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机器人的传感器
1教学目标
1、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含义。
2、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方法。
3、感受自动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
4、通过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实例,感受自动识别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对自动识别技术有浅显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难点:几种常用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课
1、演示:语音输入或鼠标写字软件进行手写输入。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属于哪种应用吗?
3、讲解: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4、出示课题:第14课自动识别技术
活动2【讲授】自动识别技术
二、了解身份证防伪技术
1、展示:第一代、第二代身份证的图片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以下问题:
(1)大家知道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技术上有什么重大改进吗?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第二代身份证采用高度防伪的激光防伪技术,以及内置一颗理论上无法复制的RFID芯片(俗称电子标签)。
(2)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技术上还存在哪些弱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由于RFID卡内所有的数据理论上可以被身份证阅读器所捕获,而捕获者就可以将卡内的所有数据完全复制成另外一张卡。
(3)未来的身份证将采用哪种更加先进的防伪技术?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如人的指纹、虹膜来进行身份验证是一种方便、安全的保障手段,称为生物识别身份证。
3、总结: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更好的技术。
三、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1、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知识讲解:根据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特征,可以将自动识别技术分为条型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磁识别技术等。
2、条型码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1页图片3、4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到81页,思考以下问题:
A条形码是由什么组成的?
B条形码有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生活中应用条形码识别技术科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应用价值。
3、射频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1页图片5、6
(2)知识讲解: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4、生物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2页图片7
(2)知识讲解: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某人的物理特征或行为特征,用自动化方法予以辨别或认证的技术。
(3)实践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让学生使用语音输入软件或鼠标写字软件进行文字输入。
5、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3页图片9
(2)知识讲解: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可以把扫描出来的文字图像识别为字符。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思考以下问题:
A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条形码有xx?
B说一说光学字符识别的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识别汉字时,电脑将扫描的每一个字符与电脑中的字型特征库存放的标准汉字的字型信息进行比较,当字型特征匹配成功时,认为该字就是识别的结果。
(4)实践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教师演示如何利用扫描仪和光学字符识别软件(ORC)扫描、识别书本或报刊上面的文字。
活动3【活动】总结与评价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谈一谈学习后的收获。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学生畅谈感受,互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