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食的变化


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
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
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
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
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
LOGO 素材天下
二、 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LOGO 素材天下
二、 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LOGO 素材天下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
一、70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一 切都要凭票供应。
LOGO 素材天下
一、70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他们的饮食
LOGO 素材天下
一、70年代:吃的像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
他们餐桌上 的食物
LOGO 素材天下
一、70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他们的饮食
LOGO 素材天下
二、 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一.第一瓶可口可乐进中国: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三个小时后, 可口可乐宣布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 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如今,可口可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 二.第一家个体饭店:1980年9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翠华胡同里一 家名为悦宾饭店的餐馆开张营业,这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 家个体饭店。28年过去了,个体私营经济却已在中国餐饮业遍地开 花。
LOGO 素材天下
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是,
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LOGO 素材天下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LOGO 素材天下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90年代,人们一有了点钱,就毫不客气地 下馆子了。
三.第一家西式快餐店:1984年2月,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西式快餐 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内开张。合众社的记者认 为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
LOGO 素材天下
四.第一次不用粮票,想买啥买啥:1987年9月,广西玉林市取消粮 票,成了当时中国第一个买粮不用粮票的地方。从此人们可以想吃 啥就吃啥。 五.第一家肯德基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美国著名快餐品牌 "肯德基"设在北京前门地区的餐厅正式开业。这是肯德基在中国 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从此之后,中国有了洋快餐。
LOGO
改革开放30年
来的变化--食
改革开放30年来--食的变化
1 一、 70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2 二、 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3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4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LOGO 素材天下
一、70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 “饮食方面,我明显是打小没吃过饱饭的。从来不挑食,胃口 出奇的好,白菜、萝卜、黄瓜、茄子,没有我不喜欢的。酸甜苦辣 咸没有我吃不下的,我可以第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后一个离席。 只要有我在,家里永远都不会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妈妈向我征求 反馈意见,我一律是一个答案:‘正好’。当时的消费,我一向节 俭。但是一旦有些闲钱,又忍不住像‘暴发户’一样到餐桌上‘挥 霍’一气”。一个把童年记忆牢牢刻在七十年代的孩子,长大后在 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道。 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在当时的 孩子眼里,那些纸票“全都能吃”。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 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 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 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 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 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 “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红 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 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 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 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 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LOGO 素材天下
LOGO 素材天下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 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 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 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 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 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然最重要的是, 卡路里含量够低。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 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 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 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 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 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 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 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 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 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 做得还是不够。
LOGO 素材天下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LOGO 素材天下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LOGO 素材天下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LOGO 素材天下
谢谢观赏!
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
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
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
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
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
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
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
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
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
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