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马原)
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贺海波“论文造假”
事发于一封检举信— —2008年10月11日中 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戴德 哉意外收到了《国际 心脏病学杂志》副主 编函件,指称戴德哉 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 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 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 相似。
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随后,浙大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贺海波共计 发表8篇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 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重复发表、 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 家帮助修改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拔出萝卜带出泥——在整 个“贺海波论文事件”处 理过程中,浙江大学共核 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 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 问题的论文20篇。
你怎么看?
------4.1.4
你知道什么是学术造假吗?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
、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 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 的学术腐败行为。 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 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 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 功近利的产物。
造假案例
1 2 3
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 史上最牛抄袭造假
产生原因
浮躁之风成造假滋生土壤 “学术造假在全世界的学术领域都存在,浙江大学论文涉 嫌造假事件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学术造假状况比其他国家更加 严重。”著名学者王元丰教授认为,产生学术造假的根本原 因是学术研究工作竞争激烈,为争取更好的机会,不顾科学 伦理规范的约束。 著名学者王世洲教授也认为,目前国家对学术研究发展 的关心远远达不到学术研究发展自身的需要,学术资源短缺 加上配臵不尽合理必然会导致学术界的激烈竞争,甚至产生 不正当竞争。他同时指出,重数量轻质量的学术评价和学术 界的浮躁之风是学术腐败滋生的土壤。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 陈湛匀是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副院长,拥有博士头衔和教授职称,并且是 上海大学学术带头人,曾主持完成中国国际 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重点 项目共四十一项,获取中国国家和省部级以 上优秀科研奖项十六项,一九九三年任上海 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据2009年4月22日《解放日 报》,上海大学教授、博导 陈湛匀因两篇论文存在抄袭 现象被通报,已被学校免除 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并撤 销了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 院长一职.
史上最牛抄袭造假
最牛抄袭论文:除致谢外一字不差
近日有网友发帖曝光 “史上最牛硕士论文 抄袭事件”,称东北 财经大学2007年的某 篇硕士学位论文严重 抄袭,与南京财经大 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 学位论文惊人相似。 网友纷纷质疑该论文 如何通过审核与答辩, 也有人见怪不怪:如 今学生论文抄袭很普 遍,教育难逃其咎。
解决方法
第二,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学术不是产生财 富的工具,而是为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所 必需的。正确的认识学术,不把学术功利化, 要改变将科研成果单纯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 局面,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的挂钩标准, 淡化官本位思想,使学术研究者安心、专心地 从事学术研究。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郑楚光指出,一些高校学术造假现象严重, 抄袭之风横行;一些高校自由、民主之学风每 况愈下;有学者放弃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投身 于经济效益明显的领域;
按理说,科学研究是一项
高尚、神圣的工作,但这 项神圣的工作一旦与剽窃 、造假联系起来,就为人 所不齿。然而,这种为人 所不齿的行为却在学术界 愈演愈烈,究竟是什么原 因导致学术腐败屡禁不止 呢?
产生原因
1 2
浮躁之风成造假滋生土壤
科技进步法规定有待细化
产生原因
浮躁之风成造假滋生土壤
对于学术腐败,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年来,从 虚假浮夸的“基因皇后”陈晓宁,到“北大教授王 铭铭抄袭事件”,各种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 端行为不时见诸报端,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有 网友称,“浙江大学院士课题组涉嫌论文造假”事 件仅仅暴露出了我国目前学术界腐败状况的冰山一 角。
解决方法
第三,加大对学术造假的惩处 力度。对于学术造假者惩处力 度要大,以此威慑其他有造假 观念的人放弃学术造假。建立 法规制度,使造假的学术受到 公众和法律的双重约束;建立 学术责任制,对放任、或故意 造成学术造假的责任人同样追 究责任,进一步制约造假者的。
产生原因
科技进步法规定有待细化 2008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了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 新的科技进步法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弘扬科学精神, 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在科学技术活动 中弄虚作假,不得参加、支持迷信活动”;“利用财政性资金设 立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为 参与项目的科学技术人员建立学术诚信档案,作为科学技术人员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职称、审批科学技术人员申请科学技术研 究开发项目等的依据”。
两眼观世界
记者调查板块:唬弄过去就行
记者调查了十多位不同高校的大四学生,对 于“如何对待毕业论文”的问题,学生如此 答复: ——尽自己的努力能唬弄就唬弄过去。 ——尽量快和容易地通过,对同一篇文章 重复修改实在没感觉。 ——保研的学生才会重视毕业论文吧,我 们没有太大的必要。 ——毕业论文的学分很高,如果没有学分 限制,相信没有人平白无故去写。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
在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上,陈湛匀发表论文,全文约9100 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 25%. 同年5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因 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 势研究》的论文,约5500字中抄袭 1660字,抄袭率超过30%.
再有,陈湛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为25%。 阶段性成果之二《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 优势研究》全文约5500字,其中抄袭1660字,抄袭率达30% 以上。
产生原因
科技进步法规定有待细化
在违反科研诚信的法律责任方面,新科技进步法规定: “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 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获得用于科学技术进步的财政性资金或者有违法所得的,由有关 主管部门追回财政性资金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 或者单位主管机关向社会公布其违法行为,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 申请国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是极具学术反腐 精神的,但是,这些规定的落实需要更为具体的法规和规章予以 细化。
视 频
两眼观世界
网友热议吐槽板块:少抄一点会死
网友:虽然说现在所谓的学术 论文多是垃圾,除了自己之外 也没几个人看,但也不带这么 抄袭的吧?少抄一点会死啊? 虽然说这年头学术很腐败,学 术造假很猖狂,但这么个抄袭 法也太过猖狂了吧?虽然说中 国的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垃圾化, 但直接copy再替换一下就可以 拿个硕士学位,我都不知道是 硕士垃圾化还是垃圾硕士化了。解 Nhomakorabea决
方
法
解决方法
第一,加强国民道德建设,树立 诚信为本的道德观念。通过道德 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特别 是学术工作者加强了术道德良知 和学术道德自律能力。树立诚信 为本道德观念,使得学术研究更 加的真实可靠,也有利于学术工 作者抵制造假的带来的利益裙带, 进而不在拘泥于“好人主义”, 而是能够监督,制止,学术造假。 从而,遏制造假现象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