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老院院长发言稿

敬老院院长发言稿

敬老院院长发言稿【篇一:慰问敬老院(校长发言稿)】校领导发言稿尊敬的王院长、大叔大婶、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杨楼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向大家致以美好的祝愿和亲切的慰问!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你们曾在各条战线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你们仍然不遗余力,继续为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老师、少先队员们大力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环境,为老同志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首次召开的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是我国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征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

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就论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贯穿全会《决定》的思想红线和主线。

希望广大老同志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懂法、学法,崇尚科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与时俱进,为实现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篇二:敬老院活动演讲稿】“爱心之旅” 走进滍阳镇敬老院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会老,步入老年之后,年迈体弱,孤独多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们,应得到我们及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关爱老年朋友,更是义不容辞的。

十八大主题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此关键时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为建成小康社会及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特此进行“走进滍阳镇敬老院活动”。

二、活动名称关爱老人、奉献爱心——走进滍阳镇敬老院三、活动主题贯彻十八大精神宣扬爱老美德四、活动时间2013年3月30日五、活动地点滍阳镇敬老院六、主办单位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0724112班团支部。

七、工作人员安排:1、总负责人:张博、张振宇2、安全负责:秦杰、彭现斌3、礼品采购:吕松萌 4、拍照:侯梦薇八、活动目的、意义与目标:(一)目的: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希望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强化对老人的尊敬关爱的意识。

(二)意义:使孤寡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同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三)目标:让老人们对演出节目感到满意、对学生的服务感到满意。

九、活动流程(一)活动前期工作准备:1、由0724112班团支部与敬老院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洽谈具体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2、统计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项。

3、确定好要表演的节目,并排练好所要表演的节目。

4、准备好慰问品。

备注:①、各个部门准备好文艺节目。

②、收集一些冬天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窍门。

(二)活动流程3、全体人员向老人们问好,送上诚挚的祝福。

4、献上所准备好的礼物。

5、安排学生进入老人的宿舍与老人的互动,分开与老人们进行聊天、下棋等,各显其能,达到让老人高兴的效果。

6、帮助老人打扫清洁卫生。

7、给老人们讲讲冬天的生活保健和养生之道,介绍一些方便实用生活小窍门和健康知识。

8、聆听,老人特别是革命老前辈自我回忆往事及才艺展示(如果可行的话)老年人喜欢追忆年轻时代的往事,尤以大跃进及文革时期居多,也可利用此机会使同学们加强对历史的了解。

9、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才艺表演。

适当让老人们多参与,多表演节目。

①由郑晨宇同学带来的舞蹈。

②由赵明博同学进行葫芦丝演奏。

③由王驰等人进行双节棍表演。

④由周琦同学演唱??⑤如果有会戏曲的同学可演唱一段。

10、全部活动结束后,活动参加者和老人告别,合影留念。

最后按原路返校,整个活动结束。

十、活动经费预算:1、横幅制作:5*5=25元2、水果:50元3、路费50元总计:125元十一、注意事项:1、集合必须准时。

出返程中一定得注意安全,不得出现打闹杂乱现象。

2、着装整洁。

3、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4、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5、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时应注意不可有太大响声,不可长时间吵闹起哄,尽量避免老人较大的活动及情绪波动,以避免老人出现身体不适。

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独寂寞感,交流时语言须亲切。

由于代沟严重,老年人的许多生活习惯及言谈话题与大学生当下习惯有较大不同,务必时刻保持“有兴趣”。

7、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8、手机要保持开机状态,方便相互联系。

9、天气是否适合进行活动。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0724112班团支部 2013年3月27日【篇三:全国一级模范敬老院杜广河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发言稿】血肉相连是此情冠县兰沃中心敬老院院长杜广河3月24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叫杜广河,现任冠县兰沃中心敬老院院长,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血肉相连是此情”。

在汇报之前,首先向大家简介一下我们敬老院的基本情况:我院位于冠县兰沃乡,著名的黄河故道边上,占地100余亩,果林环抱,优静清新,13000平方米的楼房平房,粉墙红瓦、雅致洁净,260间宾馆式的宿舍,520张高标准床位,让周边8个乡镇的380多位五保供养对象找到了一生也不曾有过的温馨家园。

在准备这次汇报的时候,我反复盘点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琐碎事干了一大堆,但件件都是芝麻绿豆,鸡毛蒜皮,没一件能感人至深,没一件能催人泪下,这行么?值得回报吗?因此越写越心虚,越写越没有底气,听了牟书记在全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报告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当的教育,深入基层,看民生,问寒暖,摸实情,听真话,深反省,干实事,让密切联系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再次得到发扬,让党和群众更加心相连,意相通,情更浓。

在回顾历史,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谋幸福,和群众心连心,始终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是克敌制剩的法宝。

正是由于这种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才义无反顾的团结在党的周围,历经千难万险,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后来我忽然想明白了:你不就是个敬老院长吗?你的职责不就是创建一所幸福敬老院吗?让你的380多位老人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大事,而这件大事本身就是由成千上万件小事组成的,能几年如一日的想得到,看得见,做得好每一件小事,你就算干成了一件大事。

在这个岗位上,恐怕没大机会也没大可能干一件事就感动无数人。

因此,我鼓足勇气登上这个讲台,向大家汇报是怎样做好这些凡人琐事的。

我是2008年从冠县民政局纪检组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主动担任兰沃中心敬老院院长的。

说实话,我如果不当这个院长,生活会比现在轻闲得多。

在干民政工作以前,我担任过一个乡的卫生院长。

我是医生出身,不谦虚的说,在当地也算小小的“名医”。

刚临近退职,就有医院邀请我去坐诊,也有人建议我自己开诊所,工作体面,收入又高。

我放着医生不当去干敬老院,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家人的极力反对,认为是自讨苦吃。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有着20多年工作经历的民政人,和在座民政人一样,对农村那些残疾孤寡的五保老人们,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的深厚感情。

我从内心里愿意去帮助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做事. 因为,在冠县民政局任职的时候,我就分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多年来,我走访过无数个破落凄惨的家庭,认识无数困苦潦倒的老人,我最知道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是多么困苦。

房子透风撒气,衣裳破破烂烂,脸上脏的看不见肉皮的老人常见;几块砖头之口破锅做饭的也不少;躺在土坯炕上爬不起来,想喝口热汤热水都没人给端的也不稀罕。

国家虽然发给了他们五保供养补助资金,但有的老人自己没法去领,催侄子几遍都催不动,更有的被侄子领来自己花了。

农村敬老院虽经历了,80年代、90年代两次建设,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院民生活标准低,有句话说的是,“一个院民的生活不如一个犯人的生活”。

每逢听到这些老人们的诉说,看到他们绝望无助的眼神,我心里就会一阵阵发酸,恨不能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他们。

自己虽然可以离开工作岗位,但却放不下对他们的那份感情。

正是这份感情,促使我决心把余热奉献给这些最需要温暖的人,把党的关怀,全社会的爱心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享受亲情,享受快乐,享受幸福,让他们知道,他们虽然没有子女,但有的是亲人。

他们牵连着我太多的同情怜悯和遗憾,我也尽可能的为他们解决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这是天性,更是党性,是党一贯倡导的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

正是这份感情,吸引着我来到敬老院,带领着我的380多位特殊群众,为他们谋取这辈子最后一段幸福生活;还是靠着这份感情,几年来,我对这份工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家里的事不操心,个人的身体不关注,时时牵挂的都是敬老院里的那些零零碎碎。

说出来没一件能叫“事”,可在我心里都是事,都是大事。

上任之后,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了这个门,就要让院民吃没吃过的饭菜,穿没穿过的新衣,住没住过的新房,享没享受过的医疗条件,让他们尝到一步登天的感觉!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决心。

通过努力,现在在我们院,吃的方面:菜谱每周一变,科学搭配。

保证每周四顿肉,三顿豆腐,每天一个鸡蛋,大包、水饺常包;生日四菜一汤、有蛋糕;生病有病号饭,回民有清真菜。

穿的方面:棉衣、单衣、运动衣,棉帽、线帽、遮阳帽,拖鞋、布鞋、旅游鞋一应俱全。

脏了有人洗,破了有人缝,扣子掉了有人订,不爱换洗的有人监督。

住宿方面:一律宾馆式宿舍,窗明洁净,日用品齐全,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室内都卫生间。

医务室专职医生坐诊,并建起了高标准的病房,设床位16张,有县级医院专家来院查房、治疗。

小病不出门,大病送医院;有专人护理,专人送饭。

全院有不能自理的老人70多位,常年卧床20余人,经常换尿布、洗被褥,擦屎端尿,清洗身子,做到室内无异味、病人无褥疮,全天24小时护理不缺位。

建院以来,没有一位老人因耽误医治而去世。

优越的物质生活,让老人们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觉。

一个老太太叫马秀兰在换上新衣服后非要回家不可。

回来后高兴得不行。

我问她干什么去了,她说:“回去顺着大街从东头到西头,来回走了一圈儿!让他们看看!跟有儿女的庄乡比一比,我也穿上了全新的衣裳。

”由于特殊的境遇,五保老人不少在家一辈子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更没有话语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