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三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北京课改版)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也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O2 B.N2 C.C02 D.空气
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甲烷燃烧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动植物呼吸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
A.镁条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5、将燃着的火柴a、b分别放入下图两个集气瓶,出现的现象是( )
A.a熄灭、b变旺 B.a更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铁丝
B、木炭C、白磷 .D、硫粉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硫磺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二.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1、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12、有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瓶气体,按下表做实验,请根据现象判断A、B、C、D四种气体分别是以上哪种气体,把答案写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你的判断”里。
气体气味颜色伸入燃着的木条倒入澄清石灰水你的判断A 无无熄灭无变化
B 无无仍燃烧,无明显变化无变化
C 无无熄灭变浑浊
D 无无仍燃烧,且燃烧更旺无变化
13、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
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元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
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8分)
14、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试判断A、B、C、D个是什么物质。
请把答案填在空格内。
A是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_。
你能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试试看:A是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A,解释: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气,但不能说“氧气易溶于水”。
2、A,解释:充气袋一方面是防止食品碎,另一方面是要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当然不能有氧气。
3、A,解释: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而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4、D,解释:镁条和红磷燃烧都生成的是固体,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无色额无味的气体,只有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5、B,解释: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点拨:做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把握两种物质各自的特性。
6、A,解释:木炭和硫粉燃烧生成的是气体,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只有铁丝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7、C,解释: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是固体,没有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而不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不是在空气中。
点拨: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一定要用词准确,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要分析清楚,象“光”和“火
焰”、“烟”和“雾”等。
8、C,解释:因为铁丝熔化后温度比较高,落到瓶中会使瓶破裂,所以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9、C,解释: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它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作燃料;氧气尽管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氧气并不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必须在氧气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复燃,并不能在含有氧气量少的集气瓶中复燃。
点拨:解答此题一定要严格把握氧气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不是活泼,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头复燃,并不是有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D,解释:化合反应和有没有氧气参加没有关系,当然化合反应也不一定就是氧化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两种或多种生成一种,并不一定非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
点拨:对于概念一定要理解透本质,如化合反应关键是“多变一”是解决概念性问题的关键。
二.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1、答案: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澄清石灰水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解释:由图我们可知用坩埚钳夹取的应该是木炭,探究的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如果木炭伸入过快,木炭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一部分氧气溢出,造成燃烧不完全,所以应该是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因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得出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点拨:通过操作知道是什么实验,掌握实验中的注意点,检验物质用的试剂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被检验物质的特性。
12、答案: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氧气
解析: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或二氧化碳,因倒入澄清石灰水后A无变化说明A是氮气,C变浑浊说明为二氧化碳,B无变化说明B的性质与空气一样,D中燃烧更旺,说明D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13、答案:(1)③ (2)二氧化氮 + 水硝酸 + 一氧化氮
(3)生成的硝酸盐可作氮肥
解析:(1)其他也有化学性质但不是二氧化氮的,毒性和与水反应当然是化学性质;(2)从③可知,反应物是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物是硝酸和一氧化氮;(3)因为雷雨中生成了硝酸盐可以做氮肥,所以雷雨后植物生长得更好。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8分)
14、答案: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O2 S SO2 CO2
解析:根据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推断B应该是硫,A为氧气,生成的C为二氧化硫,又因D是一种无色气体,把D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