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波动同步指标,中日欧数据佐证结论 (4)二、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政策扶持、行业成长空间大而仍处在起步阶段 (7)三、全球市场较为分散呈现幂律分布(大企业集中日英美),中国区域存在市场大公司小的现象 (9)3.1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以日美英为主,细分中灵活用工的市场规模较高9 3.2 因进入门槛低呈现幂律分布,CR3仅11%,并购扩张提升市占逻辑不变 (10)3.3 中国人服企业小而散,资本推动下市场从传统招聘向垂直化社交化升级 (10)四、中国市场哪些细分板块中能够走出新生机?——在线招聘、灵活用工及中高端人才访寻等商业模式各有不同,在线招聘及灵活用工或能有技术赋能,猎头市场本土替代存在难度 (12)4.1在线招聘平台照搬美国模式,恐受到社交垂直化平台的冲击 (12)4.2灵活用工板块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行业,用工规范化问题需重视 (13)4.3中高端人才访寻依赖于猎头的个人创收能力,存在空间上限 (19)4.4从业务毛利率角度来看灵活用工的潜力较大,有望通过技术实现质的飞跃 (21)五、附录:何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围绕用工从大学生到高级人才的全环节产业链 (23)六、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 (25)6.1相关标的 (25)6.2风险提示 (25)图表目录图表1:欧盟28国GDP增速与灵活用工工作时长增速的相关性测算 (4)图表2:日本1988年-2016年GDP增速与灵活用工规模增速情况的相关性测算.. 5图表3:2008-2018年GDP季度增速与前程无忧收入增速的相关性情况 (5)图表4: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细分行业主要服务供应商,目前外资比例较高 (6)图表5:细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国内政策出台时间和具体内容 (7)图表6:17年国内人服行业的规模及机构数情况 (8)图表7:《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8)图表8: 16年全球人力资源行业规模及细分(十亿欧) (9)图表9:美国占据全球灵活用工市场的首位(35%) (9)图表10:各国机构组织的灵活用工的普及率情况 (9)图表11:各国人才访寻(猎头)的市场规模及增速% (9)图表12:2016年全球人力资源行业市场格局 (10)图表13:10-13年全球市场的并购交易额地区占比分布 (10)图表14: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企业规模呈现幂律分布(单位:百万美元).. 10图表15:2000-2017年三大产业GDP增长贡献率% (11)图表16: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强中的国内企业 (11)图表17:国内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主板或海外市场上市情况 (11)图表18:中国在线招聘市场的规模及竞争格局 (12)图表19:目前在线招聘市场的模式分类 (12)图表20:13-17年前程无忧经营数据情况(百万元) (13)图表21:15-17年前程无忧的营收结构情况 (13)图表22:从多个维度分析灵活用工中三种常规模式的不同点 (13)图表23:灵活用工市场中各岗位使用比例 (14)图表24: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灵活用工占比50%以上 (14)图表25:14-16年科锐国际灵活用工派出人员的成本及毛利情况 (14)图表26:科锐国际14-16年灵活用工的行业分类 (15)图表27:灵活用工营业成本明细拆分情况 (15)图表28:1986-2017年日本就业人口结构中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包括合同工、灵活工等)的占比情况% (15)图表29:1986-2016年日本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与相关政策&经济走势复牌分析 (16)图表30:日本灵活用工市场的行业结构情况 (16)图表31:2000-2016年灵活用工渗透率情况 (16)图表32:日本全国及东京区域各个行业灵活用工的日薪情况(日元) (17)图表33:Recruit公司的业务分类及对应品牌情况 (18)图表34:Recruit商业模式为蝴蝶结模式,一端连接用户,一端连接企业 (18)图表35:16年全球各国的灵活用工技能需求情况 (19)图表36:中国市场的灵活用工技能占比情况 (19)图表37:中国中高端人才访寻服务机构成立时间分布 (19)图表38:科锐国际猎头市场的经营数据情况 (20)图表39:内资猎头企业的人均单产较外资低 (20)图表40:国内中高端人才访寻企业的发展策略 (21)图表41:国内中高端人才访寻企业的主要瓶颈 (21)图表42:本土猎头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分布情况 (21)图表41:16-17年科锐国际各项细分业务的毛利率情况 (22)图表44: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业务分类及代表企业示意图 (23)图表45:社会分工精细化后产生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目前中国市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24)图表46:科锐国际的并购扩张公司及业务扩张情况 (25)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波动同步指标,中日欧数据佐证结论从直观角度分析较好理解,经济下行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裁员降薪,对于用工招聘将进一步缩减,而经济的复苏将先从企业效应和产能释放开始,对于人力的需求将传递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基本与经济的变化同步。
短期来看由于经济存在下行、实体经济去产能的背景下对于用工需求和第三方人服企业的需求将有所削弱,但当经济出现复苏的情况下,中国的人服行业市场前景和对于经济的感知力将快于传统消费品市场。
(注:本文以灵活用工的人数增速与经济增速数据进行相关性对比,同步效应明显)企业用工随着经济波动性较大,人服板块作为传统企业的招聘业务及人员等外包模式与经济关联性更强:从欧洲及日本数据显示,灵活用工及中高端人才访寻是经济波动的有利经济指标。
从欧洲数据来看08-17年季度GDP增速与灵活用工市场变化相关性较强,09年-10年灵活用工工作时长的好转与经济从衰退中复苏的迹象时间点重合。
2016年,欧洲灵活用工工作时间比去年增加了4%,欧盟GDP增速为1.9%,灵活用工市场随着市场增速复苏后有较快的增长。
从日本的GDP与灵活用工数据来看基本上结论一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灵活用工规模大幅下降,同时经济增速提升后灵活用工增长加快。
图表1:欧盟28国GDP增速与灵活用工工作时长增速的相关性测算来源:WEC,国金证券研究所图表2:日本1988年-2016年GDP 增速与灵活用工规模增速情况的相关性测算来源:wind ,WEC ,国金证券研究所⏹从前程无忧的季度数据与GDP 增速表现来看相关性在国内仍适用:前程无忧从0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从季度营收增速与GDP 增速的相关性来看在08-15年存在数据之间的正相关性。
15年6月前程无忧作价2.5亿元收购应届生100%股权,同时以1870万元收购智鼎优源60%股权,17年以1.2亿美元收购垂直招聘平台拉勾网60%股权,走出与GDP 增速不一致的表现。
智联招聘从14年上市,科锐国际17年上市,基础数据相对较少,难以在一个经济周期下分析相关性。
整体来看目前前程无忧作为在线招聘市占率约30%的企业,经营数据与经济高相关性能够代表一定的行业规律。
在经济出现下行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在线招聘、灵活用工或中高端人才访寻与经济相关性较高。
图表3:2008-2018年GDP 季度增速与前程无忧收入增速的相关性情况来源: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短期因经济下行压力,外服行业存在业绩放缓和估值压制,长期来看受益于行业渗透率和中国的劳动力基数,人服行业有望产生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巨头公司:从国内和国际的角度分析国内外市场规模和产品结构,中国的人服市场潜力较大,目前营收规模万亿级别。
对标日本市场,灵活用-8.0%-6.0%-4.0%-2.0%0.0%2.0%4.0%6.0%8.0%10.0%-30%-20%-10%0%10%20%30%40%50%灵活用工规模YOY%(左轴) GDP 增速%(右轴)0.0%2.0%4.0%6.0%8.0%10.0%12.0%14.0%-30.0%-20.0%-10.0%0.0%10.0%20.0%30.0%40.0%50.0%前程无忧收入增速%GDP 增速%工市场渗透率达到34%,机构灵活用工渗透率达到2.4%,市场较为成熟。
日本从1986年政策开放到08年市场达到峰值,经历了12年时间灵活用工规模提升39倍,规模达到三万亿体量(日本人才派遣协会口径)。
中国16-59岁劳动人口总数为9.02亿人,是日本就业人数的11倍。
日本机构主导的灵活用工渗透率日本达到2.4%,而中国1%不到存在提升空间,猎头业务的内资人均单产(41.1万元)远低于外资企业水平(72.6万元)。
从各项业务规模体量、渗透率和中国的劳动力基数来看中国的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
图表4: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细分行业主要服务供应商,目前外资比例较高来源:HRoot,国金证券研究所二、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政策扶持、行业成长空间大而仍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与改革开放同步,1992年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人才服务业”概念:1978年国家包分配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开始被打破,1979年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北外服前身)成立,人力资源服务由此产生。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为人力资源流动打下基础;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写进国务院文件,同时《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出台。
图表5:细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国内政策出台时间和具体内容相关政策出台时间发布主体具体内容及意义《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人才服务业”概念,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国务院提出人才总量从现在 1.14亿人增加到 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国务院第一个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发展目标,确定了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等《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修改有关劳务派遣的内容,从设立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进一步界定“三性”工作岗位范围、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落实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和加重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新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