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3章_工程建筑物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
第13章_工程建筑物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
(3)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便于保存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 点,布设工作基点及为寻找工作基点用的定位点。 (4) 回弹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20~30cm,根据开 挖深度和地层土质情况,可采用钻孔法或探井法埋设。 根据埋设与观测方法,可采用辅助杆压入式、钻杆送
入式或直埋式标志。
(5)回弹观测的精度按规范给定或预估的最大回弹量为 变形允许值进行估算后确定,但最弱观测点相对邻近
垂直位移测量与一般水准测量相比,具有观测工作局限在
某个固定的范围内,观测路线相对固定,观测工作重复进 行,观测精度要求高,视距短,有时一次安置仪器可以观 测多个前视点等特点。为了减少测量系统误差的影响,一 般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 1)监测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时,设置固定的安置仪器点 和立尺点,保证往、返测量和复测是同一水准路线。
B P A
水准基点高程的检查
C
100m的等边三角形ABC。
水准基点是沉陷观测的基准点,因此它的构造 与埋设必须保证稳定不变和长久保存。根据建筑物 场地的地质情况、建筑物使用的重要性和使用年限, 水准基点可分为长期的和简单的两种。
沉降观测基准点
三、沉陷观测点标志的结构和埋设
沉陷观测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上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对于建筑物沉陷观测点的布设,要考虑建筑物基础的地质 条件、建筑结构、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及便于观测等。 埋设时要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 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陷情况。
二、沉陷观测
1.沉陷观测
沉陷观测是定期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观测点的高程变化, 得到其沉陷量,并计算其沉陷速度。 对于中、小型厂房和民用建筑物和矿沉陷观测可采用普 通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度为三等水准测量;而对于大型重要 的建筑物,则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为二等水准测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沉陷观测的水准路线应该是有一个已 知的水准点开始闭合到另外的水准点上,形成闭合或者符合 水准路线,并且与一般的水准测量相比视距较短,一般不要 超过25—30米,一次设站可以间视多个点,尽量专用仪器、 专人测量和专站测量。
重要的监测内容。
为了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地基的回弹现象,在施工前应 布设地基回弹观测的工作基点和工作测点。 观测点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基坑形状及地质条件、周边 地形地物情况来确定,观测点布设有以下要求: (1)对于矩形基坑,应在基坑中央及纵(长边)横(短边)轴线上 布设,纵向每8~10m布一点,横向每3~4m布一点,特别 是距基坑边缘约 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应 设观测点。对其他形状不规则的基坑,可与设计人员商定 (2)对基坑外的观测点,应埋设常用的普通水准点标石。观 测点应在所选坑内方向线的延长线上距基坑深度 1 . 5 ~ 2 . 0 倍距离内布置。当所选点位遇到地下管道或其他物体 时,可将观测点移至与之对应方向线的空位置上;
按照如下规定测量。
对了按二等水准测量操作规定以外还有: (1)设置固定的安置仪器点与立尺点,使往返或复测在同
一路线上的固定点进行。
(2)每次观测使用固定的仪器和标尺 (3)仪器至标尺的距离,最长不得超过40m,每站的前 后视距差不得大于0.3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得大于1m, 基辅差不得超过0.25mm。
d限 4km R 2mm R
(2)高差较差合格后,根据加标尺长度改正后的往返测高差 计算高差中数,再由高差中数计算环线闭合差。将环线闭 合差按各测段线路长度进行分配。 (3)然后,由水准基点的高程推算工作基点和沿线各水准点 的高程,再与各点的首次观测高程比较,可得到工作基点 和沿线各水准点高程的变化值。 按照上述规定所施测的精密水准测量,根据经验,高 程的传递精度可以达到0.5mm/km的要求。每千米水准测 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可按下式计算 pdd km 4n 而
第十章 垂直位移 与水平位移观测
第十章 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
§10-1.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及观测标志 §10-2.垂直位移观测 §10-3.地面倾斜测量 §10-4.水平位移观测网及观测标志 §10-5.水平位移测量技术概述 §10-6.视准线法测量水平位移 §10-7.激光准直测量 §10-8.引张线法测量水平位移 §10-9.建筑物主体倾斜和挠度测量 §10-10.裂缝测量
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是测定基础和建筑物本身在垂
直方向上的位移。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应该在基坑
开挖之前进行,并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而且
延续到建成后若干年,直至沉降现象基本停止为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面垂直位移观测也是要在地面开始移动之前进行 首次观测,然后在移动过程中定期进行观测,直至 地面移动基本停止,地表面开始趋于稳定为止。
平方向上的移动,出现位移的原因除了地壳本身的运动外,
主要还有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和建设施工的原因。 进行地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掌握地面移动和变形 的规律,采取必要的预报及防治措施,以保障安全生产和 人们的正常生活,达到预测和防治或减轻自然灾害和工程 灾害的目的。
§10-1.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及观测标志
pi 1 (i 1, 2,, n) Ri
(二)观测点观测
混凝土坝观测点的沉陷是根据两岸的工作基点来测定
的。对于建筑在基岩上的混凝土坝,其沉陷观测中误差要
求不超过±1mm。一般采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
操作规定进行施测。
由于沉陷观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条件的干扰和空
间的限制,视线断,站数多,误差积累大,所以应该严格
(4)每次观测进出廊道前后,仪器、标尺均需凉置半小
时以后再进行观测 (5)在廊道内观测采用手电筒照明。
测定观测点沉陷的水准路线大多敷设成两工 作基点之间的附和路线。每次观测值均要加标尺 长度改正、根据视线短、每千米线路测站数多的 特点,对附和线路闭合差采取按测段的测站数多
少进行分配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基点的高程
测点;设置有伸缩缝的任意一侧设置观测点;对于宽度大
于15m的建筑物,在其内部有承重墙或支柱时,应在该部
位尽可能布置观测点。为了查明建筑物基础的纵向和横向
的弯曲和曲折,在其纵横轴线上也应埋设观测点。
对于一般的工业建筑物来说,出来在立柱的基础上布设观 测点之外,其主要设备基础的四周以及动荷载四周,地质 条件不良处也应布置观测点。
应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观测周期 深基坑开挖时 1~2天 出现暴雨,管涌应加密
浇筑地下室底扳后
建筑物主体施工 结构封顶后 竣工投入使用
3~4天
1~2层 3个月 3个月 直至沿体稳定
一、基坑回弹观测
建筑物施工时,首先要开挖基坑,基坑工程是临时工 程,特别是高层建筑造价高,施工难易程度不一,岩土的 力学性质也不同,施工条件也千差万别,多数情况下场地 狭小,而施工中的安全稳定性要求非常严格,而建筑基础 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卸除基坑土自重而引起的基坑内外影 响范围内相对于开挖前的回弹量。 显然,为了合理地选择或修正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设 计,科学地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必须对 深埋基础的基坑进行安全监测和变形监测,对施工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基坑回弹观测应是进行一个
2.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 采用专用记录手簿——逐步检查 2. 每次观测当日计算成果,分析成果。 3. 及时上报沉降结果 4. 绘制沉降曲线图 5. 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计算各观测点高程 计算相邻两次观测沉降量 计算累积沉降量
沉 降 观 测 现 场
在 施 工 现 场 进 行 沉 降 观 测
(一)基准点观测
工作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
(6)路线应组成起、迄于工作基点的闭合或附和路线, 以便对观测结果进行检核。
(7)回弹观测不应少于3次,其中第一次应在基坑开挖之 前,第二次应在基坑挖好之后,第三次应在浇筑基础混凝
土之前。当基坑挖完至基础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时,应适
当增加观测次数; ( 8 )基坑开挖前的回弹观测,宜采用水准测量配以铅垂 钢尺读数的钢尺法。较浅基坑的观测,可采用水准测量配 辅助杆垫高水准尺读数的辅助杆法。观测结束后,应在观 测孔底充填厚度约为lm的白灰;
一、水准测量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用水准仪测出两个观测点 之间的相对沉陷,由相对沉陷与两点间距 离之比计算出两点间的平均倾斜值。 例如,测出A、B两点的沉陷值为 WA、WB , A、B两点间的距离为 LAB ,则其平均倾斜 值为:
大坝下游工作基点与水准基点间所布设的水准环线, 一般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大于0.5mm。
采用精密水准仪S0.5和因瓦水准尺进行测量。
作业方法按照一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为了消除一些系 统误差,转点一般为埋设的金属标头为离尺点;水准基点 到工作基点的联测每年进行 1到2次,,尽可能选用相同的 时间和外界条件,以减少外界条件的影响。 (1)水准环线是分段进行观测,往、返观测的高差加标 尺长度改正后计算往返高差较差,各段往、返测高程较差 不得超过:
2.
沉降观测要求和精度
仪器
精密水准仪
技术标准
二等水准测量
观测方法
闭合水准
限差 (mm)
闭合差容许值 ±0.6
附合水准
精度要求:一般建筑物能反映
2 mm
重要建筑物能反映
精密工程
1 mm
0.2 mm
对于埋设在建筑物基础上的观测点,埋设之后就进行第 一次观测,之后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进行重复观测,周期 不能过长,在运营之后重复观测周期可以根据沉陷的速度 进行调整,每月、每季、每半年或者每一年观测一次,一 直到沉陷结束为止。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范围不是很大,所以施测的水准 路线不是很长,因此闭合差课按测站平均分配。如果观测 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合差可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对于大坝沉陷观测可分为基准点观测和观测点观测。 为了工作便利工作基准点设置在下游,稳定性可以利用较 远处的水准点观测,它的观测称之为基准点观测;观测点 设置在大把的基础和坝顶处,它的观测称之为观测点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