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者:时间:2012-10-20 来源:宜良县统计局宜良县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6月28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匡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3000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工作。
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县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全县常住人口[3]为419400人。
全县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地区常住人口数(人)匡远街道办事处164930北古城镇53604狗街镇59589汤池镇61605竹山镇27731马街镇18497耿家营乡16630九乡乡16814二、人口增长全县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9667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723人,增长5.73%。
平均每年增加227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三、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122661户,家庭户人口为39998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09人。
四、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12571人,占50.68%;女性为206829人,占49.32%。
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2.7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1下降1.73。
五、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290人,占19.14%;15-59岁人口为280986人,占67.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24人,占13.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40894人,占9.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6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59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8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83392人,占91.4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6008人,占8.5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506人,增长5.36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217人,增长9.81%。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82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3642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4678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70289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348人上升为377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428人上升为868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8668人上升为3499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5654人下降为40603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9410人,同2000年第五次为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841人,文盲率[5]由7.37%下降为4.63%,下降2.7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为138402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33.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0998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7.0%。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4383人,乡村人口减少31660人,城镇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11.82个百分点。
注释:[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县常住人口中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宜良县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宜良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元封二年设昆泽县,属益州郡,蜀汉时期属建宁郡,西晋属晋宁郡,隋属昆州,唐初设新丰县,隶郎州,南诏时期西爨西迁后,乌蛮罗裒部筑城居住,称罗裒龙,属拓东节度辖,宋大理时期属善阐节度,元宪宗六年设大池千户,属嵩明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大池为宜良州,二十一年改州为县,属中庆路。
10本词条正文缺少最新信息,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宜良县行政区类别县级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匡远镇、北古城镇等政府驻地匡远镇电话区号0871邮政区码652100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2005个)拼音Yiliang xian目录展开1 概况宜良县明、清沿称宜良县,属云南府。
民国时期废府一级政区,县直属省管辖。
1950年设宜良专区,县为专署驻地。
1954年撤宜良专区,县改属曲靖专区所辖。
1983年10月划入昆明市。
现在的宜良已是一个辖5镇4乡,133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10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41万人的农业大县。
2005年,县域生产总值完成45.3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7.05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0.7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67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
2 建制沿革西汉元封二年设昆泽县,属益州郡。
蜀汉时期属建宁郡。
西晋属晋宁郡。
隋属昆州。
唐初设新丰县,隶郎州。
南诏时期西爨西迁后,乌蛮罗裒部筑城居住,称罗裒龙,属拓东节度辖,宋大理时期属善阐节度。
元十三年升大池为宜良州,二十一年改州为县,属中庆路。
明、清沿称宜良县,属云南府。
清置宜良县。
县因纪良山而得名,元代将“纪良”讹为“宜良”。
民国时期废府一级政区,宜良县直属省管辖。
3 交通宜良县宜良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宜良县位于云南省中部,距省会昆明55公里,属昆明市的近郊县。
东邻陆良、石林县,北与马龙、嵩明接壤,西连呈贡、澄江县和官渡区,南接弥勒、华宁县。
宜良是现代新昆明城市布局规划的卫星城和次级城市,离中心城市正处于45分钟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昆明通往滇东南的交通要塞和商品聚散地。
昆河铁路、南昆铁路、昆石公路、昆九公路横穿全境,新建的昆石高速公路通车后,从宜良只需40分钟就能到昆明。
全县9个乡镇全部修通柏油公路,90%的村庄都有乡村公路。
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把城市和小城镇当作资本来经营,在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大胆创新,城市重点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城乡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水、电、路、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 工业概况宜良县的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时期,在计划经济年代实现了较大增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煤炭、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支柱产业。
宜良县近年来,宜良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思想,加强领导,全力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氛围,县级领导与重点企业建立了联系制度,县直各职能部门立足各自工作职责,快捷、高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宜良县工作的指导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促进外来资金投向工业领域,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工业投入,建立宜良新型工业发展基金,用于对产业、项目、企业的扶持奖励,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导向、激励作用和调控能力,按照“开发集中化、产业聚集化、土地集约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内外企业向园区集中,认真落实《宜良县“十一五”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做大做强一批县域重点企业,2006年重点抓了北古城工业园区和农特食品加工片区的建设,启动了食品加工片区“三通一平”工作;推进青渔湾变电站建设,做好龙山变电站、北古城变电站规划建设工作;实施产业聚集、项目带动和名牌等战略,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大力发展节约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宜良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重点企业经济总量实现了倍增,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
2006年末,完成工业总产值32.62亿元,工业增加值11.15亿元,税收2.19亿元。
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5户,工业总产值21.594亿元,工业增加值7.3789亿元,销售收入21.1969亿元,利税总额2.2376亿元,利润5223万元。
工业重大项目主要是:阳宗海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项目、东升冶化公司年产6万吨硫酸工程建设项目、盘江水泥厂日产1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神农汇丰公司年产5万吨合成氨挖潜节能技改项目、巨利达钢铁公司炼钢、轧材项目、越兴公司360M3高炉节能技改项目、山创电子有限公司电石生产线项目、金珠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浙江红狮集团日产4000吨二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宜良明丰造纸厂、宜良左营造纸厂、宜良红星造纸厂、真龙造纸厂等造纸行业进行工艺技术提升。
现阶段已经建设完成进行试生产的有东升公司硫酸生产线、盘江水泥熟料生产线、越兴公司360M3高炉生产线、明丰造纸厂和红星造纸厂箱板纸生产线。
已进行收尾的项目有神农汇丰公司、阳电公司第一组发电机组等等。
正在建设之中的有金珠水泥生产线。
拟建的有红狮集团水泥生产线。
这些项目全部建设投产后,宜良县的工业经济将实现翻番。
5 各类资源水资源全县年产水5.73亿立方,其中地表水4.68亿立方,地下水1.05亿立方,年入境窖水19.96亿立方,年水资源总重量达25.64亿立方。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属珠江流域水系,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南盘江、贾龙河、麦田河、獐子坝河,摆衣河、巴江等。
水能蕴藏量达25.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约10万千瓦。
境内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
另有天然湖泊阳宗海,总面积31.9平方公里,蓄水6亿多立方米;塘坝水库500多个,年蓄水5亿立方米;南盘江龙头水库——柴石滩水库可蓄水5亿立方米。
电力资源宜良县电力资源充足,电网设备齐全。
境内有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35千伏输电线路4条,220千伏降压站一座,110千伏降压站三座,另有年生产电力1400万度的小电站20多座,装机40万千瓦的阳宗海发电厂扩建一期工程已经开始运行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