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
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读表回答8—10题。
名称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中心附近6—7级8—9级10级—11级12—13级14—15级16级或以上最大风力17级。
该热带气旋属于:A.强热带风暴 B.台风C.强台风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10、“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11~14题。
1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1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1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A B.b C.c D.d1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及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5-16题。
1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6、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化大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下表为2007年9月影响我国的第13号台风“韦帕”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17~18题。
时间17日16时18日19日19时20日06时10时19时20时05时12时台风中心位置经度123.8° 123.4° 121.6° 121.4° 119.9° 118.8° 119.4° 122.5° 纬度24.3° 24.8° 26° 26.2° 27.6° 30.2° 34.1° 37.1°中心气压(百帕)960 930 925 930 940 995 998 998A.西北方向B.先向西北,后向东北C.东北方向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18.台风“韦帕”于9月19日02时登陆,其登陆地最有可能位于A.江苏省南部B.福建省南部C.浙江省南部D.台湾省北部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A.水土流失严重B.洪水频发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D.海水入侵20、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山崩 C.塌陷D.地面沉降读“某段纬度所经地区不同深度震源的频度示意图”(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完成21—22题。
21.当X地分别受震源a、震源b、震源c和震源d引发的4次地震影响时,下列有关该地所受破坏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a、b震源浅,其所引发的地震震级高,对X地造成的破坏程度大B. X地离震源a引发的地震震中最近,其受灾程度最严重C. 4次地震对X地的破坏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dD. 4次地震震级相同时,震源a对X地的破坏性最大22.下列有关该地区地震震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震源排列成一条从海岭到大陆方向由浅入深的倾斜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23~24题。
23、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24、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图7中“4”、“5”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某日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6.地质灾害风险区和用电紧缺区,天气分别可能是A.沙尘暴、寒潮B.暴雨、低温C.干旱、台风D.暴雨、高温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读图回答27~29题。
27.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A.粤、冀、晋、鲁B.豫、辽、晋、陕C.藏、川、甘、宁D.冀、晋、陕、藏28.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①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②受灾面积大③人口与城市密集④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B.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C.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D.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地区甲乙丙丁粤☆☆☆☆☆☆☆☆川☆☆☆☆☆☆☆新☆☆☆☆☆☆☆晋☆☆☆☆☆☆☆☆☆A.寒潮B.酸雨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31.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A.森林覆盖率高B.经济发达C.降水充沛D.纬度位置和地形32.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A.植树造林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加强冬季供暖读图10,回答33~34题。
33.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A.A地B.B地C.C地D.D地34.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A ①B ②C ③D ④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35~36题。
35.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36.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37.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C.地震—海啸—洪灾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A.①B.②C.③D.④38、如果下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⑦④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中应急行动见图12 。
据此回答39~40题。
39.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旱灾D.水灾40.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救灾人员的数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40分)41.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图14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14(1)图中“全年旱”的地区是区(写序号)。
③区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
1)⑥(1分)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1分)(2)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区(写序号),说明判断依据。
②(1分)判断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
(2分)(3)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区(写序号)。
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
(3)④台风(4)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2、读长江某年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和流域内4个行政区的灾情统计表,回答问题。
(8分)(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2)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4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灾情较严重的是_____,原因是_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