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查评标准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查评标准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查评标准
1. 组织管理与机制(450 分) 1.1 安全文明生产方针(20 分) :总目标、持续改进绩效承诺 1.1.1 企业应确定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针,方针应: • 与企业的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现状符合。 • 体现对遵守本标准及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的承诺。 • 体现对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绩效持续保持及改进的承诺。 • 明确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治理及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 内容清晰明确,能使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理解。 1.1.2 方针使用 • 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并保持。 • 传达到每位员工及相关方,并使其认识到在安全文明生产中,应履行及承担的 义务和责任。 • 定期评审适宜性,以确保其与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持续改进方向相适应。 1.2 计划与策划 (90 分) 1.2.1 安全文明生产缺陷识别、状态评估及处理策划(30 分) 1.2.1.1 缺陷识别 企业应对所有安全文明生产缺陷进行识别、发现,包括: • 任何偏离原设计或规范的状态,包括环境卫生、设备“八漏”等。 • 所有生产设备、设施及其办公场所、构建筑物等。 • 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包括外包活动。 1.2.1.2 状态评估与处理策划 企业应对所有识别的安全文明生产缺陷风险及影响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 况,明确不同治理等级及消除或控制处理对策,包括: • 列入日常生产缺陷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予以消除。 • 列入各类检修计划,包括技术改造和进行必要的技术研究。 • 建立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 不能得到及时消除的,制定控制措施、明确期限,包括日常的定期监视、清洁 及检查。 未按要求建立识别、评估机制,不得 分。 识别、 评估不全, 有遗漏扣 0.5 分/处; 评估后未进行有效处理措施策划或未 执行的或修前、修后缺一的,扣 1.0 分/处, 对执行及效果未检查、 验证的, 扣 2.0 分/处。 重大安全文明生产缺陷的消除和控 制,未制定目标指标、方案,未纳入 年度“两措” 、 “技改”项目的实施, 扣 3.0 分/项。 未建立三级设备治理计划,扣 5.0 分/ 级;不完善扣 0.5 分/ 未制订方针不得分。 方针内容不完善扣 1.0 分/处。 未正式下发,扣 3.0 分。 员工及相关人员不了解方针扣 1.0 分/ 人。 未定期评审,扣 2.0 分。 评分标准
• 建立企业、车间(专业) 、班组三级设备、设施治理计划。 • 缺陷状态评估至少每年一次;机组检修或建(构)筑物翻修前单独进行一次。 1.2.1.3 基础管理台账 企业应建立以下基础性管理台账。包括: • 缺陷状态评估报告及处理计划。 • 设备渗漏点清单。 • 安全标示、标牌清单。 • 工器具清单(安全工器具、便携式电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检修专用工器 具、运行闭锁钥匙登记等) 。 • 应急装备及设施清单。 • 特种(设备)作业的设备及人员清单(包括外包) 。 • 检修电源清单。 • 环境/健康监测点清单。 • 外包单位人员出入登记。 • 重要区域接地、防雷等设施清单。 • 事故、应急照明清单。 1.2.2 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20 分) 1.2.2.1 识别、获取 企业应识别以下适用于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的要求,建立获取这些要 求的渠道,并传达至相关岗位和人员进行使用: • 国家规范、标准。 • 行业、地方规范、标准。 • 集团及其他上级部门规定及标准等要求。 1.2.3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40 分) 1.2.3.1 目标指标 企业应对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目 标、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予以量化。 • 符合方针及承诺要求。 • 考虑重大安全文明生产缺陷的治理。 未按要求建立目标指标不得分,缺失 的扣 10.0 分/级。 目标指标不符合实际,扣 2.0 分/处。 未按要求制订相应管理方案,扣 5.0 分/项。 未建立识别、获取渠道不得分。 识别、获取不全扣 1.0 分/个。 未及时更新扣 0.5 分/个。 未传达学习扣 0.5 分/个。 修后缺一的,扣 1.0 分/处,对执行及 效果未检查、验证的,扣 2.0 分/处。 重大安全文明生产缺陷的消除和控 制,未制定目标指标、方案,未纳入 年度“两措” 、 “技改”项目的实施, 扣 3.0 分/项。 未建立三级设备治理计划,扣 5.0 分/ 级;不完善扣 0.5 分/
未建立职责分工不得分;职责不明确 扣 1.0 分/处。 未划定区域不得分; 区域有遗漏扣 1.0 分/处。 未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扣 3.0 分,未明 确周期扣 1.0 分/项。 未按要求公示扣 1.0 分/处。
• 明确常驻承包商管理责任部门。 • 明确检修质量及工完场清验收的具体人员。 • 建立责任区域和(或)设备定期检查制度,明确人员及检查周期。 • 现场公示清洁管理责任部门、岗位及其联系方式。 1.3.3 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提高(20 分) 1.3.3.1 教育培训机制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 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 • 在工作中不安全、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实际或潜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 带来的安全文明生产状况的改进和绩效。 • 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包括建设、 治理及保持绩效中的作用和职责。 1.3.3.2 教育、培训 • 确定培训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落实。 • 确定不同层次职责人员所需的经验、技能和培训水平,确保人员的能力符合安 全文明生产要求。 • 对外包单位及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或对其必要的能力和(或)接受的培训、意 识进行验证。 • 保持相关记录。 1.3.4 信息、交流及安全文明生产缺陷处理(40 分) 1.3.4.1 信息沟通与处理 •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文明生产信息交流系统,包括安全文明生产缺陷纳入生产 缺陷管理,规范填报、处理、验收及其他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机制。 • 编制内部安全文明生产时事通讯或报告,并使员工可看到。 • 对安全文明生产缺陷的发现进行奖励。 1.3.4.2 现场安全文明生产交底 未将安全文明生产问题纳入生产缺陷 管理, 不得分; 设备设施要素有遗漏, 扣 3.0 分/个。 处理流程不完善扣 2.0 分/项。 未建立现场安全文明生产交底与安全 技术交底“二同时”机制的,扣 20 未按要求保持记录扣 5.0 分,记录不 全扣 1.0 分/处。 未按要求建立机制不得分。 程序制度不完善扣 1.0 分/处。 未按要求进行教育、培训、扣 3.0 分。 未按要求进行充分宣传扣 3.0 分/项。 培训教育效果不好扣 1.0 分/项。
目标指标、 管理方案内容不全, 扣 2.0 分/处。 未按要求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实施 进行检查、考核,扣 5.0 分/项。 管理方案未及时修订,扣 2.0 分/个。
未按“一岗双责”原则建立职责不得 分;职责分工不明确扣 5.0 分/处。 未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不得分;建 立不全扣 2.0 分/处。 未指定管理者代表扣 10.0 分。 未制定考核办法扣 5.0 分/处;考核办 法不全扣 1.0 分/处。 未按要求提供资源保障, 扣 5.0 分/处。
门领导批准。 • 有害物质的采购应考虑材料安全一览表(MSDS)的资料/警告。 • 选择安全绩效良好的供货商。 1.3.6.3 试运行/修后验收 • 对所有设备/设施和工程项目实行试运转/修后品质、功能验证。 • 检修(施工)质量验收同时,同时进行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的验收。 • 现场项目竣工验收时,安全文明生产区域责任人应纳入验收小组的成员。 • 在项目交付投产前对安全文明生产问题予以整治。 •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设备、设施的性能及运行、维护操作。 1.3.6.4 建筑物/设备改造 • 建立并遵守适当的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程序,并严格控制改造的核准与执行。 • 根据改造更改情况及时更新相关生产、维护工艺标准、规规程、规定及图纸。 • 在保护装置/设施退出或不健全情况下进行操作、作业时,应有正式的批准程序 和规定,并做好临时安全、文明生产保护措施。 1.3.7. 承包商安全文明生产与合同控制(包括特许经营) (40 分) 1.3.7.1 承包商 • 明确对承包商的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规定、标准及考核要求。 • 在选择承包商时,考虑承包商的安全文明生产表现。 • 确定外包项目开工、完工流程、内容,并进行审批。 • 确定承包商车辆、人员、工器具入厂准入流程、内容,进行入厂、入场安全文 明生产教育、培训及交底,并验证其掌握程度。
• 符合自身的现状及生产、经营状况。 • 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和(或)技改项目。 1.2.3.2 管理方案 企业应制定、实施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和指标的 管理方案,其中包括: • 规定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权限。 • 实现目标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 费用及责任人。 1.3 实施与整治(210 分) 1.3.1 企业最高领导者责任(30 分) 1.3.1.1 主要负责人 •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 明确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者代表和建立标准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 明确其他领导人员的各自分管范围和责任。 • 明确职能部门及其他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及考核办法。 • 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保障。 1.3.1.2 管理者代表(生产副总经理、副厂长) •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具体责任人。 • 确保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 确保企业内所有岗位和人员执行本标准要求。 • 确保定期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提企业持续改进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绩效提供依据。 1.3.2 安全文明生产职责及区域划分(20 分) 企业应明确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职责、权限,并划定必 要的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区域: • 划定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区域和(或)设备。 • 明确设备、设施具体分管部门或人员。 • 明确具体的日常清洁部门或责任人。 • 明确责任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尤其是考核权。
• 在进行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同时, 进行安全文明生产风险及预控要求交底。 分。 • 用检修作业指导书、工艺或操作卡及“两票”中编制相应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等 来指导员工。 未按要求进行现场安全文明生产交底 扣 2.0 分/项。 未按要求在相关作业标准、 “两票” 中
编制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的,扣 3.0 分/ 项。 6.现场绩效问题突出,经综合评价加 扣本要素 5~20 分。 1.3.5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文件(40 分) 1.3.5.1 管理文件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以下文件: •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 •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制度、规程、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及图纸、 记录。 • 进行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治理和绩效保持所需的策划、实施和控制的文 件及记录。 1.3.5.2 文件控制 • 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应性。 •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 • 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的有关版本。 •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 确保对外来所需的文件,包括规范、标准、通知等作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 控制。 •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保留,作出适当的标识。 1.3.6 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设计、工程控制与改造(20 分) 1.3.6.1 设备/工艺设计 • 在新设备、设施或工艺的基建、设计阶段同时评估安全文明生产风险及影响并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 1.3.6.2 设备/设施/零件/物料采购 • 采购员经过培训并知道限制条款。 • 所有采购,改进或更新的设备/设施/零件/物料符合法律/国家标准。 • 所有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安全文明生产规范的变更应由安全/质量职能部 未按要求在基建、设计阶段评估、控 制安全文明生产风险及影响的, 扣 3.0 分/项。 未按要求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定 期评审扣 1.0 分/项。 未按要求采购的扣 1.0 分/项。 未按要求修后验收的,扣 3.0 分/项, 未按要求建立文件管理制度不得分; 制度缺失扣 1.0 分/个,内容不完善扣 0.5 分/处。 未按要求编写、审批、发放、作废文 件的,扣 1.0 分/处。 相关岗位未得到最新有效版本的,扣 3.0 分/处。 未对文件作出有效识别的,扣 1.0 分/ 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