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晓林)婚姻案件不动产分割及相关争议处理

(杨晓林)婚姻案件不动产分割及相关争议处理

2》的着眼点在于出资,从这个层面认定,没有说这个房子归 谁,《司法解释3》着眼点是在于产权登记和将来房子的归属还 有父母明确的意思表示把这三个连在一起了。跟22条从不同的 角度规定。 我个人观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以不动产登记 推定是否赠与一方子女,鉴于我国社会实践中不动产大都登记 在一方名下且没有书面约定,事实上对《司法解释2》第22条 做了实质性修改,就是一种否定,必须要明确,否则就会在审 判实务中引起混乱,当事人利益的不到保证。
上海高院2004年意见值得参考,明确区分出资与产权, 或者说仅在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时,将出资推定为 对自己子女的赠与,而没有将出资和产权进行链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婚姻若干问题的解答(一)》第五条 ‚实践中,对于夫妻婚后父母出资购买房屋产证登记在出资者自 己子女名下的,从社会常理出发,可认定为是明确向自己子女一 方的赠与,该部分出资应认定为个人所有;若产证登记在出资人 子女的配偶名下的,除非当事人能证明父母出资当时的书面约定 或声明,证明出资者明确表示向一方赠与的,一般宜认定为向双 方赠与为妥。该部分出资宜认定为夫妻共同所有。‛
5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王礼仁法官认为,‚我 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夫妻财产共有制’是以共有为 原则,个人约定为例外。《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正好 与之相反。该条规定,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房屋, 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分别为各子女个人的财产,或者根 据出资比例按份共有。由于相互矛盾,法官在适用法律时 往往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的坚持适用婚姻法,有的则适 用《司法解释三》,从而造成同案不同判。‛ 他认为,《司法解释三》没有处理好具有身份属 性的夫妻财产与一般财产的关系,将一般财产法原理完全 适用于夫妻财产,造成夫妻身份关系与夫妻财产关系绝对 分离,使夫妻财产纠纷复杂化,法官难以把握。
在法学界,民法学家认为,婚姻身份并不具有特殊性,处理夫妻间的财产 纠纷,与处理一般民事主体间财产纠纷类似,适用物权法、合同法即可; 而婚姻法学家则认为,婚姻身份具有特殊性,应首先考虑适用婚姻法。北 京大学马忆南认为:‚婚姻关系具有特殊性,在处理夫妻间财产纠纷时,不能 机械适用物权法、合同法,应充分考虑婚姻的特殊性,适当向女方倾斜。‛中 国人民大学孙若军也认为,‚从法律适用上讲,婚姻法为特别法,物权法、合 同法为普通法,当特别法与普通法的规定相冲突时,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要正确认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与婚姻法以及婚姻法司法 解释一、二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容关系、补充关系, 而不是排斥关系、矛盾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婚姻法是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婚姻法司法解释是根据婚姻法对适 用婚姻法某一方面的问题的具体操作的细化,因此,婚姻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 所做的具体规定是指导婚姻家庭案件审理的‚纲‛,司法解释是审理婚姻家庭 案件的‚目‛,纲举才能目张。 同时,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二、三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有侧重,是互相 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这次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就是在坚持、尊重婚姻 法所确立的男女平等原则,夫妻双方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独立和经济自由 权利的基础上,更多地涉及了在财产关系上落实物权法与婚姻法的衔接问题。
解释(二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臵房屋出资的,该出 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臵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 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观点:(来自于相关研讨会记录)
《司法解释》22条是不矛盾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规定。《解释
我国现行婚姻法修订于2001年,而物权法的出台是2007年。在司法实践 中,当婚姻法、物权法、合同法出现冲突时,应该优先适用婚姻法,还是物权 法,或合同法?尚未达成共识,但《司法解释三》却事实上给出了答案。 《司法解释三》本身不是立法,它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 在的突出矛盾而对婚姻法相关法条做出的阐释。 法律往往比较抽象,《司法解 释三》中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房产条款,表述过于概括,没有涵盖现 实生活的常见情况,造成学者、法官及律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与解释 二第22条之关系需要明晰。
解释(三)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 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 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 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杜万华、程新文、吴晓芳,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 中文核心期刊《人民司法》2011年第17期(应用版)
2、婚后父母为子女购买不动产的认定问题。 。。。。。。。。。。。。
本条规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产权登记主体‛ 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进行链接,可以使父母出资 购房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客观化,便于司法认定及统 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护结婚的双方及其父母 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婚后给子女买房的规定,是指 父母支付全款给子女购买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 名下的情形。如果父母只是在子女婚后支付首付款, 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首付款 可以认定为只赠与出资父母的子女,离婚时该房屋应 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首付款部分应认定为出资人 子女的个人财产。由于个人财产婚后的自然增值仍然 归个人所有,故离婚时首付款的增值部分也应判归一 方所有。
房产分割纠纷中,应厘清民事身份法性质 的婚姻家庭法与民事财产法性质的物权法、合 原则。
同法的关系,避免简单套用民事财产法的原理、
三、婚姻家庭案件不动产分割 实务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11
1、 ‚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的认定‛实践中两个问题
1)父母部分出资购房产权认定
2)《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与《婚
目 录
一、《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 二、婚姻家庭案件不动产分割总的原则精神 三、婚姻家庭案件不动产分割实务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1、父母部分出资购房产权界定问题 2、一方婚前为结婚目的共同出资按揭购房问题 3、‚夫妻赠与‛与‚夫妻约定 ‛的界定问题 4、登记在子女名下的房屋的分割问题 5、夫妻一方出售共有房屋纠纷问题 6、婚内房产确权问题 四、最高人民法院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第十批)涉及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两个房产问题。 1、一方享受本人工龄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龄优惠后所 购公房离婚时分割实务探讨。 2、离婚后财产纠纷的诉讼费标准问题
二、解决《婚姻法》解释三适用 中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当在整 体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婚姻法 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精神,不能机 械理解,孤立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面提升民事审判工 作水平 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
《通知》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妥善审理婚姻家庭 案件,依法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 关系的和睦与稳定。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当 在整体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婚姻法及其相关司 法解释的精神,不能机械理解,孤立适用。在涉及 财产权属的认定、共同财产的分割等问题上,要按 照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依法保护当事人特 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 婚姻家庭案件不动产分割及 相关争议处理—以律师视角
杨晓林律师 2013年 6月2日 中国人民大学
1
杨晓林律师
法律硕士学位,高级讲师职称;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中国婚姻家事法方向学者型专业律师。 社会职务: 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扬州大学婚姻法律诊所指导老师 律师协会职务: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婚姻家庭法论坛干事;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会秘书长,家事法研究部部长;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业规范《律师办理婚姻家庭业务操作指引》课题组成 员;《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继承法》律师建议稿课题组成员。
其中,房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司法解释三》实施近两年来,司法审判 实践中离婚房产问题处理呈现两个极端:一是房产登记绝对化,即不管出资 情况如何,登记是谁的名字,房产就归谁所有;二是出资绝对化,即不管房 产登记是谁的名字,谁出资,房产就归谁所有。 现行司法解释造成事实上的 夫妻房产的‚按份共有‛。法官自由裁量权不受节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婚姻若干问题的解 答(一)2004年9月7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 沪高法民一[2004]25号
2、以结婚共同共有目的婚前按揭购房的归属之判断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 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 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 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 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 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 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 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 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 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的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122页
在如何理解‚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 动产‛时是如此表述的,‚但在司法 审判实践中,还可经常见到父母只支 付了全部不动产价款的部分价款往往 是首付款)情形。在在父母只支付不 动产部分价款且不动产登记在出资人 子女名下的情形下,则根据本条立法 原意,该部分出资亦应视为对自己子 女一方的赠与。既然父母的该部分出 资属于其子女一方的个人财产,那么 其子女以该个人财产出资购买房屋 时,。。。。。。亦应认定该不动产 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只不过在以 夫妻共同财产还贷的情形下,离婚时 应给予另一方补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