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学课件
从几个方面描述, 层次清晰的文章(常 见于写景状物的文章 以及说明文) 写人、叙事的文章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 完整的话,并加以完善。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修改、删 除、综合。
要素 罗法 ……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它们。
小组合作: 1.默读每篇文章,运用合适的方法概括主 要内容。 2.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阅读复习 (一)
《养花》《爸爸带我去爬树》 《城市的标识》《大自然的秘密》
概括 方法
句子 摘录法 课题 扩充法
段意 归并法
文章的特点
结构上有总起句、 总结句、过渡句、中 心句,而这些句子提 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的文章。
运用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有时需 要稍加改动。
题目能高度概括文 章内容的文章。
索溪峪(yù)的“野” 一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而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 是天工的美,是“野”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 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石而惊心。什麽“一线天”,什麽“百丈峡”,闻名就让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刃绵亘蜿蜒,“十里画 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无所顾忌,不拘一格;直插云 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好似“窈窈涉 女”。 水是野的。索溪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一会儿缠着大山跑,一会儿撅着屁股, 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它特别受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 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 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 身上一搭,反从索 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帮忙,几快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 中过去了。山路有更巧妙的办法,在弟弟的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它身子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 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 没走过这麽“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野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 的缘故,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一大群猴子在树枝间飞腾跳跃,亲热 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们年轻女同志从树下面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 尿来,吓得这位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了另一株 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 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子;上了年岁的老大姐居然摘下一朵艳丽的山花,插在斑白的头发上;年过花甲 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重温着儿时的旧梦;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部手提皮鞋、 丝袜,踩着乱石,一步一咬牙,从平膝的水中趟过去......满溪的亲亲热热,满山的嘻嘻哈哈。人 们,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在人类看来,动物只不过是供人玩耍,受人摆布,甚至是刀下的食物。其实,有许 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甚至成为数学“天才”, 它们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等等。 珊瑚虫的头脑很不简单,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 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 5000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 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可见,也是一天一幅“画”。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 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会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个物件的名称、颜色和 形状,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土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 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 分发1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还有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 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戈丹做过类似的实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 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一天,他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 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 是有数学头脑的。 长期以来,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学概念和进行计 算的能力,而通过观察和实验才了解到,动物的智慧同样是不可小视的。
剥豆 毕淑敏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 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想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liǎn)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 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睛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排 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 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 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了。”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的 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 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 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