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八个专题高考历史考点汇总专题一走向近代【时代特征】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1.经济方面:13、14世纪,随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不断壮大。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核心考点】1.13、14世纪,欧洲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达·伽马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专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时代特征】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欧美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等旗帜,掀起反对封建专制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后半期,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工业革命完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法国、美国、德国等国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2【核心考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与王权矛盾尖锐;美国独立战争前,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矛盾尖锐;18世纪开始于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转折是:萨拉托加大捷。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起推动作用的文件:《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英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被称“第一个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4.起巩固作用的文件:《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把美国设计为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是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法国反对的是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它们分别阻碍了英、法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①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②领导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③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7.拿破仑的主要活动:①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1799年通过发动政变夺取法国政权;②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民法的典范;③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④对外战争虽废除了各地封建特权,传播了革命思想;也对当地人民进行了压榨和掠夺。
8.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9.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最先开始的行业是:棉纺织业;标志性的发明和最重要的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10.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并逐渐确立起现代工厂制度。
11.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2.工业革命的影响:⑴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⑵工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3.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14.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专题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时代特征】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同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1.殖民抗争:拉美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核心考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作用: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废除农奴制。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影响: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1868年起。
原因: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剧;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主要内容:⑴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⑵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⑶经济上: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⑷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6.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障碍是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分别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得以解决。
7.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8.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最大障碍。
专题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时代特征】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核心考点】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
5.牛顿的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6.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专题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时代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一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战后国际新秩序。
但它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核心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重要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一战的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特点:时间长(1914—1918年)、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6.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7.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9.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