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院系机械工程班级11 级专业材控一班姓名李硕学号1106031022指导教师周伟目录一序言 --------------------------------------------1二设计任务书及零件图-------------------------------2三垫片冲压工艺分析---------------------------------4四垫片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5五垫片冲模结构的确定-------------------------------6六压力计算与压力机的选择---------------------------7七模具刃口尺寸和公差的计算-------------------------9八凸模、凹模、凸凹模的结构设计---------------------11九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13 十模具总体设计及主要零部件设计------------------------14 十一参考资料-----------------------------------------16一序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冲压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要求越来越高。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的主要工艺设备,其设计是否合理对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生产率以及经济效益等影响巨大。
因此,研究冲压模具的各项技术指标,对冲压模具设计和冲压技术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套垫片落料、冲孔复合模,即由老师给出零件及生产要求与精度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一套符合要求的复合模。
由于是初次设计,经验不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难免走了不少弯路,犯了不少错误,但是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以后进行设计的宝贵经验。
虽已经过多次计算、修改,但仍可能还存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出。
在此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的和广大同学的热心帮助,获益非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2.1 已知:(1)产品零件图:(2)材料:Cr13Ni4Mn9(3)料厚:2mm2.2 求作:(1)进行冲压工艺性分析(从材料、零件结构、尺寸精度几个方面进行)(2)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3)进行相关工艺计算,包括:①排样设计;②冲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的确定;③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④模具零件结构尺寸计算;⑤设备选择等。
(4)绘制模具总装配图(5)绘制工作零件及主要零件的零件图(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3 要求:根据所设计工件的尺寸、形状、批量等原始数据和要求,每人独立设计、绘制完成一套冲压模具。
包括:(1)模具装配图1张(按照1:1比例,或适当比例);(2)模具工作零件图2-3张(按照1:1比例,或适当比例);(3)设计说明书1份;三垫片冲压工艺分析3.1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由图可只,产品为圆片落料、圆片冲孔。
产品形状简单,无狭槽、尖角;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边缘之间最小距离c满足c大于1.5t。
3.2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要求普通冲裁尺寸精度低于IT13级,现在产品的设计精度低于IT13级,所以尺寸精度满足要求。
因为一般用普通冲裁方式冲2mm以下的金属板料时,其断面粗糙度Ra可达12.5~3.2μm,毛刺允许高度为0.01~0.05mm;本产品在断面粗糙度和毛刺高度上没有太严格的要求,所以只要模具精度达到一定要求,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可以保证。
3.3产品材料分析对于冲压材料一般要求的力学性能是强度低,塑性高,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
本设计的产品材料是45钢,属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是强度、硬度和塑性指标适中,经退火后,用冲裁的加工方法是完全可以成形的。
另外产品对于厚度和表面质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尽量采用国家标准的板材,其冲裁出的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就可以保证。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四、垫片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完成此工件需要冲孔、落料两道工序。
其加工的工艺方案分为以下3种。
方案一:采用单工序逐步加工特点:由于采用单工序模,模具制造简单,维修方便。
但生产率低,工件精度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方案二:采用复合模加工成形特点:生产效率高,平整度好,工件精度高,板料比较薄,但模具制造较复杂,调整维修较麻烦,使用寿命低。
方案三:采用连续模加工成形特点:生产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但模具制造复杂,调整维修麻烦,工件精度较低。
根据本零件的设计要求,以及各方案的特点,决定采用第2种方案比较合理。
五、垫片冲模结构的确定5.1 模具的形式复合模又分为正装式和倒装式。
(1)正装式特点。
工件和冲孔废料都将落在凹模表面上,必须加以清除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冲裁,因此操作不方便,也不安全,对多孔工件不宜采用,但冲出的工件表面比较平直。
(2)倒装式特点。
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冲入凹模洞口中,积聚到一定数量,有下模漏料孔排出,不必清除废料,操作方便,应用很广,但工件表面平直度较差,凹凸模承受的张力较大。
因此凹凸模的壁厚应严格控制,以免强度不足。
经分析,若采用正装式复合模,操作很不方便;另外,此工件无较高的平直度要求,工件精度要求也较低,所以从操作方便、模具制造简单等方面考虑,决定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5.2 定位装置采用伸缩式挡料销纵向定位,安装在下模座和活动卸料板之间。
工作时,可随凹模下行而压入孔内,工作很方便。
采用导料螺栓横向定位。
因为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模具强度削弱小。
5.3 模架若采用中间导柱模架,则导柱对称分布,受力平衡,滑动平稳,拔模方便,但只能一个方向送料。
若采用对角导柱模架,则受力平衡,滑动平衡,可纵向或横向送料。
若采用后侧导柱模架,则可三方送料。
操作者视线不被阻挡,结构比较紧凑,但模具受力不平衡,滑动不平稳。
本设计决定采用中间导柱模架。
六 冲压力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及压力机的选择6.1 计算冲压力(1) 冲孔冲裁力。
F = K L 孔 t τ式中 K ----- 系数,查表取 K = 1.3;L 孔---- 冲孔周长,L=π×11+π×5=50.27mmmm;t---- 材料厚度,t = 2mm;τ----材料抗剪强度;Cr13Ni4Mn9τb 的值查表可知:该材料的抗剪强度为392-470Mpa,则取τb =400Mpa取 b KLt F τ==1.3×50.27×2×400=52.28kN(2) 落料冲裁力F 2 = K L 落 t τL 落 =πxd=π×40=125.66mm所以 F 2 =1.3×125.66×2×400=130.69kN (N )取 F 2 = 131(KN ) (3)卸料力kNF K F x x 614.228.5205.011=⨯=•= (KN )F x2 = K x F2=6.53KN 公式(2.25) (d X K K 为卸料力系数,其值查表5-1可得)冲孔推件力 kN 86.26252.280.55 3=nKtF =F T1=⨯⨯ 落料推件力 kN 215.64130.690.55 3=nKtF =F T2=⨯⨯ 所以总冲压力kNF F F F F F F T T X X Z 494212121=+++++= 公式(5-8)表5-1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由ZF P >-0%)60%50(,即冲压时工艺力的总和不能大于压力机公称压力的50%-60%,取ZF P ⨯=8.10,则公称压力kN F P Z 2.8898.10=⨯=. 初选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1000KN 。
6.2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由于该零件完全对称于相互垂直的两条对称线,所以模具的压力中心在几何图形的中心点上。
七 计算模具刃口尺寸7.1 落料凹模落料的轮廓尺寸为40062.00+。
为保证冲出合格冲件。
冲裁件精度IT11到IT13,X 取0.75.查表知:Z max =0.360,Z min =0.246。
查表可知: δp=0.020mm ,δd=0.030mm综上所述可得: 落料凹模基本尺寸为030.00030.000max 95.39.....)062.075.040(.....)(+++=⨯-=∆-=dd x D D δ 公式(5-10) 验证 δp+δd=0.05<Zmax-Zmin=0.114,满足间隙公差条件。
5.4.2.冲孔凸模尺寸大小为1、冲孔凸模基本尺寸的计算0020.00020.00min 03.29......)045.075.029(.....)(---=⨯+=∆+=px d d p δ 公式(5-12)验证δp+δd=0.045<Zmax-Zmin=0.114,满足间隙公差条件。
八凸、凹模及凸凹模的长度确定和强度校核8.1 落料凹模(1) 厚度Ha==29*0.42=12.18mm,H⨯Kb查表得K取0.42 公式(6-1)又因为mm=故为安全着想,取H=35mmH15min(2) 长度和宽度L、B。
L=4×H =4×35=140mm b凹模=70mm8.2 冲孔凸模长度及强度校核(1)冲孔凸模长度L。
长度:凸模的尺寸根据凸模固定板尺寸h1、卸料板-、材料厚度h3和h。
h一般在10-20mm了安全着想取15mm所以凸模的长度L为:L=24+2+9.4+15=50.4mm凸模材料:参照《冲压模具设计》选用Cr12MoV , HRC :58-62(2) 凸模强度考虑冲孔凸模的直径小,故需对最小凸模29.03mm 进行压应力和弯曲应力校核: 1、压应力的校核:根据凸模校核公式:Fmin >=P/[σ压] 公式(6-5) P-冲裁力Fmin-凸模最小断面面积 [σ压]-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力带入数据可得:F=640.88mm 2>528mm 2,符合要求。
2、弯曲应力校核: Lmax<=380PJ 1.0 公式(6-6)Lmax-允许的凸模最大自由长度,mmP-冲裁力,NJ-凸模最小断面的惯性矩,mm 4 L=18<90 ,符合要求。
8.3 凸凹模长度确定,壁厚校核凸凹模长度H ta 确定。
长度同凸模长度。
H ta =50.4mm8.4固定板的设计8.4.1.凸模固定板:1、凸模固定板的厚度:其厚度取22mm,HRC28-32。
2、凸模固定板的外形尺寸根据核准选取板的规格为:mm mm B L 250315⨯=⨯3、材料:选用45#钢。
4、配合及连接件: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为H7/n6,装配可通过2个销钉定位,6个螺钉与上模座连接固定,各形孔的位置尺寸与凸模的保持一致,顶部与凸模铆接,因此必须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