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内容及要点-河南农业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内容及要点-河南农业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实习指导书(土地管理专业用)曲晨晓等编写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实习指导书1实习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知识,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本教学实习,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规划》某些基本理论与内容。

利用土地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成果和管理经验来验证和阐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常规手段,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室内外工作。

在参加土地规划、土地管理等工作中,能担当起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制图工作。

2 实习动员2.1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实习任务和调查的技术规程,初步拟定总的实习计划。

其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的项目、内容、工作阶段的划分和时间安排等。

实习分外业调查与内业处理两个阶段,外业调查为3天,内业处理为2天。

2.2 学生实习动员为了保证调查实习质量,要进行实习动员,让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内业外业工作、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3准备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做好编图与外业工作的物质准备。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步工作的进行,甚至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质量。

3.1 资料的准备资料准备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分析所需要的规划区域的基础图件和各种专业图件、数字、文字资料、工作底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现状图等)。

3.2 用品准备手持式GPS、1:1万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尺子(三角尺、直尺、丁字尺)、绘图笔、绘图墨水、透明胶带纸、晒图纸、硫酸纸、放大镜、橡皮、小刀、圆规、分规、求积仪、A0绘图仪、A3激光打印机、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劳动保护用品等。

3.3 实习地点落实实习地点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科研协作关系的县、市。

4 外业调查4.1 调查方法到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划科室,收集有关当地基础资料和图件,规划成果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源,结合当地土地管理的经验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向当地规划科室的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请教,了解、掌握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编制过程和编制方法;分析研究当地规划成果资料,找出优点,发现问题。

4.2 调查内容(1)区域土地利用资源现状: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土壤、水文、景观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等,分析比较区域各类土地的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计算土地开发利用率、各类用地实际利用率、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并与平均先进水平或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大利用率、生产率相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高低。

(2)区域后备资源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区域耕地整理潜力、村庄整理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土地开发潜力。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调查:重点调查县、乡两级编制情况、编制成果(规划文字资料和规划图件)及规划实施情况。

(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划定情况调查:重点调查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划定情况.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的分解落实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情况、基本农田保护率的完成情况等(5)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规划情况调查:重点调查项目区选定情况、项目规划设计方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情况等。

5 内业处理5.1 土地利用规划等系列图的认识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岛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城市规模与布局控制图;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区规划图等。

5.2图件编制原则现势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美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5.3图件编制技术(1)传统方法:手工透图清绘---工作底图---兰晒、工程复印(复制图)---手工着色---成果图。

(2)现代技术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图件输入、编辑、输出----3s 技术的应用(RS:资源调查、变更等,GRS:精确定位、跟踪变更,GIS:空间数据管理等)5.4编制方法(1)专业图件图件的搜集:主要收集城镇总体规划图、交通规划图、林果业规划图、农业综合开发图。

上述图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各部门用地规划的基础,也是部门用地规划的方要依据。

(2)室内测算:按不同比例尺上图6 乡级规划图件的编制6.1 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1)程序:工作底图(90、91详查图)----变更---野外调绘(分幅图)----室内转绘(乡现状图)----计算机图(着色、整饰)(2)内容:耕地、园林等八大类及二级三级地类(3)图例:按国家颁布标准;图名、表格(4)编制方法1)、乡镇土地规划应按本规程附录B土地用途分类的要求,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现状图编制应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0)为工作底图,依照土地用途分类系统对各类土地数量、布局、界线进行核实和补充调查,修编后形成规划的基础图件。

2)、现状图编制要根据乡(镇)实际和规划需要,完善上图内容,一般包括标明行政区划界线、主要地名、等高线(计曲线)、地物要素及注记、风景旅游点及文物古迹、主要矿藏、地质灾害易发区、交通能源等线性基础设施、蓄洪滞洪区范围等。

其标识方法除应符合《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图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编绘图件的标准。

6.2乡级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图的编制(1)程序:工作底图(变更图)--数据分析--野外调查--室内编绘(2)内容:A、土地整理:村庄整理、农田整理。

表示方法:ZI 1.00/2.00B、土地复垦: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坑塘。

表示方法:FI 1/2C、土地开发:滩涂、未利用地、林园地。

表示方法:KI(3)图例:按国标土地整理开发标准;图名、表格(4)编制方法: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编制要根据乡(镇)实际和规划需要,完善上图内容,一般包括标明行政区划界线、主要地名、等高线(计曲线)、地物要素及注记、风景旅游点及文物古迹、、地质灾害易发区、交通能源等线性基础设施等。

同时要按上述规划要求,将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的内容上图。

其标识方法除应符合《乡(镇)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图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编绘图件的标准。

6.3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的编制(1)程序:工作底图--指标分解--野外划定--村级图--乡级汇总成图。

(3)内容:基本农田保护块表示方法,深黄01-02-0X/5.00,其中01-02-0X表示基本农田保护块编号,01—所在乡地籍编号、02—所在行政村地籍编号、0X—保护块编号;5.00表示基本农田保护块面积(公顷)。

一般农田浅黄(4)图名: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片规划图;村级—基本农田保护块规划图(5)编制方法: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编制要根据乡(镇)实际和规划需要,完善上图内容,一般包括标明行政区划界线、主要地名、地物要素及注记、交通能源等线性基础设施等。

同时要按上述规划要求,将基本农田保护块的内容上图。

其标识方法除应符合《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技术规程》图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编绘图件的标准。

6.4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1)程序:工作底图(现状图)--建设用地(各专业图件)--农用地(各专业图件)--补充耕地布局--编绘成图(2)内容:耕地规划、园地规划、林地规划、城镇村及工矿近远期用地、交通用地规划、水利用地规划、补充耕地规划(3)图例:按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编制方法1)、规划图编制以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标示有关规划内容,一般包括土地用途分区(含二级区)的范围与界线,城镇和村镇建设用地区近期建设用地的范围与界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位置与范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区)范围等。

2)、在标示各土地用途区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标示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地块,其代号分别为Z、F、K。

3)、规划图比例尺应与现状图相同,一般宜采用挂图形式6.5图廓整饰图廓整饰一般包括:1、图名:“XXX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XXXX--XXXX年)”,位于图廓内正上方,图名下标明(“XXX地(市)、XXX县”)。

2、地理位置示意:采用小比例尺显示本乡(镇)在上一级行政区域内的位置,一般位于图廓内左上方。

3、图例:规划图配置规划图例,现状图配置现状图例,一般位于图廓内左下方。

4、指北针:宜采用风玫瑰式,一般位于图廓内右上方。

5、比例尺:宜采用直线比例尺,总长为10厘米,尺头长为2厘米,一般位于指北针下或图廓内中下方。

6、坐标与高程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相同,注于图廓外左下方。

7、编制单位、编制时间:注于图廓外右下方。

7 计算机制图计算机制图主要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及图件的编辑和输出等一系列过程。

常用的GIS制图软件有ARCVIEW、MAPINFO、MAPGIS等。

7.1 数据的输入与处理以描绘(或转绘)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底图作为基础图件,通过扫描数字化进行矢量数据的采集。

对于因手工操作误差、数字化设备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造成的输入图形与实际图形在位置上的误差,必须进行空间数据的检查和处理。

检查的方法很多,可以在屏幕上用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看是否有遗漏、重复的符号或线;也可以把数字化的结果输出在透明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发现错漏;对于图纸变形引起的误差,应使用几何纠正来进行处理。

如果在地图扫描矢量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眼睛不易识别的错误,一般的GIS软件都能处理。

7.2 地图的整饰与输出图形数据输入与编辑后,还需做进一步的编辑、整饰、美化工作,主要有:制作图廓和地理坐标网线、加注文字注记、图名和编图说明、制作比例尺和图例等。

在编制输出图的过程中,应掌握“平衡”的原则,使各个地图要素编排有序,位置得当,使输出的地图既不丢失信息,又美观大方。

编制成功的地图可直接在显示器上显示,任意放大、浏览;也可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成品图。

8撰写报告依据调查目的,调查报告的内容大致包含4部分:(1)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3)调查成果分析总结;(4)问题与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