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为加强城市规划的监督管理,强化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和国家利益,增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规范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城市规划公示是指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城市规划制定、实施管理和监察等行政职能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征询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并对此作出信息反馈的行政行为。
本制度适用于萍乡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所在镇、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
一、公示项目:
1、城市规划方案及成果公示: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大型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公共绿地规划、广场规划、老城改造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等。
2、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批前和批后公示。
3、城市规划监察公示。
4、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公示。
二、公示项目内容:
1、城市规划方案及成果公示:城市规划方案及成果公示分批前、批后公示。
批前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编制的依据、方案的主要规划图纸、规划立意、规划目标、规划措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说明;批后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批复、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规划文本、图纸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建设项目批前公示:涉及建设项目选址、用地的,在建设项目所在地段公示用地项目名称、用地单位、用地性质、用地规划总平面方案(包括相邻关系)、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等内容,图纸应注明有关尺寸。
建设项目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公示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用地规划总平面方案(包括相邻关系)、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平面图、主要立面或透视图、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界限的距离等内容,各类图纸应注明有关尺寸。
3、建设项目批后公示:公示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用地总平面图(包括相邻关系)、建筑工程平面图、主要立面或透视图、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界限的距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号、监督举报电话、各类图纸应注明有关尺寸。
4、城市规划监察公示。
公示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违法事实、查处依据、处罚决定。
5、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公示:公示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依据、行政管理各项制度、城市规划审批程序和时限、责任追究。
三、公示方法和地点
通过展览、媒体、网络、公示牌等方式公示城市规划成果和建设项目。
1、展览公示:在办公场所、固定的公示栏、展览场馆展示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划信息。
2、媒体公示:通过电视、报刊、新闻媒体进行公示。
3、网络公示:通过互联网在政府网站或城市规划网站上进行公示。
4、公示牌公示。
在城市显要位置、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设立规划公示牌。
四、公示时间
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示在专家评审后进行,公示项目的公示时间不计入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行政审批周期。
1、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公示时间:①、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公示时间不少于15天。
②、重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老城改造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城市设计、广场规划、公共绿地规划、大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
2、城市规划批准后公示时间:①、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长期公示。
②、专业规划公示时间不少于60天。
③、详细规划和重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
3、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变更前公示时间不少于15天。
4、建设项目批前公示不少于7天。
5、建设项目批后公示从工程开工之日至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之日止。
6、违法建设查处结果根据需要在结案后予以公示10天。
7、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公示为长期公示。
五、公示意见的收集与处理:
1、意见收集:在项目公示地点设置固定的专用意见箱,并公布联系(监督)电话,及时收集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建议。
2、意见处理:公示期满,汇总整理公众意见,作为修改和完善的参考依据。
六、公示费用支出
1、城市规划公示费用列入城市规划工作经费。
2、建设项目公示牌制作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