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和心得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和心得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300斯巴达勇士》观后感“自由”、“荣誉”是西方的主旋律。

300人守在峡谷对抗百倍于己的帝国军队是捍卫自由与尊严。

借《斯巴达300勇士》浅谈斯巴达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间的共同与差异。

第一,作为一国国王,危机关头,面对百倍自己军队的敌人。

他带着自己的卫士,勇敢的出征了,尽管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那种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敢担当。

西方人自古崇尚荣誉与责任。

在现代社会表现为强烈的信托责任感,重视信誉。

西方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

第二,斯巴达人的淘汰和训练机制,虽然很残酷,但处于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大都保持了成为勇士的基础条件,敏锐,坚韧,不退缩,敢于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

就人才培养来说非常专业,抓住了一个勇者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培养。

从国王小时候的训练中可以看出。

这也是这部神话电影中为传奇所做的铺垫。

同样一个顶尖的企业,其员工素质必然出色。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可借鉴其选拔勇士的过程。

真枪实弹,淘汰,生存,竞争,才能使一个人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

从而培养出优秀素质的员工。

看似残酷,实质是去其糟糠捡其精华。

第三,三百勇士,抵挡住了数十万大军,不仅是因为三百勇士的骁勇,同样是因(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为三百勇士占据了地利之势,无后顾之忧,面向前方,一心杀敌。

当叛徒将敌人从背后引来,三百勇士虽然勇猛无比,却也被迅速消灭。

双方实力没有变化,只是波斯人找到了破解他们的方法,一个方法战胜了另一个方法。

做事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不同。

企业同样如此,常人看来不寻常的事情,其中必有原因。

就像300斯巴达勇士能挡住十万大军一样。

只要找出奇迹发生的关键,便可创造奇迹。

顶尖企业高层无不有这样一双慧眼,他们总能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抓住其枢纽,扬长避短,正确看待与分清局势。

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第四,波斯人之所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以看到他们有许多种作战方式,不死部队,怪物,骑兵等,甚至收买长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显示了波斯人不断创新的思维。

反观斯巴达人,他们顽固守旧,兵种单一,手段僵化,缺乏多样性。

而且作为一国国王,在外敌入侵时却无力调动军队来保卫自己的国家,显现了他们的制度是多么的僵化,丝毫不灵活。

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无法有效有力的应对。

所以他们在出征时,就注定要悲壮的死去。

影片最后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那只是导演良好的愿望而已。

这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时间的节约,成本的降低,都体现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制度服务于经济,经济又使国泰民安。

所以一个良好的制度是企业在竞争中游刃有余的法宝。

制度是活的是可以改变的,如何能让生产效率最高,如何使得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优的分配。

永远是一门有价值的学问。

所以企业所讲不断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

最后,斯巴达人之所以失败,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团结。

他们有实力,严格的培训制度培养了大批具备勇士条件的斯巴达人。

但除三百勇士外,其余无所作为。

机制的腐化不仅耽误了最佳决策时间还造成叛徒的出现。

斯巴达人不团结,这是他们最大的诟病,也是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

企业中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一定是具有非凡的魅力可以让大家凝聚起来。

领导者需要维持各种需求之间的一个平衡,做出大家只有使得大家心中都有希望,有信仰,才能创立一个非凡的企业。

其信仰和希望(景愿)即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所在。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的先进,不是人数的众多,而是战士的意志,是统帅的精神。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诠释了战争的法则。

公元前480年,不可一世的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统率五十万大军(号称500万之众)、战舰千余艘,大举进攻希腊。

并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胜利在望的薛西斯一世还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希望小邦们不战自降,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达城。

结果,薛西斯的使者在众多希腊人的反抗热潮中吃尽了苦头。

此时,为了抵御强敌,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率先赶到温泉关,扼守住地势险要的关隘之地。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整个场景都是围绕温泉关战役展开的,观众们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沓和缓慢。

整个电影的全过程,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和压抑,一种大兵压境的沉闷,一种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淡定。

古希腊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自由民还是奴隶,都始终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荣耀,把为了信仰的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而战,为了自由家园而战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把死亡作为一种荣耀和精神。

这种精神,支撑了希腊千年来的文明和发展,并且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罗马,成为人类视死如归精神发源的源泉之一。

我们在整部电影中,看到的都是希腊人的勇敢,为了扞卫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不惧强敌的英雄主义气概,看到的是训练有素的勇猛顽强。

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带领希腊联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波斯军队,波斯军队尽管尸骨累累,却始终无法逾越希腊人的防线,无法向前迈进一步。

电影中,特技镜头、3d科技的运用,为我们最大限度的还原了2400多年前的那场旷世大战,血腥的场面,特写镜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希腊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面对波斯人的疯狂进攻,一次次的奋力还击。

再勇敢的战士都有他倒下的那一刻。

我们看到希腊士兵中,那对父子兵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父亲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倒在了波斯人的屠刀下,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嗜血、杀人、狂暴的魔鬼。

战争,把善良的人变成魔鬼,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而言,就是魔鬼。

因为议会没有批准,英雄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不能调动军队,只能以个人名义,带领300名随从投入战场,这就注定了这场战争实际上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

7000人的希腊联军,对付550000的波斯军队,本身就已经成为奇迹。

更令人称奇的事情,7000人居然抵挡住了波斯人潮水般的进攻,改写了世界历史。

电影中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不善言谈,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懂得身先士卒,用勇敢和果断来感召和带领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一次又一次的劝降,给出了全希腊之王这样巨大诱惑的前提下,仍旧为了荣耀和正义,为了自由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波斯人在一名希腊叛国者的带领下,从牧羊人才走的羊肠小道偷袭了希腊联军,造成了整个希腊联军腹背受敌的态势。

为了保存实力,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下令希腊联军主力后撤,自己亲自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殿后。

为了最后的荣耀,斯巴达勇士们流进了最后一滴鲜血,全部英勇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

电影中,用慢镜头将每一个斯巴达勇士的战死全部给予特写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壮,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伴随着电影中的慢镜头、略带压抑伤感的音乐,给人一种唯美的凄凉。

300名斯巴达勇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扞卫了诸神的光辉,扞卫了希腊人的荣耀,扞卫了家庭和自由。

让不可一世的波斯军队付出了20140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决死的统帅,决死的士兵,生死与共的誓言。

二战期间,斯大林那句着名的:苏军没有战俘!只有叛徒!令多少苏军士兵战死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决不投降,令多少纳粹德国士兵胆寒。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

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一面。

战死的国王列奥尼达斯,身后是英勇的王后,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惩罚了叛国者,赢得了议会的支持。

我们看到的是,10000名斯巴达勇士,20140名希腊各个城邦的联军,面对波斯军队发动了复仇的战役,将波斯军队彻底打败和赶出了自己的家园,粉碎了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灭亡希腊各个城邦,统治世界的野心。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美不胜收的希腊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址,只是热情好客希腊人的坦诚真挚。

谁也不会留意2400多年前的旷世大战,所有的痕迹都被历史的岁月吹散的干干净净。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希腊斯巴达勇士们那一声声的“唔!”,就好像当年苏联士兵们山崩海啸般的“乌拉!”唔!乌拉!唔!乌拉……《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发达健美的胸肌腹肌、精壮的300汉子、配上铜褐色盾牌和矛刀,演绎了一场展现在希腊的壮观的为自由而战的战争。

除了视觉上的震撼外,还有灵魂上的感动。

斯巴达的300勇士在他们的国王列奥尼达的带领下,凭借他们的勇猛顽强、机灵善战、借助“温泉关”的有利地形,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波斯王的军队、怪兽的进攻,消灭敌军2万人。

这是军事上的奇迹,这是战史上的辉煌。

它靠的是什莫,是坚定的信念、是团对的凝聚力、自由的感召力,还有像铁壁一样的坚实身躯。

斯巴达人用他们的热血和矛尖捍卫他们的尊严。

非常壮观、特别感人。

让我深感男性的伟大。

中国人用我们的热情和网络的力量,在法国乃直世人面前展示了炎黄子孙的威严。

谁妄想分列我们中华,他就会落得像波斯王薛西斯一样的下场。

国人呀,我们要团结,要像300斯巴达勇士的盾牌一样,包成团,任凭敌对势力的箭雨,我们乃至岿然不动。

好久没有泪目过了。

这是近期看过的让我泪目的片子。

并不是感到悲伤,而是被感动。

斯巴达人跟波斯人对抗的故事。

300个肌肉男跟数十万变态物种对抗的故事。

波斯想让斯巴达人臣服,波斯的国王不仅斩杀了来挑衅的来使,而且带了300精英,直接出征。

他们停在了一个叫温泉关的地方,开始了浴血奋战。

整个片子据说都是在室内完成的,但是给观众带来的确是史诗般的效果。

片子的色调是冷色。

只有在送别和回家的镜头,是暖暖的阳光色。

300勇士们每个人都露着腹肌,穿着小三角裤,披着红色的袍子。

镜头都十分文艺。

即使是战斗场面,都像油画一样美丽。

开始情节缓慢的甚至我想放弃了。

没想到后面高燃,为了让周周看看战斗场面,我都倒回去看了一遍。

斯巴达人的英勇和无畏打动了我。

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己的荣耀,自己的老婆孩子,从不回头,从不投降。

只有战死沙场的勇士,没有苟且偷生的奴隶。

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

斯巴达国王哪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

国王在最后一战,丢下头盔,因为沉重的头盔影响了他的视线。

丢下圆盾,因为沉重的圆盾影响了他的敏捷。

他对那个叛徒说:愿你能好好活下去。

这是斯巴达人最为侮辱的一句话,他们的信仰是英勇的战斗,而不是躲避在阴凉下最后他投出了他的长矛,刺向了波斯王的座驾,这是对胜利的一种向往,对敌人的一种蔑视和宣告但是300人始终还是敌不过万人大军的。

经过几轮较量,最后他们都是回归尘土了。

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传给了后人。

永不撤退,永不投降,这就是斯巴达熟知历史的朋友相信一定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

在这场长达半世纪,因屡屡以少胜多被传为美谈的战争中最著名的几个战役当属: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海战。

其中尤以温泉关战役为甚,堪称西方历史上最悲壮、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得近乎绝望得情况下,300斯巴达战士在国王里奥尼达斯的统帅下,利用有力地形,让了波斯王薛西斯统帅的数十万人的46国联军在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不能前进一步,甚至薛西斯的“御林军”(imortal)一万多人前去攻打也是死伤枕藉,连他的两个兄弟也被骁勇的斯巴达战士取了性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