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三、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策2
3)外用药物中维 A 酸乳膏在用法上比较特 殊, 该药物最宜在晚间或睡前应用,因为日光会加强 维 A 酸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维 A 酸分解,且维 A 酸会增强紫外线的致癌能力,故治疗过程应避 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 施。外用该药物还可能会 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灼感、红斑及脱屑等症状, 应告知病 人不要紧张,这不是病情的加重,而 是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多半可以适应及耐受, 刺激症状会逐渐消失,无需停药。若刺激现象持 续或加重,可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四、咨询的内容(2)
服药后预计疗效及起效时间、维持时间。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有否替代药物或其他疗法。 药品的鉴定辨识、贮存和有效期。 药品价格,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等。
五、药师在特殊情况下的提示
患者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含同二成分的药品时; 或合并用药较多时。 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或既往曾有过不良 反应史。 患者依从性不好时;或患者认为疗效不理想、剂 量不足以奏效时。 病情需要,处方中配药剂量超过规定剂量时(需 医师双签字);处方中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一致 时;或非药品说明书中所指示的用法、用量、适 应证时。 超越说明书范围的适应证或超过说明书范围的使 用剂量(需医师双签字)。 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中有配伍禁忌或配伍不当时 (如有明显配伍禁忌时应第一时间联系该医师以 避免发生纠纷)。
三、药学服务的定位
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合理、 有效、经济,因而研究与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服 务的关键,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同时药学服务具 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药学服务的社会属性体现在治疗性用药、预防性用 药、保健性用药。
四、药学服务的对象
药学服务的对象涉及面很广,但其服务中心 是病人,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注重关心或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 疗过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 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 各种社会因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策1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 (1)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卡托普利)这类药物时,经 常会収生 干咳,在病人咨询时要告知病人这是该类药物最 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必惊 慌,如果干咳不是很 明显,建议不要换药,如果干咳很严重,甚至影 响睡眠,则应在 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 (2)对于一些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人,在収 给病人药 物的同时要提醒病人服用这类药物后 应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中,因少数患者会发生光 敏反应,如发生光敏反应需立即停药。
第四节 用药指导
用药指导的内容包括: ①正确的服用方法; ②服用的适宜时间; ③用药的注意事项; ④潜在的不良反应。
病人用药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用药指导
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 正确服药的关键。而在 多数情况下,病人在离 开药店时,对拿到手的药物究竟应该如何服用并 没有完全的了解,在 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 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 致病人不能 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1)由于药效 不 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 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 导致 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 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 菌药物时,当 病人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 而导致病情反复、耐 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 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五、药师在特殊情况下的提示
需要进行TDM的患者。 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如商品名、适应证、剂 量、安全性、有效期、贮存条件、药品不良反 应)。 患者所用的药品近期发现严重或罕见不良反应。 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患者;或应用特殊药 物(抗生素、抗真菌药、激素、镇静催眠药、抗 精神病药等)者。 同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量范围较大。 药品被重新分装,而包装的标识物不清晰时。 使用需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时,或使用I临近有 效期药品时。
二、药物具体的用法用量
1)对于一些内服药物,在服用时有特别注意亊项 的,就要求 药师在配方収药时交代一句,引起 病人的重视。 2)胃肠道疾病是常 见的疾病,按其病种、病情的 需要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掌握好用药的时间 和方 法,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3)对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药物如外用药物、气雾 剂、 胰岛素笔芯注射剂等,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病人因 其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治 疗的效果就会 受到相应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二、实施药学服务的背景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期 望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前提 社会公众对药学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实施药学服务 的基础 药学学科的发展为药学服务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 础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施药学服务奠定了 重要的制度保障 药师素质的提高与队伍的壮大为实施药学服务提 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四、咨询的内容(1)
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别名。 适应证。药品适应证是否与患者病情相对应 用药方法。包括口服药品的正确服用方法、服用 时间和用药前的特殊提示;栓剂、滴跟剂、气雾 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缓释制剂、控释 制剂、肠溶制剂等特殊剂型的用法;如何避免漏 服药物,以及漏服后的补救方法。 用药剂量。包括首次剂量、维持剂量;每日用药 次数、间隔;疗程。
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2
解释的技巧对于一般患者的咨询,要以容易理解 的医学术语来解释。应尽量使用描述性语言以便 患者能正确理解,还可以几头与书面解释方式并 用。尽量不用带数字的术语来表示。 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患者的隐私在药学实践工 作中,一定要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患者的隐私, 尤其不得将咨询档案等患者的信息资料用于商业 目的。 及时回答不拖延对于患者咨询的问题,能够当场 给予解答的就当场解答,不能当场 答复的,或 者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不要冒失地回答,要问清 对方何时需要答复,待进一步查询相关资料以后 尽快给予正确的答复。
(七)药学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广泛 宣传常用药学知识与信息,使病人对自 己所用的药物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药 物相互作用于药物与食物逐渐的相互作用 的发生,有利于增加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也有利于疾病的资料与预防。具体手段有 直接告知;电视屏幕、药物使用小册子等。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关键
提供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 具备较高的交流沟通能力 具备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具备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具有药学与中药学专业的教育背景 具备药学服务相关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 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
四、药物的储存
一些药物需一定的储存条件如温度、光线等,药师 在配发该 类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物时应主动告 知病人如何合理的存放药物。如调节肠道微生态 的药物培菲康,短时间处于常温环境中,不会失 活,但是最好存放于 2~8℃冰箱中, 以免双歧 杆菌三联活菌的失活而失效。还有一些药物需要 避光储存,如喹诺酮类抗菌 药、大部分化疗药 物以及甲磺酸加贝酯、氨茶碱、维生素 C、硝酸 甘油在光线作用下 会使其发质,应嘱病人放置 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二)药学人员方面
合适的工作场所、工具与信息技术支持 良好的教育背景 丰富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与丰富的实 践经验 能够准确的回答病人对药物需求的提问 能够解决病人在药物信息方面的疑难问题
(三)药学咨询
工作 场地是医院门诊药房 应熟知本院药房用药情况 与专业密切的临床用药咨询服务 由资深的药师担任
(四)处方分析
临床药师认真审查处方,定期抽查分析,严 格审查药物的用法与药物的配伍禁忌,严 格处罚违规处方;杜绝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违建成立不良反 应检测小组并有专人负责,打印并发放不 良反应登记表,由临床药师收集,然后上 报省级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
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
对同一方剂而言 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顺 序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 >口服>皮肤, 口服剂型的吸收速度则依次为:溶液型> 混悬剂>散剂>胶囊>片剂>丸剂>包衣 片、包衣丸。生物利用度高者疗效好,
常见剂型
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 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是我国应用最 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适应中医的 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汤剂具有制 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煎 液体积较大、味苦,易发霉、发酵、不能 久贮。
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 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 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 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达成共同的协议; 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一、沟通的意义
获得信息 解决问题 增进了解 确立价值
二、沟通的技巧
真诚先行 将心比心 学会聆听 巧妙赞美
六、需要特别关注认知能力下 降,因此向他们作解释时语速宜慢, 还可以适 当多用文字、图片形式以方便他们理解和记忆。 对于女性患者,还要注意问询是否已经妊娠或有 无准备怀孕的打算、是否正在哺乳,这些都是需 要在解答问题中特别注意的地方。患者的疾病状 况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患者有肝、肾功 能不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容易导致药 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中毒。 尽量为特殊患者提供书面材料如第一次用药的患 者;使用地高辛、茶碱等治疗窗窄 药物的患者; 用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
第三篇 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
第一节 药学服务概述
药学服务的定义: 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 患者与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学使用有 关的服务。 药学服务最基本的要素是“与药物有关”的“服 务”。所谓的服务即不以食物形式,而是以提供 信息与知识的形式满足公众某种特殊需要。药学 服务中的“服务”不同于一般的仅限于行为上的 功能,它包含的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关怀 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