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豳THEWORLDOFMUSIC
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扬琴是一种外来乐器,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各地区, 各民族因生活习俗不同而形成了韵昧各异的音乐风格.扬琴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它的本质属性是塑造动态的时间艺术, 既是听觉审美艺术,又是表演性的音乐艺术,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爆发出的最富情感的艺术.扬琴演奏技术与扬琴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技术越是纯熟,动作越是自如,手法越是完美,也就越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因此不能纯技术的看待技术,应当把基本功作为技术与艺术统一的”技术”去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力和理解力,培养表现意欲和演奏技能,都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使扬琴演奏的音乐再创造,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完整地表达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要求,从而使听众得到美的享受.
初学扬琴者,首先要注重演奏姿势,击弦动作,基本竹
法.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法,通过基本练习和练习曲为主及部分乐曲教材的基础训练,掌握扬琴发音的
技术动作规范,即掌握”持竹法,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
发力点”五个要点的综合技能.
一
,单竹类快速弹奏
扬琴的基本功训练,是从击弹单竹技法开始的,首先要
掌握腕指结合的击弦技术动作,而腕指结合击弹技法的训练, 往往以培养由慢到快的单竹类技法为重点.注意动作部位与动作力量的调节疏通,注意训练左手右手的均衡配合;注意
发音训练的颗粒性与穿透性.这一阶段可为基本练习打基础, 再采用一些练习曲来反复练习,注意弹奏各种调式的音阶, 琵音和弦的基本练习,也要注意选用一些音乐性,技术性较
强而又集中的快速弹奏技巧的乐曲作为教材.既要使快速音型的演奏精确,灵活,轻快,干净;又要注意快速线条的流
延安歌舞团李存梅
畅起伏和音乐美感.
二,八度和音齐竹双音层次弹奏
齐竹,也叫双竹;在单竹类技法如左右手均衡配合的基
础上,继续进行八度,五度,四度,三度等和音.八度和音,
左竹要稍用力,并应保持灵活松弛.右竹在低音演奏,要适
当控制力度.弹奏双音,双手要轻弹,两臂要放松.要能清
楚地听到左竹弹出的每一个音.高音区时双竹跳动较大,要
注意灵敏;隹确.
三,轮竹类
轮竹可分为两类,一类用双竹交替击弦;一类用单竹连
续击弦.双竹交替击弦,可以分为四种轮竹.
l,单轮,又称单音轮竹.双竹轮流在一个音上轮动.
2,双轮,又称双音轮竹.双竹轮流在两个音上同时轮动.
3,三音轮,又称三和音轮竹.一支琴竹轮在两音弦的
交叉点上,可以出现一个双音,同时另支琴竹在轮某一音,
双竹就轮动了三个音.
4,连轮,即连续轮竹.用于一小节以上的连续长轮.
四,颤竹技法
颤竹,是琴竹头颤动击弦之意,这种技巧是以使用改制
琴竹为基础而产生的.它不同于用震动琴竹产生的滚竹或叫雷竹,也不同于用琴竹杆触弦产生的浪竹,它是以大指压力使琴竹头颤动而获得的.
颤竹技法有三种:
1,单颤竹,一支琴竹做颤竹叫单颤竹,它包括左颤竹
和右颤竹两种.左颤竹是核心.因为,最初只有左颤竹一种, 其他如右颤竹,双颤竹,连续颤竹都是在多年实践中发展的. 左颤竹是运竹的合理分工,在左手的灵活性不如右手的2010.6音乐天地
豳薮THEWO—RLDOFMUSIC
情况下,右手多弹奏,左手问做颤竹,是取长避短的协作分
工.
颤竹技法在应用时可以有四种处理:
第一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即接触琴弦,直至颤动停
止.效果是;开始音强,逐渐转弱至消失,这是颤竹的自然
效果.通称”有头有尾”.
第二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后不马上接触琴弦,而是
将开头颤动空过后再接触琴弦,又在颤动还未明显转慢时即放松大指,停止颤动.这是只取颤动中间部分,效果时奏出
一
串柔和的快速的单音,通称”掐头去尾”.此种处理,动
作要快速,准确,不能拖拍.
第三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即接触琴弦,又在短时间
内停止颤动.效果是:明亮活泼,转瞬即逝,通称”有头无尾”.此种动作,大指要轻而灵活地压下又迅速抬起即可.
第四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后不马上接触琴弦,仍是
将开头颤动空过后再接触琴弦,并保持颤动直至消失.效果是:音色柔暗,渐弱消失.通称”无头有尾”.
2,双颤竹
双颤竹是两支琴竹同时颤动击弦.由于力度加强,颤动
较密,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
3,连续颤竹
连续颤竹在运用上可分为单竹连续颤竹两种,单竹连续
颤竹,是左手连续颤竹,右手弹弦;双竹连续颤竹,是左右
手接力式的连续颤竹.
连续颤竹既要连续颤动,又要适当保持颤动时间,是不
容易的.所以要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掌握.
五,滑竹技法
琴竹头在琴弦上颤动开始后,就势向上或向下滑动叫滑竹.其效果类似声乐的滑音,器乐的滑奏,但不完全相同.
因滑竹是琴竹头颤动开始后产生的,所以,颤竹是滑竹的基本功.颤竹的官方决定了滑竹的能量.颤竹保持颤动的时间越长,滑竹就可以尽情施展,如保持时间很短,滑竹就无
“用武之地”了.
保持颤动,小臂要随之下降,滑竹就在下降时滑动,要
注意琴竹头在滑动时平行地接触琴弦.
运用滑竹技法,要时刻注意琴竹必须笔直,发现向下弯
曲时应马上捋直,这样在滑动时就不会将竹头插入弦中而被挫断.一般演奏颤滑较多的乐曲,事先将琴竹捋成向上微翘状,以防止它在演奏中向下弯曲.
滑竹在滑动时都属于自然滑动,一般大约滑动三度左右.
但滑竹在概念上不受距离限制,是可以超过四度和五度的. 滑竹技法分四种:
1,单滑竹
镣2010.6音乐天地
一
支琴竹滑动叫单滑竹,它分左右滑竹两种.左滑竹使
用较多,右滑竹使用较少.
2,双滑竹
两支琴竹同时滑动叫双滑竹.同时向上或向下滑动叫同
向双滑竹;一支琴竹向上滑动,另一支琴竹向下滑动叫反向
双滑竹.
3,连续滑竹
琴竹在琴弦上连续滑动叫连续滑竹.一支琴竹连续滑动,
另支琴竹弹弦叫单竹连续滑竹,简称单竹连滑;两支琴竹连
续滑动叫双竹连续滑竹,简称双竹连滑.
4,固定滑竹
有的滑竹滑动三度左右,也有的滑动两度左右或只滑二
度为止.这是因为在滑竹技法中实际有两种滑动范围,一种
是比较自由的滑动,另一种是由某音必须滑到某音为止,不
许中途停顿或超过某音,这种滑竹叫固定滑竹.
固定滑竹的效果是柔情,柔和的,因此,所用颤竹皆为
第二种处理(掐头去尾).
由于固定滑竹的滑动范围严格,效果容易掌握,因此多
被采用.
扬琴教学必须分析与解决对全曲各句,各段的整体结构
的安排和处理问题.演奏一首乐曲必须既有全面的整体布局,
又有精心的细节刻画.因此在演奏乐曲时,必须对节奏,音色,力度,句段,旋律与声部进行的处理,自由速度的处理,
才能演奏好一首乐曲.为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可通过习奏较复杂的多声织体乐曲以及大型乐曲或套曲来培养,以便实际掌握处理乐句,乐段,乐章的统一与对比,独立与相互联系
等关系的能力.
重点培养某些有特殊困难的演奏技巧阶段,现代扬琴的
演奏技艺总是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和各种半音阶,全音阶以及各种调式音阶的演奏技巧;如独特创新的竹法指法,如滑抹摇指,双音琴竹,指弹系列,各种抓弦,连跳等等.以上
所说的阶段性,有重点地全面训练扬琴演奏技巧的一种设想与框架,所有阶段的重点的划分都是相对的,绝不是一个阶段一种技法,而是以训练技法为中心,并有以该种技法为练, 才可能逐步掌握提高.
扬琴演奏是技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艺练功就要
业精于勤,持之有恒.前辈大师总结了”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通,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只有在
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的基础上,坚持天天练才能逐步形成正确”定型的”技术动作,达到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力.专业者
每天练琴的时间多少,取决于自己精力和体力足够维持的程度,每天三,四小时的练习可称正常的.练习的效果和时间
成正比,要有”着魔”与”入迷”的钻研精神,才能进入扬
琴演奏技艺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