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下科学复习提纲整理上课讲义

最新八下科学复习提纲整理上课讲义

八下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四、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重大意义: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应用:电磁铁A、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

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

D、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E、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电路: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电铃:电磁铁通电时,吸引衔铁使铁锤击打铁铃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铁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重复上述过程。

磁悬浮列车:利用列车轨道上的强电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而把列车悬浮起来。

电话:组成:话筒、听筒。

基本工作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

信息的磁记录:信息通过磁性物质的磁化的方法来记录信息。

磁带、软盘上涂有许多磁粉,每一个磁粉都相当于一个小磁体。

录音时,录音磁头将磁粉磁化后按一定规律排列;放音时,当磁带通过放音磁头时,磁带上各磁粉的磁场使通过磁头的电流随之变化,电流通过喇叭将声音还原。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2、应用——直流电动机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②工作原理: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③能量转换:电能转换为机械能④平衡位置: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线圈面与磁感线垂直)时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注: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在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也不受力的作用。

)⑥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效率高、无污染。

六、电磁感应:1、物理学史:该现象1831 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2、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①定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②产生的条件:有磁场、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③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④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电流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电流方向将不变。

4、感应电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

(注:有感应电压时不一定有感应电流)6、应用——交流发电机①构造:线圈、磁极、铜环、电刷;②工作原理:电磁感应。

③能量转换: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④工作过程:在外力作用下,转子转动一周,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两次改变,电流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两次改变,从而产生方向性呈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

⑤(注: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通过铜环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

直流发电机通过换向器向外输出直流电。

)⑥大型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发电机叫做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7、交流电和直流电:①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电压是220伏、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电流方向1s改变100 次。

②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七、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1、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断路器、用电器与开关、插座。

开关一般接在火线上。

2、测电笔①结构:笔尖金属体、弹簧、氖管、大电阻(约1000千欧)、笔尾金属体②使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接触笔尖金属体3、保险丝(熔断器)①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②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③连接方法:串联在电路中④选用原则: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切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⑤熔断器一般有封闭管式熔断器和敞开插入式熔断器两种⑥保险丝熔断的原因:电路过载或短路。

4、断路器①作用: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的保护作用。

②原理:电流过大时,双金属片被过度加热,发生弯曲,使接触点在弹簧拉力作用下被断开,电路切断,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时的保护作用。

③断路器相当于闸刀开关和熔断器的作用。

④优点:比保险丝更方便5、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和三脚插头(两脚接用电器的用电部分,一脚接用电器外壳)6、安全用电①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从触电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②人体电阻:1000-2000欧、安全电流:≤30毫安;安全电压≤36伏③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但在潮湿的环境中,安全电压应在24V甚至于12V以下。

7、低压触电的方式①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火线—人体—大地)②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火线—人体—零线)8、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9、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0、抢救措施: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燥的木棒拨开,人工呼吸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说明:①不同种原子的核外电子书不同②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种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的⑩中子数与质子数不一定相等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宏观)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微观)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5、离子:(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失去电子——阳离子得到电子——阴离子6、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④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五)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口诀1: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口诀2:氢、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

(有机化合物的书写除外)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3、写法:①单质: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