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农村学校如何备战体育中考

浅析农村学校如何备战体育中考

浅析农村学校如何备战体育中考
摘要:“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

一个民族的兴盛首先是要有一群
拥有健康身体和精神的建设者作为基础。

针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同青少年体质
日益下降的现状,体育中考制度的设立,无疑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它不仅推
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
素质和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本文通过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
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特别是对农村学校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农村体育中考分层教学中考冲刺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推广和体育中考制度的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
的巨大的转型,如何最大限度地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做好体育中考工作,协调好两
者的关系,也成为体育教师的一个关键课题。

以下是本人通过几年来实践、调查
所得来的几点经验和总结与大家一起共享。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对家长、学生的动员教育工作。

首先,农村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家长的重视不够,造成了过多地依靠学校、老师的现状;而且学校和家长形不成合力,出现了一条
腿走路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通过家长会、短信平台以及致家长一封信
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

其次,学生的教育宣传更是重中之重。

学生是考试的主体,他们的认识程度
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以及成绩的好坏。

要做好动员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中考,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自觉地刻苦锻炼,敢
于去战胜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

再次,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光要会教学,还要会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
关系,要善于与学校领导、老师之间沟通,引起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视。

要本着天
下一盘棋的思想,力争使学生的体育、文化成绩双丰收。

二、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阶段的练习内容。

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身体情况,合
理地制定出学年、学期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加大难度和训练量,将
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年、学期中。

三、抓好关键年的体育训练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

农村中学的孩子优势在于比城市孩子更能吃苦耐劳。

通过这几年的实际教学
来看,只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练习内容,思想工作到位,体育成绩反而可以成为
农村学校的强项。

第一,努力抓好课堂教学。

农村孩子由于家长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过于
依赖学校和老师,所以争取让他们在40分钟的时间内斩获更多的体育技能、得
到更多的练习时间尤为重要。

初四阶段一般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优势组、提高组、突破组等,依据各组的
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第二,技术动作要牢固准确。

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成绩的好坏,反而忽视了
对动作技术的要求。

通过几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讲技术动作时只
是一带而过,很多学生根本掌握不了正确的技术动作,往往出现技术动作变形、
有劲使不出来的情况。

因此,技术动作要从初一抓起,学好正确的技术动作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指导学生选好考试项目,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让学生对所有选项都了解,教师应尽早地为学生确定报考项目,做个全面摸底,
进行一次甚至几次的全面测试,根据多次统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基础和
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

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练习。

第四,分阶段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

一是身体素质储备阶段。

开学初期着重
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以及柔韧性,为今后的练习
打下基础。

二是专项技术练习阶段。

主要加强考试项目的正确技术动作的练习,
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做出一个正确的铺垫。

三是专项速耐、弹跳力练习阶段。


是最终的冲刺阶段。

考前安排1到2个月的时间,利用课间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时
间对学生进行必考和选项的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效果。

第五,做好学生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往往在考前会出现心情焦虑、精
神萎靡的情况。

针对这种现象,体育教师一定要与班主任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
可以通过单独交流、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来进行考前的心理疏导。

要认真组织好
每次模拟考试,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中考要
求设计,使考生似在真实气氛下进行测验,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尽快地进入到
考试状态。

人总是在不断的挑战中证实自我,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验证。

体育中
考这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政策,它保证了中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它确立了
体育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它给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强身健体、终身体
育的平台。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体育教学工作,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
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雪红陈筑张虹《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2]毛振明吴键中学生体育考试与达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