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教学工作总结

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 解放路小学2017教学工作汇报对于解放路小学来说,2017年是开拓创新、快速发展的一年。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年来,我校以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为突破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做简要汇报如下:一、青年教师培养1、成长手册《新教师成长手册》是我校量体裁衣为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用来引领其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助力他们的专业成长。

《新教师成长手册》包括课标篇、教研篇、阅读篇、写作篇、书法篇等七部分,并提供了教学经验分享、阅读书目推荐、精品课例网址等资源,为新教师在入职之初了解工作要求、增强职业认知、提升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了系统而具体地指导。

手册的每一篇章都详细列出了新教师的成长计划和任务目标,如每月完成2篇《课标》学习笔记、4节听评课记录、4篇教育书籍学习摘抄等,帮助他们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2、培训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设计了新教师培训课程,每月一次培训,包括备课、上课、评课、说课、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每次课程包括讲授课、实践课、点评课等多个课型,手把手教给青年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扶新教师走好上岗第一步。

力争通过一年的培训课程,让新教师全部成长为合格教师。

3、课题研究本年度,我校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老师们自发组织团队申报课题,今年成功申报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依托古诗诵读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三个市级课题。

我校还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常规活动融合在一起,如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和悦杯”微课大赛结合,将《依托古诗诵读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与学校的读书节、朗读者相结合,让课题研究不再高高再上,真正落地生根,指导教育教学,发挥实效。

期末前,我们又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了三个课题组的中期汇报,使老师们了解课题的产生、申报的流程、研究的方法,同时又针对课题组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实现了全员参与课题研究。

4、校本研修今年,我校继续完善“讲座-集备-试讲-修改-展示-点评-录课-赛课”校本研修模式,固定每周二上午为数学研修时间,周三上午为语文研修时间。

数学学科以“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为研修主题,从六年级开始,由教导处带领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下一周二的一二节课,进行公开课展示,全校数学教师进行现场点评。

三四节课下一个年级进行集体备课。

语文学科则聚焦“语用点的落实”,首先由教导处带领大家了解语文课改的方向,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接着一场《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点策略》的讲座,让老师们明白怎样做?然后引领各年级分别备课、展示、点评。

在这样的教研模式中,老师们集体备课、磨课上课、课后研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尤其是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教师,更是在此过程中进行了全面的教学能力的培训与实践。

5、系列比赛组织全体教师的硬笔书法比赛、青年教师的讲故事比赛、语文教师的朗诵和下水文比赛。

书法、讲故事、朗诵与写作的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因此,我校以赛促练,以赛促训,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素养,为老师们精心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素质。

6、专项训练在基本功专项比赛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共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设置专项训练提升专业水平。

比如,我们为朗读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组建朗读训练营,每周一个小时集中练习时间,每次一篇朗读材料,逐字逐句指导逻辑重音、语调情感、语速起伏,培训后一周内将朗读音频发到微信群中,继续进行线上的指导和点评。

二、学生素养提升1、吉尼斯比赛校园吉尼斯单词王、词语王、速算王每月一次,定期开展,成为各年级的常规项目,学生籍此树立自己的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学科基本素养。

各班级也以此为契机,开展班级内的基本功比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和美讲坛本学期,我们继续擦亮“和美讲坛”这一张学校特色名片。

上半年我们以中华成语故事为主题,首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海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淘汰掉重复的故事,遴选出优秀的选手,以年级为单位举行了“和美讲坛之成语故事专场”活动。

本次活动学生精心准备,老师细心指导,现场更有精彩的互动,让场下的观众们参与其中。

在孩子们的反馈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台上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成语故事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你说我做猜成语、看图猜成语、击鼓传成语、图片拼成语等现场互动更是让学生回味无穷。

下半年,我们则将主题扩展到文学、历史、军事、百科等领域,每周一个承办班级,包括选材、组稿、主讲、宣传、售票和现场组织。

每周五午写时间,录播教室座无虚席,台上同学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更有台上台下的精彩互动引发阵阵掌声。

和美讲坛活动,极大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3、乐考节今年,我们继续尝试进行评价改革,在以往低年级取消纸质测试的基础上,今年将“乐考”的评价方式扩展到三至六年级,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设计了自由表达秀、啄木鸟行动、英语会客厅、探索空间四个乐考场,将汉字纠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口语对话能力、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能力打造成精彩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闯关中将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4、成长节今年的“成长节”,我们精心设计了二十余个与校本选修课程相对应的活动场,供孩子自由选择。

绘画、手工、棋艺、魔方、舞蹈、美食等校本选修课程,变身成“魔术气球变变变”、“写意画体验”、“魅力舞台”、“乐在‘棋’中”等活动项目,同学们或展示选修课程的学习成果,或体验未选课程的无限魅力,每个学生无不全情参与,成为活动的主角,每一项课程无不精彩呈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许多孩子对下一轮的校本选修已经有了新的目标。

5、原创童书2017年的的新书发布会上,《遇见你,真好》新鲜出炉,孩子们大胆想象,让不同的书中人物奇妙的相遇,比如《我的妈妈是精灵》里的陈淼淼遇到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里面的杨歌父子,很多孩子只看这样一个故事不过瘾,还要找来这两本书读一读原著。

用读书促写作,用写作促读书,两者相得益彰。

三、校本课程开发1、叶子课程我们将今年的“叶子节”进行了改版。

以“叶子”为主题,将横向的多学科知识进行串联,通过跨学科的思考与操作,将知识内化吸收,改变教育供给方式,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能力。

本次叶子课程共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七个学科,涉及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创意写作、数学活动等多个课型,以诗配画、叶子飞花令、吹叶子比赛等多种形式呈现不同的精彩。

这是我校学校文化与课程构建的一次大胆尝试,点燃了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

2、博物馆课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博物馆课程已经走过一轮。

我们将博物馆的七个展厅(历史厅、名人厅、武术厅、杂技厅、科普厅、大运河厅、民俗厅)作为七次研学课程,每次课程分为游览前宣讲、博物馆研学、研究报告完善三个层次,博物馆研学又会分为自学完成学习单、聆听讲解员介绍、分组调查研究三个环节。

每一项课程的研学,学生都要经历资料搜集、聆听讲解、质询答疑、研究发现等探究学习的方式,同时感受到个人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文字梳理、语言表达、文明礼仪、沟通协作等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沧州市博物馆也正式挂牌成为我校的实践基地。

3、校本选修课程我校的走班式校本选修课程,也渐渐步入正轨。

每学期,三十余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彰显了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

同时,使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培养了一批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

我校赵秀清老师教授的陶艺选修课在刚刚结束的河北省地方与校本课程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四、书香校园建设1、阅读推广年2017年是我校的阅读推广年,一年来,我校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1)作家进校园今年5月份,我们学校迎来了第一位走进校园的大作家,她就是知名儿童作家、被称为“魔法姐姐“的晓玲叮当老师,她用“叮叮当当”的魔法为孩子们开启一扇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童话大门,孩子们沉浸其中,听听作家传授写作的秘诀,再买上几本喜欢的书请作家签名留念,这样零距离的与作家面对面,对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种震撼,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继晓玲叮当叩响了作家进校园的大门后,我校又先后迎来了左昡、汤素兰、杨红樱等几位作家,尤其是杨红樱的见面会,不仅圆了小樱桃们的梦,也在我校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作热潮,杨红樱本人也对我校第三本原创童书《马小跳来到解放路小学》充满了期待。

(2)跳蚤书市组织跳蚤书市,将自己看过的书进行义卖,取得的义卖款,由家长委员负责选购畅销读物,充实班级读书角,真正实现了让书籍触手可得,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3)萤火虫共读群今年年初,我们邀请李虹霞老师为全校的家长们做了一场“陪娃读书吧”专题讲座,会场上,我们当场建了一个“萤火虫亲子共读群”,意在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倡导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

每天清晨我们有一位老师为孩子们读儿童诗,开启美好的一天;每晚8点,有家长义工做故事妈妈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已经为孩子们讲了《大林和小林》、《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美得冒泡泡》、《四个调皮蛋》等几本书了;孩子们更是随时可以把自己朗读的音频发到群里,大家互相欣赏借鉴,共同提高。

后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想要加入,于是,我们又建起了各年级的共读群。

每周一篇朗读材料,教师发示范音频,学生在群中自由练习,教师及时跟进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每周还会公布共读书目,教师提出话题,学生们共同参与交流,营造了读书氛围。

(4)一起来做书我校万净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了《逃家小兔》,全班同学大胆想象,根据原著进行仿写、创编和配画,创作了属于自己班的《逃家小兔》。

(5)图书推送专列图书推送专列,让一车厢的好书开到每个班去。

每本书上都贴着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1-60的学号,哪个同学看完这本书,就把自己的学号圈起来,当所有的学号都被圈起来了,这本书就可以再插入一张新的学号卡,漂流到下个班上去了。

(6)悦读护照升级2017年5月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在线会客室第67期优课教研室”活动,在直播中我们像全国的同行介绍我校学生人手一本的“悦读护照”。

为了更好的展现我校阅读评价的方式,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