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哈尔滨剑桥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创意美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生:邢晶指导教师:岳忠春讲师专业:学前教育班级: 12学前教育12班2016年5月哈尔滨剑桥学院毕业论文审阅评语哈尔滨剑桥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创意美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外形、声音、色彩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官能够接触到的物体充满好奇,这就为向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创意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材料、结构和形状,幼儿创意美术活动能够让幼儿随心所欲地使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认识。

因而,创意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更容易为幼儿们所喜欢和接受,同时创意美术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创意美术同时也是幼儿园课程中基础的教学活动。

在现如今的幼儿园的创意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现象:教师过于重视技术能力,轻视了幼儿的体验,幼儿缺少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开发。

这致使了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不能够展现出他们自我的创造想象。

为此,我尝试解决这一现象,想办法让创意美术融入到幼儿的世界当中。

我以幼儿园大班为切入点,致力于研究“创意美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的研究发现合理的计划与设计,实现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通过实施创意美术活动,开发、培养并促进幼儿本身的创造力。

关键词:创意美术;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法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研究现状 (2)1.3.1国外幼儿创意美术研究现状 (2)1.3.2国内幼儿美术教育误区研究概况 (2)1.4研究内容 (3)1.5研究方法 (3)2创意美术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4)2.1创意 (4)2.2美术活动 (4)2.3创意美术教学法 (5)2.4创意美术的特点 (5)3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必要性与原则 (7)3.1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7)3.2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原则 (7)3.2.1主体性的原则 (7)3.2.2交互性原则 (8)3.2.3全面发展的原则 (8)4幼儿园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新策略 (9)4.1教学目标由注重技能教学向注重情感教学转移 (9)4.2教学模式上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 (9)4.3教学过程上实现由独立教学模式向整体教学转变 (9)4.4教学的评价上由片面评价到全方位评价 (10)5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 (11)5.1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原则 (11)5.1.1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11)5.1.2活动过程要迎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11)5.1.3创意美术活动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 (12)5.1.4美术活动要突出创意性 (12)5.2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 (12)5.2.1绘画 (12)5.2.2手工 (13)5.2.3美术欣赏 (13)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创意美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1绪论1.1研究背景美术是人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表达对周围事物或对世界认识以及情绪态度的一种方式。

[1]美术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所以,学前教育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运用美术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幼儿的美术活动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有益于幼儿完善健全人格成的幼儿园教师设计的课程来培养的。

我们要以幼儿创意美术教育为目的,以创意美术活动作为平台和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利用绘画、手工等创意美术的活动方式,达到让幼儿主动地利用美术活动手段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目的。

我们要积极利用教育的艺术来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喜欢和热爱,将幼儿周围的世界事物用生动优美的方式和内容融合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同时传达给幼儿,让他们的双眼、双手、和思维都充分的做好发现美、创造美的准备。

因此,此论文的创意美术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究在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课设计实施方法以及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1.2研究目的及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2]本文以幼儿与创意美术教学研究对象,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创意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引起幼儿所好奇的兴趣做为切入点。

找出适合幼儿的创意美术法,是幼儿创意美术教育主要目标。

将幼儿喜欢的卡通元素,如卡通人物,动物,植物等融合在创意美术的教学中,将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卡通化,拟人化,使得创意美术的艺术形式充满了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对创意美术更有兴趣。

生动活泼的创意美术形象能够促进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卡通形象的创造,用拟人化的手法装饰每一笔,给创意美术注入感情,注入生命。

本文是以创意秘书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各种相关文献、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成果,旨在探索一条新的创意美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丰富完善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体系。

幼儿卡通创意美术全面地、形象地、直接地渗透于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开发创造潜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给幼儿带来幸福快乐的童年。

1.3研究现状1.3.1国外幼儿创意美术研究现状欧洲普及化的创意艺术教育注重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能为学校夺得绘画比赛名次的学生,同时学校在意的并不是他们绘画的作品,更加在意的是学生在这次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做到了真正从心理层面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思维、想象以及情感。

在日本,当地的幼儿园提倡幼儿的个性化创意艺术教学法,其认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而又不同的个体,学前的个性化教育要以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为出发点,发展每一个幼儿与众不同的个性。

[3]《幼儿早期教育导论》一书全面介绍了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环境因素以及儿童早期教育的实施方式。

在儿童早期教育课程阐述中,强调了儿童发起与教师发起活动的平衡、儿童的活动水平、发展水平。

强调要通过课程促进儿童的多元智能的创造性发展。

并介绍了意大利瑞吉欧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而教师的首要作用在于解读儿童的心灵,促进儿童的发展,体会儿童图画的内涵;美术教学是儿童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导相结合的过程,瑞吉欧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4]《扩展幼儿的思维:父母与教师的合作》中介绍了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提倡“人性教育”,从孩子们的能力,内在的、抽象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外在的,可观察到的行为。

福贝尔的教育哲学中,特别关注创意绘画活动,指出自我的绘画活动是孩子们的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并且绘画语言有互通性,幼儿靠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绘画反而可以表现出来。

1.3.2国内幼儿美术教育误区研究概况四川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唐莲老师发表的《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阐述了国内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的功利主义,重技术、轻感觉,不注重外在化和美感的转变,反映了教育者在我国期望快速致富的心态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的余海燕老师发表了《浅谈幼儿艺术教育误区》一文。

指出我国“艺术教育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关键性,主体性,探索性的和创造性的培养。

[5]而现实在我们幼儿园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不根据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规则的教学,急于快速成功的现象”。

《孩子的画笔会说话》一书中细腻地分析了幼儿绘画心理,指出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功利主义不可取,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环境和创意美术指导策略来帮助孩子克服绘画的问题,所以,幼儿们爱上了绘画,才能够健康成长。

1.4研究内容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从侧面入手,借助于各种生活素材进行创意美术表现、将内容材质、环保理念、地方文化、民间艺术等内涵丰富到创意美术的课程资源中去,采用多种不同颜色、材质的材质来促进幼儿的审美思想。

努力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其在认知、情感和心理上真正的和谐发展,让善与美成为外在行为,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或试图发展自己的“审美情感”“敢于创造”。

[6]此外,加大美术教师的专业培养,使教师在创意美术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艺术欣赏、鉴赏、选择和情感表达能力、创造美的能力都有广泛的兴趣。

同时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明确儿童创意美术的内涵。

从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和的角度来确定方向。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来确定幼儿创意美术、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四个方面来研究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方向。

根据四个方面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寻找一个有效的方法指导家长对孩子创艺美术教育有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艺术教育理论,使父母能够进一步明确孩子学习创意美术的有效方法,对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指导,以提高科学、有效实施。

1.5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调查、工作分析、行动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了解个体幼儿的心理、学习策略和创作心理,同时不断调整研究的方向,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通过比较幼儿的表现前后的学习和作品,验证了研究的结果。

2创意美术教学法的概念界定2.1创意“创意”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创新理念”、《现代汉语词典》的含义是:“创意构思、构思、意境”。

使用专业词义网站的含义《汉典》搜索词“创意”,解释是:“创出新意”,也指创新思想或意境。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家教授钱初熹从审美理解力的角度理解为“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7]首先,“创造性”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创造性行为”,这个词的创造性既可以从名词的角度作“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从动词的角度理解为“创造性思维”。

结合研究,我认为对“创意”一词的释义更适合于使用动词的角度理解,即产生新思想、新思维活动过程的过程,由于原始观念,反过来又促进了“变”、“变”又产生了“创造性”。

根据幼儿的认识发展,儿童在6岁以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创造力,幼儿的创造力是单一的,初步的,摇摆的,一般表现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

2.2美术活动“美术”这个词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与某些物质,如彩色纸张和画布,泥土、石头、木材、金属、木材等,形成视觉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感受的一种艺术活动。

[8]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

《现代汉语词典》在“美术”一词的解释是指绘画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