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父母若干注意事项家长怎样帮助学生解压进入高三,测验、考试众多,学生面对高考有很大压力,家长生活得也不轻松,但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给学生减压。
这里给家长介绍几种减压法,不妨一试。
第1招:为学生打气。
不要让学生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
鼓励学生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当学生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最后赢得比较满意的考试结果。
第2招:给予赞美和肯定。
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段时间,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焦虑扩大而变成压力。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
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不妨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学生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
第4招:合理看待自身实力。
高三不主张题海战,但适当的备考模拟是必须的。
高三考试多,学生的紧张情绪自然会产生,有些孩子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认为自己不行了,进而产生苦闷、自卑心理。
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
此外,要帮助孩子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也许是老师出题太难;做好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长如何给学生帮助建议1:把学习权交给学生。
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
学校尚且如此,家庭更需提倡。
“你怎么会学不好数学,当年你爸爸数学在班上可是第一名”,“我们全家都是本科生,你怎么成绩这么差”……现在,由于许多家长有急躁情绪,平时不与孩子沟通、谈心,而是天天唠叨,老是埋怨孩子,造成孩子反感,形成对立,反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孩子大了,要尊重孩子,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身教重于言教,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建议2:后勤服务要适度。
学生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碗热汤:“先喝了再复习。
”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
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
另有一些家长,临到重要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
结果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
建议3:调整好心态,不要盲目攀比。
对高三期间的考试、测验,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能力,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更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模拟考的得失而论英雄。
建议4:收集相关信息。
高三学生忙于紧张的学习,这时就要发挥家长搜集信息的优势。
家长可以从高考书刊、高校历年招生简章、当地报纸等获得报考志愿的信息。
像文体特长生、高校自主招生等,都有特定的报名和考试时间,一旦错过就无法参加。
及时了解当年高考形势和专业情况,对孩子填报志愿是十分有益的。
但不能过早地与孩子讨论志愿填报的事情,避免孩子分心。
建议5:可提醒学生注意四项内容①抓住课堂听讲不放松,提高课堂听课的质量;高考前,一些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甚至熬到凌晨一二点,这反而会影响白天的听课质量,得不偿失。
②抓住教材不放松,高考中许多基础知识来自教材,不读书,只做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归教材才是根本。
③练习中找出同类题型解题规律。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见多识广,提高能力,在做题中寻规律,找方法,清思路,提高能力;另外,考生要注意多回顾、总结各类题的解题规律。
④抓错题,建立错题档案,找病根,寻原因,找规律,错误就变成财富,不断总结错误,犯过的错误不再犯,提高成绩有把握。
高考临近学生家长五大忌语忌语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多数高三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反复谈目标,尤其是定下某个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忌语二: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有的家长为给孩子减压,故意提出可以“复读”。
如果这样,也会让孩子觉得家长说了“可以复读”,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忌语三: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紧张的备考期间,孩子适当做一些其它的事,既是换脑,也是一种放松。
忌语四: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忌语五: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
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
家长在高三一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高考临近,作为家长,应做什么?该注意哪些事项?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供高考学生的家长参考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考前的一味苦读会使大脑产生自我抑制,容易导致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对考试非常不利。
所以,这段时间学生不要再沿用以往的高强度、长时间学习的作息时间表。
适量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注意节制,尽量远离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剧烈的体育活动等,以免过度消耗精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考前一个月,考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才是关键,绝不能以单纯做题替代复习。
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知识点梳理和整体回顾上。
考前头脑中要有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对各科复习提纲的回顾以及对以往做错的题的反思等都有助于考试时知识的再现和思路的打开。
这阶段复习要跟着学校老师的安排走,但更重要的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点和盲点。
可以适量减少做题,做题时也要有取舍,不能仅为应付老师的任务,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饮食顺其自然,注意营养均衡按照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多数孩子通过饮食保证营养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均衡饮食才是最优营养。
学生考前刻意增加营养甚至进补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们不主张考前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
所以高考前吃什么怎么吃就很重要。
忌暴饮暴食这是学生或者任何人都必须要遵守的一条营养铁纪律。
首先,家长千万不要改变学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规律,家长切忌不要给孩子乱补,也不要大补,最好是粗细合理搭配,玉米、小米、大米、面粉掺杂吃,这样可以增添丰富的B族维生素。
高考期间考生最忌暴饮暴食和营养失调。
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要相应地限制主食的用量,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磷脂、高维生素食品。
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若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会导致葡萄糖来源缺乏,从而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
除了一般的大米、白面之外,主食还可吃一些粗粮杂粮,如红豆、绿豆、黑米、糙米等,做到合理搭配。
配餐不要太油腻早餐:必须吃的有营养早餐的主食可以是包子、馒头、米粉,所有五谷杂粮都可以;要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如牛奶、酸奶,蒸的或煮的鸡蛋;要吃一些水果或是青菜,还可以是少量肉类,因为脂肪类的食物对提高记忆有一定的好处。
早餐不要吃油条,油条含明矾,会抑制大脑兴奋。
中餐:中餐不能太油腻上午学习过后,孩子们需要丰富的午餐及时地进行营养补充。
备考的学生压力较大,容易引发便秘,可多吃芹菜、韭菜等粗纤维食品,因为这些都具有调节胃肠的作用。
家长可安排些肉类、鸡蛋、豆制品等含能量较高的食品,还可准备一点清汤(如番茄蛋汤、紫菜蛋汤、青菜肉丝汤等)。
晚餐:晚餐要以清淡饮食为主晚餐可以多吃一些木耳或是海带类的食物。
因为学生白天学习的时间长,所以晚上必须要补充能量,不可听信学生要减肥等类似话语,减肥也不是在这个时候。
晚餐主食可以是豆浆,豆奶,最好是稀饭,因为稀饭不仅可以提供很好的营养,又很容易消化,但不要在稀饭里加入皮蛋,因为皮蛋含铅。
可以喝些小米绿豆粥,小米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具有安眠作用,容易消化。
多吃香蕉缓解紧张情绪对于高考营养的安排,也要“对症下药”,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推荐特色食谱。
缓解紧张的食物有:香蕉、核桃等含维C多的食物;保养眼睛的食物有:维A,胡萝卜,动物内脏如猪肝;增强记忆的食物有:含DHA多的食物,对提高记忆有好处,如卷心菜、豆制品;预防大脑疲劳的食物有:富含维生素B,如大豆;抗压的食物有:番茄和柑橘还有巧克力,但切记不宜过多。
较文静的考生可多吃些红色食物:能起到活跃大脑的作用。
较急躁的考生则可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牛奶、酸奶、小鱼、小虾、芝麻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考生饮食禁忌茶、咖啡不能喝;饮料,特别是碳酸类饮料和含糖分多的饮料不能多喝。
水分补充主要靠白开水,矿泉水、果汁、菜汁。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保健品不能提高成绩。
每年一到高考,补品的广告铺天盖地,不少家长为让孩子出成绩,不惜花大量金钱购买补品。
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考后,经常有学生出现内分泌失调、生物钟紊乱等现象。
高考前的饮食注意事项高考前的饮食误区不少,盲目的饮食非但帮不了孩子,还拖了他们的后腿。
高考复习中饮食营养必须要跟上,作为“后勤部长”的考生家长要牢记高考前的饮食注意事项:让考生多吃谷物,供给充足能量;让考生多吃鱼、肉、蛋、牛奶、豆类以补充丰富的蛋白质;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均衡考生的营养,使考生保持精力旺盛;让考生多参加体育活动,避免盲目进补。
此外,考生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劳逸结合,复习一个小时左右,就要到户外稍微活动一下,使精神状态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户外散步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高考前家长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到了,学子们经过12年寒窗苦读,即将奔赴高考考场。
为了让考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心理状况,发挥出最佳水平,作为家长就注意把握好以下七个问题:一是考前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
家长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本身压力就不轻,作为家长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孩子考试的发挥。
二是家长的心情一定要愉快。
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才能好,也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考前氛围。
“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孩子还明显,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
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坚决避免家庭纠纷。
三是不要考前大幅调整孩子原有的饮食习惯。
不要贸然给孩子添加营养品或从未吃过的“特别食物”,绝对不要吃海鲜,避免闹肚子。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