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94470ppt课件
一、概述 起源于胚胎残留组织,恶性程度高,约占颅内肿瘤的
1.8%~6.5% ,多见于儿童 ,高峰年龄4~8岁。
.
31
二、病理
大多数发生于小脑蚓部。
呈浸润生长,边缘不清,有时可有“假包膜”,而 边缘清。
.
32
三、临床表现
常有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易引起恶心、呕吐等颅内压 增高的症状。
神经根受刺激可引起斜颈。
颅脑肿瘤的MRI诊断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陈武标
.
1
一、肿瘤的部位
脑
肿
二、肿瘤的信号特点
瘤
的
三、肿瘤的边缘
诊 断
四、肿瘤的血管
要 点
五、肿瘤的加强
六、周围的水肿情况
.
2
一、肿瘤的部位
脑外肿瘤的表现
1. 肿瘤有一宽基底部,紧贴于颅骨内面。 2. 邻近的蛛网膜下腔(脑池)增宽。 3. 脑白质凹陷征。 4. 肿瘤的脑室周围有裂隙状的脑脊液信号,可有“假包膜”
征。 5. 瘤周围水肿少见或较轻。
.
3
蛛网膜下腔增 宽
与颅板基相 贴
“假包膜”
右顶叶脑膜瘤
.
4
右顶叶脑外肿瘤 --脑膜瘤
左颞叶脑内肿瘤— 胶质瘤
.
5
二、肿瘤的信号特点
1. 肿瘤信号特征取决于:肿瘤实质的含水量,瘤体内的钙 化、出血、囊变、脂肪等。
2. 信号均匀的脑内肿瘤大多数为良性。 3. 信号明显不均匀的脑内肿瘤,多半为恶性,常伴有坏死、
.
12
左顶叶脑膜瘤
.
13
六、周围的水肿情况
发生机制:①血脑屏障破坏;②静脉回流障碍;③组织缺 氧和代谢障碍。
范围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肿瘤的级数及血脑屏障有关。 2.肿瘤的部位、性质有关。 3.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有关。
.
14
偏良性胶质瘤
偏恶性胶质瘤
.
15
星形细胞瘤
一、概述 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胶质
.
36
脑转移瘤
一、概述 ✓ 恶性肿瘤颅内转移常见。 ✓ 脑转移最多,还有脑膜、室管膜下及脑室内转移。 ✓ 以肺癌最高,还有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黑色
素瘤等。
.
37
二、病理 ✓ 结节型 幕上大脑中动脉区多见 ✓ 脑膜弥散型 肿瘤沿脑脊液播散
幕上多见,大多数于灰、白交界处,小脑少见,脑干更 少。 脑膜转移(脑膜、室管膜增厚或颗粒状)多见于乳腺癌、 肺癌、黑色素瘤等。 颅骨转移。
.
19
偏良性星形细胞瘤
.
位置浅; 信号均; 占位轻; 水肿轻; 无强化。
20
Ⅲ~Ⅳ级(恶性)
1. 多数T1、T2值比Ⅰ级星形细胞瘤延长; 2. 位置较深; 3. 肿瘤易发间变,多形性增多;瘤内大片坏死及出血;信号
混杂; 4. 肿瘤血管增多,呈曲线或点状低信号; 5. 占位明显,周围水肿广泛; 6. 强化明显,持续时间长。
.
40
脑 单 发 转 移 瘤
.
41
脑多发转移瘤
.
42
脑 膜 多 发 转 移 瘤
.
43
脑膜多发转移瘤
.
44
脑膜瘤
一、概述 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 次于星形细胞瘤,处第二位, 可发生任何年龄,高峰年龄45岁左右, 女性多见。
.
45
二、病理
主要源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或硬膜内的脑膜上皮细胞。
出血、囊变。
.
6
胼胝体缺如并有脂肪瘤
.
7
右颞底蛛网膜囊 肿
右桥小脑池胆脂 瘤
.
8
三、 肿瘤的边缘
1. 边缘不清,不规则的,常常提示肿瘤 对周围组织浸润,如恶性胶质瘤。
2. “假包膜” (1)血管受压、移位或为纤维化的结构,或为硬脑膜,如脑 膜瘤。 (2)含铁血黄素沉着,如胶质瘤。
.
9
四、肿瘤的血管
.
21
偏恶性星形细胞瘤
.
位置深; 信号混; 占位显; 水肿在; 强化长。
22
偏恶性星形细胞瘤
.
23
Ⅱ 级(偏良性) 其病理及MRI表现介于Ⅰ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间。
.
24
.
25
新技术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
.
26
新技术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
.
27
灌注成像能更好地判断肿瘤 的血管
.
28
髓母细胞瘤
MRI较CT更好显示肿瘤的血供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 T2WI上有利于显示具有流空效应的肿瘤血管,呈曲线状或圆 点状的低信号影。
.
10
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
.
11
五、肿瘤的加强
1. 提高了平扫阴性肿瘤的显示率; 2. 了解肿瘤的边缘; 3. 异常对比增强与肿瘤的良、恶性有
相关性; 4. 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
.
47
四、MRI表现与要点
1. 脑外肿瘤征象。 2. 信号:典型的信号为类脑灰质信号
因肿瘤发生的部分不同而不同。 发生于大脑半球者,常有颅内压增高、癫痫、感觉障碍、对 侧肢体瘫痪等。 发生于小脑者,常有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易引起恶心、 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
18
根据肿瘤细胞分化及间变程度分为四级
Ⅰ 级(良性)
1. 大多数为实体型,只侵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白质; 2. 信号均匀,呈T1WI低,T2WI高信号影,内可见小囊变区。 3. 占位轻,周围水肿轻; 4. 无明显强化。
多为良性,邻近脑组织受压无受侵,邻近颅骨可出现骨质 增生。
肿瘤绝大多数附着硬膜:
如
大脑凸面、矢状窦、蝶骨脊、嗅沟、鞍结节;少数于软脑
膜或脑室脉络丛,极少数于颅外。
.
46
三体征。
局部的定位体征因肿瘤的部位而异,可有:癫痫、精 神障碍、嗅觉异常,视力障碍。
.
33
四、MRI表现与要点
1. 多见于儿童,有小脑受损及高颅压; 2. 多发生于小脑蚓部,呈T1WI低,T2WI高信号影; 3. 可有出血、囊变、钙化,但较少; 4. 多有明显且均匀强化; 5. 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6. 易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
.
34
髓母细胞瘤
多有明显且均匀强化
.
35
髓母细胞瘤并阻塞性脑积水
瘤的40%,高峰年龄31-40岁,多见于青壮年。
.
16
二、病理 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成人多见幕上,儿童 多见于幕下。 包括: 星形细胞瘤(Ⅱ级) 毛状星形细胞瘤(Ⅰ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Ⅰ级) 星形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Ⅱ~Ⅳ级) 分化不良性星形细胞瘤(Ⅲ级)
.
17
三、临床表现
.
38
三、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的脑转移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占位效应 有关,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及视神经乳头 水肿。
.
39
四、MRI表现与要点
1.常见为多发病灶。 2.皮、髓交界处多见。 3.占位效应明显,水肿广泛,4mm以下病灶常无水肿。 4.信号不规则,常见囊变、坏死、出血。 5.明显的异常对比增强。 6.可发现原发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