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光学

高中物理光学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汇总
一、光
光:电磁波,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频率:微波、红外线、赤橙黄绿青蓝紫、紫外线直到X射线和γ射线
二、光的特性: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
三、光的现象
1、光的干涉:
(2)产生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相干波源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

(3)双缝干涉实验规律
①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相干光源S1、S2的路程之差为光程差,记为δ。

若光程差δ是波长λ的整倍数,即δ=kλ(k=0,1,2,3…)P点将出现亮条纹;
若光程差δ是半波长的奇数倍δ=(2k+1)λ
2
(k=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

②若用单色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用白光实验,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③屏上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其距离大小Δx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
离L及光的波长λ有关,即Δx=L
d
λ。

在L和d不变的情况下,Δx和波长λ成正比,应用该式可测光波的波长λ。

④用同一实验装置做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大,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小,可知λ红大于λ紫,ν红小于ν紫。

(3)薄膜干涉现象:光照到薄膜上,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条纹,
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Δδ,等于薄膜厚度d的两倍,即Δδ=2d。

由于膜上各处厚度不同,故各处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不等。

若:Δδ=2d=nλ(n=1,2…)则出现明纹。

Δδ=2d=(2n-1)λ/2(n=1,2…)则出现暗纹。

应注意:干涉条纹出现在被照射面(即前表面)。

后表面是光的折射所造成的色散现象。

单色光明暗相间条纹,彩色光出现彩色条纹。

薄膜干涉应用:肥皂膜干涉、两片玻璃间的空气膜干涉、浮在水面上的油膜干涉、牛顿环、蝴蝶翅膀的颜色等。

光照到薄膜上,由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叠加。

看到膜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1)透镜增透膜(氟化镁):透镜增透膜的厚度应是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

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ΔT=2d=½λ,得d=¼λ),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

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

(2)“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如图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间距的。

如果某处凸起来,则对应明纹(或暗纹)提前出现,如图2所示;如果某处凹下,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如图3所示。

(注:“提前”与“延后”不是指在时间上,而是指由左向右的顺序位置上。

)即“左凹右凸”。

光的衍射
衍射和干涉对比
(3)衍射图样
①单缝衍射:中央为亮条纹,向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条纹最亮最宽,越
向边缘越暗;如果是复色光发生衍射,则出现彩色条纹。

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

②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间距圆环。

③圆板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间距的同心圆环,在圆盘的阴影中间有一亮斑,称为“泊松亮斑”。

当单色光照射在直径恰当的小圆板或圆珠时,会在之后的光屏上出现环状的互为同心圆的衍射条纹,并且在所有同心圆的圆心处会出现一个极小的亮斑,这个亮斑就被称为泊松亮斑。

牛顿环是光照到射到空气薄膜上,被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

而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牛顿环干涉条纹特点是中央为暗纹。

(如图所示)
光的偏振: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光波是电磁波,因此,光波的传播方向就是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光波中的电振动矢量E和磁振动矢量H都与传播速度v垂直,因此光波是横波,它具有偏振性。

[1]具有偏振性的光则称为偏振光。

光电效应: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该频率称为极限频率threshold frequency)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逸出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

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者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响。

2.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量子跃迁)
(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34J·s.
(2)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
其中hν为入射光的能量,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是金属的逸出功.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c.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