: (规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记住学生姓名; 2.注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有 偏见,并且与辅导员联系; 3.对学生以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力争公道; 4.要言而有信步调一致,不能对同一错误行为 采取今天从严,明天从宽的态度; 5.不得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性语言; 6.不得因为少数学生的不轨而责备全班学生;
学习、立志、躬行、自省
2.教师职业道德内化过程中的障碍
(1)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的层次性问题 ——认同感 (2)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的可操作性问题 ——规范的效用 (3)社会环境问题 (社会期待与利益保障的反差) ——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原因分析
1.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的层次性问题 ——认同感
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 对教师的人格期待 职业行为要求理想化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 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 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 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 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 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 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 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 幼儿的兴趣爱好。 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 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 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 用。 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 源。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 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 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 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 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 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 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 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专业标准》(规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 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 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 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 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
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 法规。 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 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 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国十条” 2010年11月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 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 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坚持 公益性和普惠性。 要求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学前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五年来(2010-2015) 幼儿在园人数和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六年实现了2020 年预期目标(2015年达75%)。民办园 园数占66%,幼儿在园人数接近53%。 到2016年底,广东省学前教育毛入园 率达96%以上;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 民办幼儿园比例达75%以上。
《专业标准》 2012年2月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 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基本理念 幼儿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 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 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 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 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 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7.不得当众发火; 8.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 9.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同时也应有 自己的主见; 10.要求教师对学生也要以礼相待; 11.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或过分随便; 12.不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 13.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 错误; 14.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
《规划纲要》 2010年7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学前教育到2020年 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有条件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 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 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 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
15.要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16.少提批评性意见; 17.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们的每个细节; 18.要保持精神饱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 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19.要利用电话等手段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20.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注意与行政部门保 持联系; 21.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个人修养与行为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
礼貌。
(2)职业行为要求理想化(思想根源)
道德是“自律” 道德源于道德自身,目的在于完善每个人的品德。 道德是“他律” 道德起源于社会,目的在于保障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2016-7 林文雄
• 引言 一
二 • 幼儿园教师师德现状
• 幼儿园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 原因分析 四
五 • 对策建议
一.引言
1.国家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 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 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 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 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 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道德是“他律”,是一种“必要的恶”
“道德规则所要求的境界越高,对自己的自由 和欲望等利益的侵犯便越重。只要符合道德较低标 准便无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便不应该要求这些行 为符合较高标准。”
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 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 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高中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 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 向。 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 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高等教育: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 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 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