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0—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的原则
观测精度的要求
观测人员及设备
四. 沉降观测设置 五、 沉降观测要求
郑州弗雷森技术中心工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位H详见墙柱平面图,沉降观测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要求;沉降观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承担, 沉降观测点.基准点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破坏;本丄程的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使用仪器型号及测量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

沉降观测的原则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是指沉
降观测中所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测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要稳
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路线、尺位.
程序和方法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要基本一致。

以上措施基本
上能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
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反映的沉降量
观测值更真实。

观测精度的要求
图纸设计要求,采用二等测量精度水准测量,水准测量要用闭合法。

二等水准测量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往返转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Ah = 2>-2?心^/;, n—表示
测站数(或All = ^rt-^/7<LO X>/L中L(Km)表不观测线路距
离)
2. 前后视距:W30m
3. 前后距视差:Wl.Om
4. 前后视距累积差:W3・0m
5. 沉降观测点相对后视点的高差容差:三1.0mm
6. 水准仪精度采用N2级别。

四. 沉降观测设置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标志或安装稳固后进行。

现场临时水准基点应设置在距基坑开挖边线20M以外,且至少两点可以通视。

水准基点埋设稳固后,按照制定的水准路线将高程引至水准基点。

沉降观测施测前应对水准基点进行复核,确保水准基点
的准确。

水准基点的制作及埋设见下图
混凝土基木水准标石单位(mm)
根据图纸要求沉降观测点设在结构柱上共计17个,具体位置见附图
◎ ®
21BC®
&
©
® 0® ®沉降观测点埋设方法见下图
1023
150 PCO
字外地坪
五.沉降观测要求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很高,施测时应采用N2级水准仪,钢合金钢尺,并且每个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应在同一观测条件下两次观测确定。

地上一层施工时,按图纸设计要求在+500mm处设置永久沉降观测点。

然后每施工完一层就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

如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a)沉降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采用闭合路线,做到定机,定人,定线路。

施测前仪器必须经过校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沉降观测中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大于
30m,施测中,前后视观测必须用同一根水准尺。

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而垂直,不得倾斜。

在同一测站观测各沉降点时,当读完所有观测点的读数后应回测
后视点,两次同一后视点的读数差不得超过土1mm。

沉降观测的次数与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进行。

一般施工阶段每上
升一层结构观测一次,直至结构封顶。

装饰工程完毕后观测一次,移交业主前再观测一次,如遇到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严重变形等特殊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六.观测人员及设备
测量小组人员:
测量设备
观测的结果应及时整理成果资料,及时上报监理,工程竣工后, 做为竣工资料整理归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