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教学成果报告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一、教学成果的背景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的重大突破。
自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这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备受教育界关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固定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探索全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常态、规范、有效实施模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课程实施之初的重要研究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实施研究而产生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成果研究与产生过程第一阶段(2002.6-2006.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教学成果研究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推进》起步于2002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总课题组开题至206年6月,全省九个地市46个单位,近400所学校、5000多老师、20多万学生参与实验研究。
其中区域整体推进研究的单位有南平市、龙岩市、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南安市、永安市、晋江陈埭镇。
2006年6月后,全省各地市普遍推进实施。
其主要研究过程为:1、第一个区域推进实验区启动。
2002年12月,福州市鼓楼区召开子课题开题及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正式开始有计划、有目标的区域推进实施实验研究工作,为福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2、举办首次省级研讨会。
2003年10月,福建省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在福州举行,福州市多所实验校首次向全省代表提供展示课,陈树杰教授到会指导并作专题报告,各地市实验单位按总课题组和分课题组研究任务开始了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实验研究。
3、承办教育部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者骨干国家级研修班。
2003年10月,福建教育学院经过申报、培训方案的评选竞争,承办了两期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者骨干国家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130多位培训者骨干参加学习,为全国输送了一批培训者骨干教师。
4、率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观点。
(1)2004年4月,课题组发现晋江重华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已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实施阶段,及时提升总结,在全国首次提出“常态化”实施观点。
(2)2004年9月福州台江区最早落实“常态化”实施策略,出台我省第一个区域推进实施方案。
(3)2005年7月在福州举办“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陈树杰教授在大会上首次提出“常态化”四个基本特征,获得大家的共识。
5、承办两次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
(1)2004年5月福建教育学院与鼓楼区教育局承办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中期工作会议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代表展示福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的研究成果。
(2)2006年5月17—20日,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四次研讨会在福州召开,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观点列为大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实施成为全国共识。
6、2005年7月,南平市启动县乡村三级实验实施计划,市教育局出台了我省第一个地级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
作为山区的南平市,区域推进实验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8、2005年10月在石狮举办福建省首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常态化”观点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小学老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在全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9、开展了高层次和高水平师资培养培训探索工作。
(1)首次组建讲师团送教下乡,产生很好的效果。
2006年3—4月,组建骨干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前往南平、松溪、政和、沙县等地示范教学、点评讲座。
近2000名教师参加观摩、点评、交流、讲座活动,效果极佳,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霞浦六中肖晓阳、福州市实验小学林安娜、福州市铜盘小学陈首深、福州市台江区第四中心小学李剑伟等一批名师脱颖而出。
(2)开展视频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视频案例即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含有问题和疑难情景在内的典型性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媒体,借助信息技术工具编辑而成的作品集。
通过视频案例研究,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水平,并开发了一大批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10、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找到了的突破口。
2006年4月开发了永定二中“远足”主题实践活动案例,找到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突破口,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整合最理想的实施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3年南安翔云中学构建了“农村山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为农村校开辟了一条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实施模式。
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的推进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走在全国前列。
2006年6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福建分课题鉴定会议上,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允漷、郭元祥、张华教授和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委员会理事长陈树杰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福建分课题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福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实验研究》课题组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中,深入研究相关课程的理念和教育功能、资源开发、课程评价、制度建设等问题,为课程常态实施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从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素质结构的基本特点,有效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骨干老师的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推动课程区域发展经验中总结有关专业专家和一线教师混合编队讲师团和视频案例的经验,为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和推动教师远程培训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课题组研究思路明晰,组织得力,工作认真,成果丰富,对推动全国总课题的成功运作和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性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二阶段(2005.6-2009.6),提升研究成果,形成课程教学资源为了提升实验研究成果层次,形成推进课程建设的资源,项目组及时将研究获得的经验、取得成效转化为物化成果,形成系列教学资源。
1.编辑出版已取得的的研究成果集《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较为系统理论学习、案例参考培训资料。
2.编辑出版《视频案例设计与制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并承担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组织的“视频案例设计与制作”培训工作和全国“视频案例设”征集评选工作,开发一批优秀视频案例,特别是指导永定二中编辑制作了“远足”主题实践活动视频案例,成为全国视频案例经典作品,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3.编辑出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6. 5)和中学生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6,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拐杖,我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再为怎么教综合实践活动而发愁。
4.参与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陈树杰教授主编辑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辑,并担任七年级上下册责任主编。
5.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概论》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实施》网络课程,探索师资培训远程教育新模式。
两门网络课程是一种基于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课程。
学员通过注册用户登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WebCL)管理平台上,按照课程章节中的任务安排,进行阅读、作业、讨论区发贴、与指导老师和学员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完成所规定的学习课程。
经过努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程和学习材料基本形成、中学和小学的学生用指导手册出版。
为综合实战活动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成果应用(2008.3-2013.12)从2008年3月至今,先后承担福建省所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在培训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6月福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评估,初中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项目均被评为A级(培训管理处通知,已交A级特色材料),2012国培计划福建教育学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班教育部评估全国73所承办院校中排名第27名,总体满意率88.03%(学院培训管理处提供)。
1.《综合实践活动概论》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实施》网络课程(参见附件)通过WebCL管理平台,成为各类培训班理念学习的系统课程,WebCL管理平台也成为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已成为我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培训特色。
(1)2008年3-6月龙岩市第四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2)2008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3)2009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提升工程班(4)2010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工程班(5)2009年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工程班(6)201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提高班(7)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福建省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培养对象研修班;(8)2011年6至今,福建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培养人选培养;(9)2007至2013每年高中新课程推进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10)2013年4月万名骨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班;(11) 2012年、2013年高中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班;(12)2013年高中教研组长研究性学习专项培训班;(13)2012年国培计划集中示范性培训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14)2013 国培计划集中示范性培训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能力提升研修班。
建立在任务驱动下协作学习平台(WebCL)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概论》网络课程,让参训学员感受了全新的学习模式,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在平台上得到质的提升。
各类培训班通过WebCL平台网络课程的研修,积累了几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取得非常好的培训效果。
特别龙岩市第四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和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福建省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培养对象研修班每位学员都有一本研修成果集(参见附件:研修成果集封面),薛汉荣老师“综合实践活动研修平台助我专业成长:(发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3,参见附件)代表了学员的研修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