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总论目的要求:掌握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分类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进展学时分配0.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l,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及辅助检查方法2.循环系统疾病与相关学科及有关基础学科的关系二、简介1.心梗的早期诊断:2.心梗治疗。
静脉及冠脉溶栓、PTCA,CCU监护。
3.心肌电生理研究及心血管介入检查。
·4.我国在循环系统疾病防治上的成就。
心功能不全目的要求:掌握:1.心功能不全治疗原则: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I合理使用2。
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方法。
熟悉心功能不全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管扩张剂的合理使用了解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
学时分配5学时教学内容:一慢性心功能不全1.病因‘a.基本病因:心肌病变和心脏负荷过重。
b.诱发因素:过劳、感染、情绪激动、严重心律失常、贫血、妊娠、分娩及其它疾病。
.2.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简述心脏功能代偿性调节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代偿转为失代偿的病理生理变化。
3.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主要变化为肺循环淤血。
呼吸困难、咯血肺部罗音,奔马律。
右心衰竭:主要变化为体循环淤血。
颈静脉怒张、浮肿,肝大,胸腔积液。
全心衰竭:左右心衰可同时存在,但可以一侧为主。
4.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
有创伤性和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如血液动力学漂浮导管,用放射性标志进行心血管造影,CCU监护,5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a.临床表现。
b.参考一些无创及有创心功能检查结果,做心功能分级。
鉴别诊断左心衰与肺部疾病鉴别。
右心衰与肝硬化、心包填塞、肾病等引起腹水和水肿鉴别。
6.治疗减轻心脏负荷:休息。
控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应用。
血管扩张剂应用。
加强心肌收缩力。
ACEI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用洋地黄制剂应用;使用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给药方法、剂量、毒性反应和中毒防治。
二、急性心功能不全1.病因常见为二尖瓣狭窄、急性广泛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过量输液等。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端坐呼吸、咳嗽伴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双肺布满干湿罗音,休克昏撅等。
·.3.诊断,鉴别诊断:诊断根据症状与体征。
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
其它引起休克昏厥疾病。
4。
治疗心律失常目的要求: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和诊断。
了解心律失常发病原理。
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内容:一、心脏的生理,病理生理,心律失常常见病因。
二、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心电图分析步骤,听诊特点。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1.病史及体检。
2.常用检查方法。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运动试验、食管心电图。
临床电生理检查。
四、心律失常分类1.冲动起源异常所致心律失常。
2.冲动传导异常所致心律失常。
五、常见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1.早搏、房早、房室交界性早搏、室早a.病因:紧张、迷走神经亢进器质性心脏病、药物等。
b.诊断:临床表现、体征及心电图表现。
c.治疗:消除病因,药物治疗。
2.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a.病因:多数为病因不明、少数有器质心脏病。
b.诊断:临床表现、心脏听诊体征,心电图改变。
c.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电复律、起搏、超速抑制。
3.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a.病因:大多见器质性心脏病。
b.诊断:临床表现,心脏听诊体征,心电图改变。
c.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电复律,心房起搏。
4.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纤颤a.病因:各种器质心脏病。
b.诊断: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特点。
c.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超速抑制,电复律,复苏治疗。
5.预激综合症a.发病原理及分型。
b.各类型心电图特征。
c.诊断: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
d.治疗:重消蚀术、外科手术、药物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1.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点。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a.病因:窦房结冲动形成异常窦房结冲动传导异常。
b.诊断: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窦房结功能测定,有创与无创检查c.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兴奋窦房结及起搏。
3.房室传导阻滞a.病因。
b.诊断: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
·c.治疗:提高心率,促进传导,起搏治疗。
4.室内传导阻滞并发的缓慢心律失常。
a.病因。
b.诊断: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
完全左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c治疗:伴有阿斯综合征、晕厥者安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目的要求: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方法。
熟悉心肺复苏。
了解心脏骤停的预防。
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内容:一,病因:简介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发生。
二、病理生理:介绍潜在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可由折返和(或)自律性紊乱引起。
三、临床表现:重点介绍心脏骤停时症状,体征。
四、心脏骤停的处理。
1.判断证实心脏骤停。
2.心肺复苏步骤。
3。
心肺复苏后处理,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
五、心脏骤停的预防:简介。
高血压病目的要求:掌握高血压病及急症分级,分组。
熟悉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
了解高血压病的发生机理。
学时分配3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及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象。
(二)并发症:心脑肾靶器、眼底分级。
(三)高血压病分级。
,三、高血压病分型(一)临界型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急症;急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三)老年高血压特点*四,诊断及诊及鉴别诊断:主要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五、治疗(一)非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及其选择和应用,治疗指征。
(三)高血压急症治疗。
冠心病目的要求:掌握各类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
熟悉心肌梗塞及心绞痛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新概念及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学时分配6学时教学内容:.概述: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心绞痛一、定义:二、病因及发病机理:基本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
三、临床表现:典型心绞痛发作时临床特点,重点介四、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组及防治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熟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系检查的应用。
(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指征及诊断价值*六、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结合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心电图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二)鉴别诊断:1.心脏神经官能症。
2.急性心肌梗塞。
.3.其它心脏病引起冠状动脉血供改变。
4.非心脏性疾病引起的胸痛如;肋间神经痛。
七,治疗原则:改善冠脉供血,减轻心肌耗氧。
1.发作期治疗:休息、硝酸甘油类药物。
2.缓解期治疗:介绍四大类药物、外科手术及PTCA。
心肌梗塞一,发病机理,病因,简介。
二、病理:叙述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病变的关系。
三,临床表现(一)先兆:梗塞前心绞痛表现。
(二)症状:重点介绍三大主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三)体征:心脏及心律失常,、心衰及休克体征。
四、实验室和其它检查(一)心电图1.特征性改变。
2.动态演变。
3。
定位诊断。
(二)心肌酶谱检查WBC,ESR,肌红蛋白测定。
(三)心向量、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电图。
五,诊断: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和心向量改变、实验室检查。
六、鉴别诊断(一)心绞痛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四)急腹症。
(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七、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膨胀瘤,心肌梗塞后综合症。
八、治疗: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CCU监护。
(二)解除疼痛。
(三)心肌再灌注。
1.溶栓疗法。
2,PTCA。
(四)消除心律失常。
(五)控制休克。
(六)治疗心力衰竭。
(七)其它治疗:。
(八)右室梗诊断及治疗。
(九)恢复期的处理。
’(十)并发症的处理。
风湿性心瓣膜病目的要求:掌握:常见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鉴别诊断。
热悉: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症状,体征,检查方法及治疗。
-了解;常见瓣膜病的病理生理·、目前瓣膜病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进展。
学时分配2.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心脏瓣膜病病理改变特点及发病情况。
二、二尖瓣疾病1.病因和病理。
.2.病理生理:分别讲述狭窄和关闭不全、血液动力学对左房和右室的影响。
3.临床表现:分别叙述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症状、体征、X线改变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介绍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和心导管术在本病检查价值,重点为二尖瓣狭窄。
4.诊断:症状、体征、X线片。
5。
鉴别诊断:a.二尖瓣狭窄应与引起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常见病变相鉴别,重点是Austin—Flint杂音及瓣膜炎。
b.二尖瓣关闭不全应与引起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的病变相鉴别,重点是生理性杂音及相关性关闭不全。
6.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性肺水肿, 心律失常,栓塞,肺内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7.治疗: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介绍新进展、二尖瓣狭窄分离术、球囊扩张术、人工瓣膜替换术。
三,主动脉瓣病变1.病因和病理:简介;2.病理生理:分别叙述关闭不全和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对左室和外周血管的影响。
3.临床表现:分别叙述关闭不全和狭窄的症状、体征、X线改变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听见,重点为主动瓣关闭不全。
4.实验室和其它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术。
5,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辅以X线检查。
鉴别诊断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鉴别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鉴别。
c.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主动泳瓣上狭窄及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鉴别。
6.并发症:左心衰。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律失常。
治疗: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目的要求:掌握临床表现。
熟悉治疗方法,并发症。
了解预防。
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内容:一、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简介。
二、临床表现:发热,血培养阳性,杂音,血管现象,赘生物三、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程,并发症。
心包炎目的要求:掌握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观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心包炎的病因,类型。
了解心包炎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内容:急性心包炎一、病因、病理及生理简介。
二、临床表现’1.症状: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及其它症状。
2.体征:心包炎体征(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体征。
(2)渗出性心包炎体征。
(3)心脏压塞。
(4)大量心包渗液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ray超声、放射核素检查、心包穿刺、心包活检查四、主要病因类型1.急性非时特性心包炎。
2。
结核性心包炎。
3.肿瘤性心包炎。
4.化脓性心包炎。
5.心脏损伤后综合症。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几种常见的心包炎病因鉴别。
3.心包积液与全心扩大心肌病鉴别。
六、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外科治疗。
慢性心包类:简介心肌病目的要求:掌握心肌病的分类及诊断。
熟悉原发性心肌病的治疗。
了解其它类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二,简介心肌病病因,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特点。
肥厚性心肌炎:心悸、胸痛、劳力时呼吸困难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