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2、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3、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方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液体)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气体)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固体)能传播声音。

5、(声音是怎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 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答: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6、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第四节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距离越近越明显。

2、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3、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它的特点是很薄而且有弹性,我们可以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我们可以用纸喇叭模拟耳郭,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晰、响亮。

听诊器上的头可以感受振动;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外界传来的声音→耳郭→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6、耳朵结构名称和作用结构名称作用听小骨将鼓膜的振动放大,传递给耳蜗鼓膜感受空气中的声音产生振动耳郭收集声音送人耳道耳蜗将听小骨传递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第五课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不同称为声音的强弱。

2、A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弱,钢尺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B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C轻轻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以上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可以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与幅度之间的关系。

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纸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

4、悬挂一个轻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变化。

小球被弹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弹得越近,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少。

第六课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A比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铁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说明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大小)有关。

B我们可以用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击打粗细相同、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说明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C 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簧片越长越厚,发出的音调越低;簧片越短越薄,发出的音调越高。

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有关。

比较长的、粗的、厚的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比较短的、细的、薄的物体,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

第七课1、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2、A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弦发出的声音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B通常琴弦的粗细是不同的,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C调节根琴弦的松紧程度,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紧,声音越高;琴弦越松,声音越低。

结论: 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越细、越紧、越短,弦的振幅就越大,声音就越响;越粗、越松、越长,弦的振幅就越小,声音就越低。

第八课1、像排箫、笛子、小号、管风琴等乐器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像鼓、锣等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振动发声的。

像吉他、钢琴、竖琴是靠琴弦振动发声的。

像电子琴通过敲击绷紧的金属条发声的。

总之,乐器是靠振动发出声音的。

2、水瓶琴的制作:选择七个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便制成了一个水瓶琴。

敲击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别主要由水决定,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吹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里面的空气柱,所以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少,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三人行,必有我师。

22.4.284.28.202208:3308:33:49Apr-2208:33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8:334.28.202208:334.28.202208:3308:33:494.28.202208:334.28.202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28.20224.28.202208:3308:3308:33:4908:33:49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Thursday, April 28, 2022April 22Thursday, April 28, 20224/28/202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时33分8时33分28-Apr-224.28.20227、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22.4.2822.4.2822.4.28。

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8、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08:3308:33:494.28.2022Thursday, April 28, 2022亲爱的读者: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