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布兰查德第六版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 布兰查德第六版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
F (u, z ) 1 u z
参数表示失业对工资影响的力度;更高的失业率u导致更 低的工资,更高的z导致更高的工资。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3
根据:
F (u, z ) 1 u z
P P (1 m) F (u, z)
e
得到:
P Pe (1 m)(1 u z)
θ = 1 时,
t t 1 (m z) ut
该式说明: “失业率”影响的不是“通货膨胀率”,而 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高失业导致通货膨胀的下降, 低失业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不是决定“通货膨胀 率水平的高低”!) 我们称该式为: 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加 速性质的菲利普斯曲线。170
美 国 的 通 货 膨 胀 和 失 业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70~2010
13
导致“原始菲利普斯曲线”失败的原因: ①1970s两次石油危机 –高油价增加了 m; ②工资制定者改变了他们形成预期的方式,今 年的高通货膨胀更可能紧接着下一年的高通货 膨胀,通货膨胀变成了持久性的和绝对性的( 改变的主要原因)。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14
变异的进一步讨论
假设:预期是根据
t t 1
e
形成的,
:
去年通货膨胀率对今年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它取值越大,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大。
•只要通货膨胀低,工人和企业忽视过去的通货膨胀并假设今 接近 年的价格水平大致与去年相等就是合理的。索洛时代: e 于0,预期大致由 t 0 给出。 •当通货膨胀变得更加持久时,工人和企业开始假定如果去 年通胀高,今年通胀也同样高。参数 ,去年的通胀率对 今年预期通胀率的影响开始稳步增加。70年代, 1 。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9
10
12246源自80自然失业率在各国是存在差异 的。高平均失业率无疑反映了 高自然失业率。欧洲的失业率 自1980年以来的失业率平均为 9%,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低于 欧洲。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美国失业率%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apter 6
25
1.失业
根据: t – t-1 = -(ut – un) 在中期,预期通货膨胀等于实际通货膨胀, 因此,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此时的失业 不受货币增长率的影响。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18
1970年~2010,美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之间是
负向相关关系。
t t 1 3.3% 0.55ut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19
补充: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94 88 89 93 85 87 92 86 91 83 96 90 97 82 81 98 99 80 11 07 08 13 12 10 04 05 03 14 06 00 01 09 02
二、变异
三、回到自然失业率 四、重温货币中性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6
1958年,菲利普斯画出了英国从1861年到1957年间每 年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图。“负相 关”关系。 由于价格水平变化是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函数,货币工 资增长率提高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或通货膨胀率的 上升。因此,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和索洛 (R.Solow)在菲利普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通 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CPI表示通货膨胀,时间是1900年~1960年。萨缪尔森 和索洛将其名义为菲利普斯曲线。
一、国家间自然失业率的差异——欧洲高失业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1
自然失业率(可以重新定义) Pe t = P t-1 时的失业率 ↓
πet = πt
时的失业率
于是由菲利普斯曲线:
t (m z) ut
e t
就得到自然失业率( u n ):
un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15
t t 1 (m z) ut
当θ
= 0时,早期形式 当0< θ <1时,较复杂 当θ = 1时,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形式。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16
t t 1 (m z) ut
核心部分:中期
第6章:劳动力市场 第7章:所有市场集中:AD-AS模型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9章:美国次贷危机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和 通货膨胀
8-1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
根据总供给曲线关系推导出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8-2 菲利普斯曲线
用上一节推导的关系分析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说明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 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而引出关于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两个重要启示:在 中期,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率由货币增 长率决定。
8-3 总结与警告
讨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如何随着国别、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
(m z )
22
自然失业率
Given:
un
m z
un = m + z Given: t = te + (m+z) – ut Then: t = te + un – ut t – te = -(ut – un) If te = t-1 : t – t-1 = -(ut – un)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7
一、早期形式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1958-1969
美国的失业在20世纪60年 代稳定地下降,同时伴随 着通货膨胀稳定地上升。
3.4, 5.5
6.8, 1.0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8
一、早期形式
t te (m z) ut
如果通货膨胀率有时为“正”,有时为“负”,也 即均值为“0”。 e 那么有理由认为: t 0
t (m z) ut
这就是“早期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4
四、重温货币中性
回顾名义货币水平变化在中期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 产出不受名义货币水平的影响,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价格水平随着名义货币水平变动而同比例变动,使得实 际货币存量不变。 现在分析:名义货币增长率变化在中期对失业率和通货 膨胀率的影响。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apter 6
28
8-3 总结与警告
普适的训诫: (1)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以随通货膨胀过程而 改变; (2)不仅工人和企业形成预期的方式会改变,制度安排 同样会改变。 工人和企业更难达成协议,所以工资协议的制定 随通货膨胀水平变化,工资制定的时间更短,甚至实行 指数化工资。
Then: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3
t – t-1 = -(ut – un)
考虑菲利普斯曲线的另一种方法: 可以把它看成是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 胀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实际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差对“通货 膨胀率的变化”的影响。 当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减 少;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 率增加。
9
1.背后的逻辑
工人简单地用今年的价格作为明年预期的价格; 更低的失业→ 更高的名义工资 →产品更高的价格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10
2.工资—价格螺旋
更低的失业→ 更高的名义工资 →产品更高的价格 →工人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 →价格进一步上涨。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95
8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
三、回到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 线和自然失业率)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意味着不存在“自然 失业率”的概念。 60年代,菲尔普斯对此提出了质疑: (1)这种关系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人们对未来的预 期存在着系统性的错误。 (2)如果政府为了得到较低的失业率而采取提高通 货膨胀率的政策,则将使菲利普斯曲线消失。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
根据
e (m z) u
加入时间下标
t (m z) ut
e t
t:第 t年,没有标下标的,视其为常数。
©2005 Pearson Educati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