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

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公司二○一○年十二月报告名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委托单位:##############****承担单位:****公司编写:项目负责:审核:总工程师:大队长:提交单位:****公司提交时间: 2010年12月资质等级:*****证书编号:*************************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审专家组人员名单目录1 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评估的依据 (1)1.3目的任务 (2)1.3.1评估目的 (2)1.3.2评估的主要任务 (2)2 评估工作概述 (3)2.1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3)2.2以往工作程度 (3)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2.3.1评估方法 (4)2.3.2完成工作量 (5)2.4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6)2.4.1评估范围的确定 (6)2.4.2评估级别的确定 (7)3 地质环境条件 (8)3.1交通位置、气象、水文 (8)3.1.1交通位置 (8)3.1.2气象 (9)3.1.2、水文 (10)3.2地质环境条件 (11)3.2.2地层岩性 (11)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11)3.2.4水文地质条件 (14)3.2.5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5)3.2.6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15)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6)4.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6)4.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6)4.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6)4.3.1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6)4.3.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7)4.3.3小结 (18)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建议 (18)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8)5.1.1评估原则 (18)5.1.2评估方法 (19)5.1.3 分区评估 (19)5.2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9)5.2.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9)5.2.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0)5.3防治措施建议 (20)5.3.2 防治措施建议 (21)6 结论及建议 (21)6.1结论 (21)6.2建议 (22)附图: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图 1张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 3张1 前言1.1任务由来##############改扩建,将占用附近村民房屋。

为满足房屋被占用村民住宿等问题,***拟在##############&&&&&。

根据国土资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2004]69号、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及国土资发《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2008]168号文的要求,为有效预防和避免地质灾害带来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受##############****的委托,****公司对*******************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2评估的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11.24);(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4)《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 号);(5)《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5]1167号文);(6)《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8号文);1.3目的任务1.3.1评估目的我公司受##############****的委托,承担*******************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拟建项目用地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做出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1.3.2评估的主要任务本次评估的具体任务为:(1)在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查明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规模,并对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2)对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3)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场址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4)针对拟建工程可能遭受、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2 评估工作概述2.1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建设用地地块位于&&&&&&&&&&&&&&,地理位置为东经***********,北纬***************。

拟征地面积53333.00m2,用地性质为集体用地。

2.2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前人已作过区域性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普查、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多项地质工作。

在本评估主要参考资料有:(1)由石油地质调查部门(50年代)完成的《石油普查及构造细则报告》,主要反映了区内地层时代、岩性、构造等内容。

(2)由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调队(70~80年代)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主要反映了区内的地层时代、岩性、构造等内容。

(3)由解放军00939部队、南江水文队、成都水文队(80年代)共同完成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主要反映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等内容。

(4)由省地质环境总站于1995年完成的《南充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1:50万),主要反映了区内的工程、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并初步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危害特征。

(5)由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队于1999年完成的《四川省南充市红层集镇供水及农户分散供水区划报告》,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危害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6)由四川省地调院于2002年完成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报告》,查明了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等内容。

(7)由四川省地质局于1980年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H—48—(11)南充幅。

(8)由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于1980年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H—48—(11)南充幅。

上述前人所做的地质工作以区域性基础地质研究为主,全面地反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时代与层序、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地下水类型与富水性及其补给、迳流和排泄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内容,以及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等,其成果资料可以参考利用,作为本次工作的区域性基础资料且对本次工作有导向作用。

但由于上述工作所处的小区域和目的任务不同,上述灾害地质工作均未对拟建工程场地区域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方面的评估工作,因此开展本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2.3.1评估方法本次对评估工作遵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具体工作流程见图2-2。

(1)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资料,通过现场踏勘,初步确定地质灾害评估区范围和级别;(2)在调查区内开展详细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3)对上述成果综合整理、系统分析研究后,进行拟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做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4)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3.2完成工作量(1) 搜集已有的地形测绘资料(1:10000)、区域地质测绘(1:5000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1:20万)、南充市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规划报告等共计11份(表2-1)。

(2)野外调查:工程地质测绘面积0.10km2,调查路线1.56Km,地质剖面1180m/3条,拍摄照片34张。

(3)成果整理:编制成果报告一份,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图、评估区剖面图及相关图件共计4张。

本次工作于2010年12月11日开始于2010年12月14日止,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具体见图2-2),工作方法得当,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5人,人员配备较合理,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完成的工作量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需要。

表2-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图2-2 评估工作程序图2.4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2.4.1评估范围的确定评估范围主要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特点、委托书,结合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评估调查范围在施工区范围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主要详细调查滑坡、崩塌等斜坡变形灾害。

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及工程建设自身特点确定评估范围为:评估范围边界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扩50~100m范围,评估面积约:0.10Km2。

2.4.2评估级别的确定(1)建设项目重要性该项目为*******************建设用地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区属居民安置点。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该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见表2-2)。

表2-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估区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评估区地貌属于山前冲沟地貌,地形与地貌类型简单,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综合评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表2-3)。

表2-3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3)评估级别的确定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该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最后综合确定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属三级评估(见表2-4)。

表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3 地质环境条件3.1交通位置、气象、水文3.1.1交通位置评估区位于&&&&&&&&,距*******区城区约5公里,直线距离约3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