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学复习题二

证据学复习题二

证据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物证据()A.是指以客观存在的物品为表现形式的证据B.是指以人的陈述形式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C.是指书证、物证、勘验笔录等D.是指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2.下列有关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是()A.以法官的理性和良心、内心确信为核心内容B.1808年《法兰西刑事诉讼法典》标志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正式确立C.法官的心证受到许多证据规则的制约D.法官“内心确信”的程度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相同3.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4.证据的客观性是指( )。

A.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司法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B.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C‘证据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D.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5.在诉讼中,下列人员不能被替代的是( )A.翻译人B.鉴定人C.证人D.代理人实物证据6.下列证据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

A.杀人凶器B.贪污的赃款C.鉴定结论D.被害人陈述7.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 )。

A.只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证据B.只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证据C.只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D.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8.只有( )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A.证人证言B.鉴定结论C.视听资料D.被告人供述9.在刑事诉讼证明中,作为证明对象的程序法事实不包括( )。

A.对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应当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B.有关回避方面的事实C.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的事实、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事实D.被告人自然情况的事实10.张某以营利为目的,制作、贩卖淫书淫画,公安机关依法没收张的黄书、淫画及相关书画属于( )。

A.书证B.搜查记录C.物证D.鉴定结论11.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12.在贩卖淫秽物品案件中,侦查机关查获的淫秽光盘是( )A.物证B.书证C.视听资料D.鉴定结论13.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

A.排除合理怀疑B.排他性C.惟一性D.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14.下列证据形式中,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的有( )。

A.当事人陈述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C.勘验检查笔录D.言词证据15.衡量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的根本性要求是( )。

A.排除合理怀疑B.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C.证据之间没有矛盾D.惟一性、排他性16.犯罪嫌疑人赵某在捕前给同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就如何处理盗窃物品问题的电话录音属于( )A.物证B.证人证言C.视听资料D.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17.证据法上的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作的( )A.一切陈述B.在关法律问题的陈述C.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D.有关事实和法律的陈述18.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经法庭审理后,对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 )。

A.无罪判决B.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决定C.建立检察院撤诉的决定D.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19.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属于()A.推定的事实B.司法认知的事实C.调查的事实D.辩论的事实20.遗嘱书以其中的签名笔迹证明案件事实时,属于()A.书证B.物证C.当事人陈述D.鉴定结论21.下列各项权利中,不属于证人权利的是( )A.人身安全受到保障的权利B.经济上得到补偿的权利C.对司法机关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行为可以提出控告的权利D.提起反诉的权利22、证据必须经过怎样的程序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A.双方询问、质证B.依法鉴定C.查证属实D.交叉询问二、多项选择题1.张某盗窃珍贵文物一案涉及到下列一些证据,其中那些属于书证()A.市精神病院对张某开具的精神病情况的诊断结论B.博物馆开具的盖有该单位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单位失盗情况说明C.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张某一贯表现情况的说明D.文物专家对失窃文物价值的鉴定意见书E.失窃的珍贵文物中的多幅字画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应当履行的诉讼义务主要有( )A.证人有作证的义务B.向司法工作人员如实陈述和回答问题的义务C.保守公安司法机关询问情况及所陈述内容秘密的义务D.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E.证人有向被告人保证陈述案件客观事实3.能够体现神示证据制度特点的证明方法是()A.水审B.火审C.决斗D.书证E.物证4.下列选项中对证据的客观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A.证据的客观性是由刑事案件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B.根据物质存在第一,认识第二的基本原理,从刑事证据的来源考察,其客观性是必然存在的C.由于证据经过司法工作人员等主体的收集,必须含有收集主体的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影响证据客观性的本质属性D.承认和认识刑事证据的客观性,就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想象、假设等作为定案的证据来使用E.证据事实即是案件事实5.物证是指以其哪些特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A.外部特征B.存在场所C.物质属性D.思想内容E.表面状况6.下列叙述中对于证据关联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A.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B.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存在是证据具有证明力的关键C.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弱程度D.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关联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E.所有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都是相同的7.证据的合法性是指( )。

A.收集、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B.每个证据来源合法C.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D.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E.包括以上全部选项8.证据的合法性是指( )。

A.收集、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B.每个证据来源合法C.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D.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E.包括以上全部选项9.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 )。

A.证据是司法工作人员、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进行办案活动的核心和基础B.证据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C.证据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重要保证D.证据是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E.证据是群众认识刑事案件的依据10.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有(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唯心主义认识论C.程序正义D.司法公正E.程序公正11.物证的特征有( )。

A.特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B.物证同言词证据相比,其客观性、真实性更大C.物证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的存在而存在D.物证是检验言词证据是否真实的依据E.物证的证明力比证人证言强12、下列证据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的是哪些()A.证人听王某讲的某犯罪事件是李某所为的证言B.现场提取的毛发C.带血迹的凶器D.被害人从朋友那里得知犯罪人是贾某的陈述E.犯罪嫌疑人的供述13.书证与物证的关系是( )。

A.二者的相互联系表现是书证是广义的物证B.有的书证具备物证和书证两种证据特征C.书证物证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客观真实性比言词证据强D.二者的区别是书证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情的?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来证明案情的E.二者特点相同1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内容通常包括( )。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并就有关事实所作的供述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司法机关提供的破案线索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举报他人犯罪行为的陈述E.包括以上各项内容15.周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兄曾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了被害人赵某,周某的证言属于证据中的( )。

A.有罪证据B.直接证据C.传来证据D.言词证据E.间接证据16.言词证据是通过人的陈述以语言形式来反映证据事实的证据种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有( )。

A.证人证言B.被害人陈述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D.鉴定结论D.勘验笔录17.根据证据的来源、出处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 )。

A.原始证据B.直接证据C.传来证据D.间接证据E.人证与物证18.言词证据是通过人的陈述以语言形式来反映证据事实的证据种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有( )。

A.证人证言B.被害人陈述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D.鉴定结论E.勘验笔录19.在下列法定证据形式中,属于实物证据的有( )。

A.物证B.书证C.鉴定结论D.勘验、检查笔录E.证人证言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严禁采用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凡经查证属实属于采用( )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A.刑讯逼供B.威胁C.引诱D.欺骗E.讯问21.在刑事诉讼中,应从以下方面对视听资料进行审查判断( )。

A.视听资料的来源B.视听资料的制作过程C.视听资料是否被伪造、篡改D.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E.视听资料的制作设备是否完善三、简答题1.简述完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必须遵守的规则2.物证和书证的区别3.简述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4.鉴定结论的特点四、论述题1.试述证明的意义。

2.如何理解“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3.试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涵义和法律依据。

五、案例分析题1.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 (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

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

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

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

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

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

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

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

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两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了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肖山某厂车辆。

经侦查人员察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

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驾车从杭州返回肖山,下车后脸上有慌张的神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