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生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种形势下面临的的历史任务是有关系的;(2)理解合作的双方共产党和国民党需要合作的原因;(3)明白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在合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懂得宏观把握2请同学们观看图片问:同学们看过书了,知道此图代表的是那次事件呢?这次事件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他的背景是什么呢?3总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四大原因•一、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面临的历史任务•二、国共两党对合作的需求•三、孙中山的作用•四、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4第一次国共合作•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5原因一分析•请学生大声朗读“国内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段•请学生先试着自己整理下本段的关键内容,提问: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什么?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是什么?6原因一•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下吧7/1)列强操纵•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力量强大而且残暴。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应该说从清朝以来到此次合作,此时的中国一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著名条约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等无不遭受着列强的侵袭,也使得国家一步步被列强操纵。

而与此次合作较近的历史大事之一就是一战了,我们知道一战后,列强开始卷土重来,继续不断操纵我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比如说经济上那时国民经济短暂的春天也被迫宣告破灭,所以说此时国共合作的外部环境就有列强的操纵了。

8/2)军阀割据、混战•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直系和以安徽人(简称皖)段祺瑞为首的皖系.•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军阀,以便实行一系专制.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直系在英,美支持下,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23年•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6月曹锟在京驱逐黎元洪,10月经贿选窃踞总统职位.直系由此而声名狼藉,财政经济状况也日趋恶化.•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吴佩孚腹背受敌,主力被歼灭,率残部仓皇南逃.以上个例,当然并不全部,但从中可以看出此时军阀的割据混战甚为严重,从而也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开展9我国人民在此面临的历史任务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便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10原因二分析•请学生联系过去所学,想想当时国共两党各自面临的问题•请教师在同学们想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提示,有步骤的引导学生•问:为什么国共两党都愿意合作呢?两党为合作做了那些呢(试着举例说明)?11原因二•国共两党对合作的需求•、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12/1)共产党•二. 从共产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单单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谋求和国民党合作,其原因在于:•(1)“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二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又连续倡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维护中国的民主共和。

尽管都没有成功,但对中国封建势力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

•(2)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革命的象征,其愈挫愈奋的顽强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

•(3)当时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一块根据地,控制了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在军阀割据的中国,这是绝无仅有的。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党内合作使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也容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

同时,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农运动的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13/2)国民党•. 从国民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党的改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屡遭失败,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

孙中山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

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继续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并且开始注意培养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军事人才。

二次护法运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痛感国民党内部成分极为复杂,必须加以改组。

14/3)国共两党为合作做的准备•两党各自召开代表会议,为实现第一次合作作了政策准备•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

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事实上确立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以党内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总之,探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外敌的入侵,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共两党只有携手才能更有效地打击中国革命最主要的敌人。

•共产国际帮助与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15/原因三分析•问:此人是谁?•说他在合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呢?16/三、孙中三的作用•孙中山(1866年--1925年),中国国父、中国国民党总理•广东中山人。

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国际上称呼为Sun Y at-sen。

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即孙中山。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国民党总理,与黄兴、宋教仁并称“国民党三元首”,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1925年因肝癌在北京去世,享年59岁,遗嘱:“和平奋斗救中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国民党为建立一个富强民主自由的中国而奋斗。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原先一直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并极力争取这些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但是这些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却使孙中山越来越失望,特别是1922年6月,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发动武装叛变,炮轰总统府,迫使孙中山离开广东到上海。

孙中山从困境中沉痛地感觉到过去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企图依靠军阀势力是靠不住的。

与帝国主义的态度相反,苏联政府并不因为孙中山遭到失败而改变对他的支持。

在陈炯明叛变时,苏俄政府的全权代表达林正在广州,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

孙中山下决心采取联俄政策。

在达林离开中国时,孙中山让陈友仁向达林转告他的话:“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多,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了。

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惟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联。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

因而他采取联共政策。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许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

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当然关于他的事件还有很多,但可以说他在合作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17/4)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斯科。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年7月1日。

),由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上人数不多,党费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在此情况下,要开展正常的活动,经费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此时,将中共视为自己一个支部的共产国际,注意到了中国共产为了鼓励和支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当然也是为了给苏俄政权的生存创造外部环境,还是挤出一定的资金提供给共产国际执行机构,用以资助各国共产党组织,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困难。

对于中国,情况就更是如此。

•为了帮助中共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费了不少心思。

•在帮助中国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成立中国共产党统一的全国组织后,现在又把注意力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面。

共产国际除了派出有丰富半殖民地工作经验的人员到中国进行考察、帮助工作外,还在共产国际远东局设立中国科以专门指导中国工作。

•而且当时的国民党,由于自身没有多少真实的力量,所依凭者,也不过是一些想借助孙中山的名望和国民党的影响,来扩大自己势力的地方军阀,所以,往往合作都只能是阶段性或暂时性的,不久即发生分岐,出现联盟破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