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课件PPT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课件PPT
手术基本的操作技术
切开的基本 原则是按局部 的解剖结构进 行逐层切开。
皮肤切口多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来选定。理想的手术 切口应符合下述要求。
① 显露充分、便于操作、接近病变部位、容易延长或扩大。
② 组织损伤小,利于愈合,且愈合后瘢痕少或不显。
③ 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好。切口过小,显露不充分,不便 于操作,不是理想的手术切口。
出血用
等。
主要用于血管结扎和创伤缝
合时结扎。作结的速度影响手术 时间的长短,作结方法的正确与否, 可影响 结 的 牢 固 性,不良的结 扎可导致出血,甚至发生伤口裂开, 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
在出血之前将血管分离清楚,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血管,于钳间切断,最后结扎血管 断端。器官的切除常用这种方法处理其主要血管,如此可使出血 量显著减少。
其止血方法是先用 纱布或手指暂时制止出血,用吸引器清除局部出血,看清出血 部位和性质,酌情选用单纯结扎法或缝合结扎法止血。且忌惊慌失措、盲目乱 夹,以防引起新的损伤,招致更多出血
可暂时阻断血流,用于手术中临时制止大出血或预防 出血,该法能创造出 “无血”手术野,消除了术中失血,利 于操作。
一般用于肢体手术或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阻断肝动脉
和门静脉,以控制肝的出血。但需指出,这种阻断血流的结
果会使
故须掌握阻断时间,以免引起 。
如脑外科手术和肝脏手术时可采用
,骨外科手术时对骨髓腔的
是用电烧器通过高频电流组织接触点产热,使 血液凝固的止血方法。常用于皮下小出血点和不易结扎的出 血点,如胸腹部较大切口渗血及肝脏断面的止血。
① 是止血迅速、节省时间,不留结扎于组织内。
② 是止血效果不完全可靠,凝固的组织易于脱落而再次出 血,对 较 大 血 管 的 出 血 不 能 制 止,对有凝血机能障碍的患 者止血效果更差。伤口有污染时,使用电凝止血易引起感染。 酒精消毒后注意勿烧灼患者。
肌膜用刀切开,肌肉的切开若是顺肌纤维方向 者,可先用刀柄或止血钳分开其中一处,随后用牵 开器或手指向两侧扩开。如果肌纤维交错,牵开困 难时,则需有刀或剪离断 。
腹膜的切开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腹腔内
的 脏器。具体方法是由术者用弯止血钳夹起腹膜;助手用 弯止血钳在术者所夹处的对侧约1cm 处,另行夹起腹膜; 然 后 术 者 放 松 所 夹 的 腹 膜,再 重 新 夹 一次。助手 如此重复一次后,术者用手指触摸有无脏器和组织被连同 夹起,如果没有则术者用刀尖将被夹起的腹膜切开 一 小 口,随 后 再 用 组 织 剪 扩 大 之。
为避免腹腔脏器或组织从腹膜小切口向外膨出,扩大腹 膜切口前,可用器械或手指将壁层腹膜与内脏 隔开。
。
锐性分离是利用刀或剪的刃进 行切割,对组织损伤少,适用于比较致密组织的分 离,为避免副损伤发生,锐性分离宜在直视下进行。
钝性分离是 用 止 血 钳、手 指、 刀柄、剥离子等进行分离,适用于比较疏松组织的 分离。分离需要一定的技巧,应了解局部解剖结构 和认清病变性质。良性肿瘤包膜完整,与正常组织 分界清楚,可采用钝性分离。如果局 部 粘 连 紧 密, 勉强采用钝性分离会增加脏器和组织损伤的概率。
常用的止血剂有明胶海绵、生物胶等。其作用原理是 促进血液凝固和提供凝血块的支架。该法主要用于压迫止 血无效的渗血面,如肝脏创面的渗血和创面广泛渗血。
但需指出:这些促凝物质尤其是生物胶
。
因 此,对 有 过 敏 反 应 的 患 者 要 慎 重使用。
手术部位应用肾上腺素能使血管收缩,可减少切开后的出血, 但有增加感染的机会,且可影响心脏功 能, 宜 慎 用, 对 局 部 表 浅 麻 醉 的 患 者 应 用较多。
一般小血管的处理,除用纱布压迫止血外,可随时用 止 血 钳 准 确 地 钳 夹 出 血 点 (小 血 管 断 端),然后用细丝线予以结扎。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用止 血 钳 尖 端 夹 住 出 血 点,尽 量 不 夹 周 围组织。 ② 助手持止血钳,先抬高钳柄,让术者绕过结扎线。然后抬高钳尖,以便术者结扎。 ③ 术者打好第一个单结后撤去止血钳,继续紧线后再打第二个单结,即可完成一 个方结。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时,应先用左手将局部皮 肤固定,使其紧张,右手持手术刀,刀刃要与皮肤 表面垂 直,刀 柄 与 皮 肤 表 面 所 成 的 角 度 大 约 45°,用力均匀、适当,用刀肚切开,边缘可用刀尖,一 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避免多次切割,以免切口 边缘参 差 不 齐。并 应 防 止 刺 入 过 深,损 伤 深 部 组织。对皮下脂肪层较厚的患者,切开时注意避免将 皮下脂肪向一侧牵拉,以免切线偏斜。对深部组织 应逐层切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皮下组织下面的筋膜和腱膜可以用刀切开,也 可以先 用 刀 切 一 小 口,然 后 用 组 织 剪 插 入 筋 膜 下面,使其与深面组织分离后再行剪开。皮肤、皮 下组织切开及止血完善后,应用手术巾或纱布垫将手 术切口周围掩盖好,使创口与皮肤隔离,以减少深 部操作时,器械和手同切口表皮接触的机会,从而 避免从表皮带入细菌。
显露手术野是进行手术操作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深部 手术操作尤为重要。手术野的显露由下列条件决定。 ① 采取适当的体位或使用体下垫子,使手术部位突出。 ② 选择适当皮肤切口,使手术易于进行。 ③ 良好的麻醉。如麻醉不满意,患者肌肉紧张将影响显露。 ④ 合理使用牵开器和纱布垫。 ⑤ 优良的灯光照明
任何手术过程中,创面可能会 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不仅妨碍 手术术野的清晰,而且可引起失血。 因此,在 手 术 过 程 中 充 分 适 度 止 血 是 很 重 要的。止血的
方法很多。
① 对毛细血管出血和渗血,用纱布或纱垫压迫几分钟后即 可达到止血目的。
② 骨髓腔、肌肉断面、腹腔膜后间隙、粘连剥离创面 等 处 的 渗 血,可 用 干 纱 布 或 热 盐 水 纱 垫 填塞、压迫,有 加强止血的作用。
③ 对于难以用其他止血方法止血的出血,保持一定压力。一 般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填塞,填塞时注意勿留死腔,且保持一定 压力,并应记载填塞纱布或绷带的数目,填塞物一般于术后 3~5日逐步松动后缓慢取出。过早取出有再度出血的可能, 取出过迟易招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