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民族主义的利与弊
谈及“民族主义”一词,总有一种界定模糊的意味。

它不像“爱国主义”,总是积极向上让人学习信奉;它不像“官僚主义”,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它是这样一个词,人们在听到它时会做一番思索,这到底是给反抗外国侵略以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个民族主义,还是让国家海外侵略不断扩张的民族主义呢。

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起源于英国。

由于宗教改革将英国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之后的领土战争,贸易争端更加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推动了民族主义发展。

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最终让英国确立起了自由民主的制度,将权利由国王手中转交给整个民族,民族国家就此诞生。

而这正是民族主义的基础。

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刚出世时是民族要求独立建国,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主张和运动,起到的是一个巩固国家,增进英国自我发展的力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洲各国和美国原有的民族
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

于是,它们走上了以武力拓展国际市场
的道路,通过扩张和征服奴役了众多弱小和落后国家,使亚、非、拉美的广大地区沦
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它们商品和资本输出场所和原材料的输入地。

正是在扩展国
外市场的过程中,欧美等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
一步步蜕变为维护统治阶级和特殊政治集团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

这些国
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人民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
文明”和为本民族媒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以侵害其他民族
利益为代价,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因此,从主导成分
上说,殖民主义就是恶性发展的民族主义,是侵略性的民族主义。

依据它的发展历程,可将民族主义按照西方思想家伯林的标准来划分。

他将民族主义划分为“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国或大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

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就是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赫尔德提出了归属和民族精神的概念。

我认为划分两者的标准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过度的自我为中心,就会产生盲目性,会侵犯其他民族的领域,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之前说到很多人在提及民族主义时要对其角色进行思索,其原由大概就在于民族主义这的这两面性。

它可以让人们为自己在压迫中的民族奋起反抗,也可以让民族闭关自守或盲目扩张。

在抗战时期我们得以胜利,依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主义的保护意识,它的排外性很强,只要拥有它,这个国家的对手就不会好过。

犹记得零八年,由于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遭袭击,我所在城市的居民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抵制来自法国的家乐福超市,虽然该超市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事件与该超市实在没有丝毫关系,但大家抵制的强度让超市负责人叫苦不迭。

所以很多政治家赞赏民主主义的热情,但反对民族主义的狂热,因此分析它的利与弊并得出一个中和点就成了当务之急。

先说民族主义的弊端。

根据民族主义发展一个终端是进攻性民族主义来说,他的弊端来自于没有处理好度,即过度的本民族为中心。

可以看成是极端性,在保护本民族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导致民族侵略。

狂热性,丧失了理智的盲目的民族主义反而会损害本民族利益。

1.极端,民族主义很多都有极端倾向,像各种排外运动的始作俑者一般都是各国的民族主义者。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演化为了大国沙文主义。

最明显的代表是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大国。

在进一步的发展道路上它只考虑自身利益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以增强自身国力。

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拿破仑也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

出生于被法国占领不久的科西嘉岛的拿破仑从小意识到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他指挥军队,先后侵略了普鲁士,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埃及,瑞士等等多个国家。

这些只考虑本国的可得利益的非正义战争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同时也让法国疲于征战。

除此之外英国这个民族主义的起源地,在十九世纪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

这是许多国家经济不能够独立,长久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根源。

2.狂热,一个狂热的民族不可能长久发展,一个狂热的民族最可能的结果是昙花一现。

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脱亚入欧、富国强兵,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的民族主义受到了极大激励而急速膨胀,蜕变为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走上了类似于欧美的侵略扩张式的民族主义道路,在将近一个世纪里,可谓是人人都是民族主义分子,人人都是军国主义分子,但人人都是目光短浅的倭寇,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要狮子大开口,即使当时有人清醒在狂热的民主主义分子面前也不敢吭声,被军国主义分子刺杀的日本首相就是例证。

日本不是亡于美国之手,而是亡于民族主义的狂热。

由于日本民族主义的恶性发展,给亚洲人民以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谈完弊端,接下来就说说民族主义的利,它来自于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

我想先从民族主义的出发点谈起。

1.首先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爱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利益,从本国来讲,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而且从感情上讲,应该支持并保护。

十九世纪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处在哈布斯堡王室的高压控制下,情形不容乐观。

但受到欧洲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人们心中逐渐酝酿。

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领导的“青年意大利”为代表的团体雨后春笋般蜂起。

他们高呼着解放领土,他们众志成城。

虽然收获是失败,但就是种民族精神,让意大利的人民继续为国家走向独立富强而斗争。

2.民族主义对解放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起到重要作用。

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
地。

之后英国在广袤的印度土地极力攫取利益:它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仇恨;它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贵族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

在不断积蓄的不满中民族主义的情绪终于爆发。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印度的人民不想再受压迫剥削,渴望民族独立让自己站起来。

虽然最终没有达到民族独立的结果,但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

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

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先行者。

3.民族主义可以更大层面上代表民意。

在处理外交问题上,外交部门多数会由于本身国力的制约或和平共处的原则进行许多损伤利益的妥协,然而民众却可以利用民族主义的力量发起合理的利益诉求。

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海战导致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然而清政府却只满足于苟安求全,通过割地赔款片刻安稳。

然而就在此时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它是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除去它的暴力型,它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人们开始渴求独立,不再满足于懦弱的政府。

同理可推至我们现在的外交,往往迫于舆论压力放弃的合理利益,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可为之提供争取的理由。

根据我们的分析,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民族主义。

但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

既不能容忍殖民主义,也不能偏向大国沙文主义,更不能允许军国主义的取向。

中国一直坚持要“和平崛起”。

那就必须要有适度的民族主义作为支撑。

温和而不极端,理性而不
狂热,这是我们应该做出的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