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word资料17页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word资料17页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课程编号:070088英文名: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后置课:《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等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郭海儒选定教材:Stanley L. Bru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Fort Worth, TX: The Dryden Press, 2000.课程概述:本课程采用清晰和有趣的方式结合现实讲述经济学的历史,分别介绍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学派、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阶级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并结合实际做出客观评价,同时有选择地介绍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小穆勒、李斯特、罗雪尔、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杰文斯、瓦尔拉、门格尔、马歇尔、凯恩斯、凡伯伦、诺斯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和主要贡献,较好地总结经济学流派兴衰交替的一般规律,深化对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理解与反思,奠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能力。

教学目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流派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思想,了解各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思想流派的兴亡,充分认识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思想产生的具体条件和互补性,甄别西方宣传的“华盛顿共识”——市场自由化、政府最小化和私有化的缺陷,初步掌握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能力,为解决我国面临的失业、市场风险、公有与私有之争等热点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经济思想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的背景和原因,注重分析和比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过去和当代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分析;双语教学,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英文课件教授,既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原义,又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英文原版材料独立研究的能力;随堂的思考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反思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思想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500-1550s)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最早的经济学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的形成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评价,同时还要了解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并联系实际分析重商主义思想的现实应用和利弊。

难点是对重商主义主要原则的理解,以及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商主义概述(OVERVIEW OF MERCANTILISM)一、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二、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则三、重商主义代表的阶层四、重商主义存在的合理性五、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第二节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MAJOR FIGURES)一、蒙克列钦二、托马斯·孟三、配第的代表作和主要思想第三节挥之不去的重商主义思想(LINGERING MERCANTILISM)主要分析重商主义思想的实际运用,联系经济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美日贸易摩擦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的历史和现实。

思考题(QUESTIONS AND DISCUSSION)1.重商主义为什么又叫重金主义?2.在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由来和利弊3.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则4.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第二章古典经济学(The Classical School, 1776-1860s)课时分配:9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要掌握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还要掌握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西斯蒙第、萨伊、小穆勒等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贡献;树立对19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正确认识,自觉抵制“华盛顿共识”的错误主张。

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经济学概述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二、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原则三、古典经济学代表的利益、四、古典经济学存在的合理性五、对古典经济学的评价第二节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一、斯密的主要著作和经济学思想二、李嘉图的主要著作和经济学思想三、马尔萨斯的主要经济学思想四、西斯蒙第的主要经济学思想五、萨伊的主要经济学思想六、小穆勒的主要经济学思想。

思考题1. 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2. 自由放任政策与当今的市场自由化3.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4. “萨伊定律”与生产不足第三章德国历史学派(German Historical Economics, 1840s-1910s)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评价;重点掌握主要的代表人物:先驱李斯特、创始人罗雪尔、施莫勒等代表人物的思想;注重对历史学派方法论的认识。

难点是对历史学派的评价。

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派概述一、历史学派的产生背景二、历史学派的主要原则三、历史学派代表的利益四、历史学派存在的合理性五、对历史学派的评价第三节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主要介绍李斯特的生活时代、代表作、主要思想以及在学说史上的地位第三节新旧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罗雪尔的主要思想、希尔德布兰德的主要思想、克尼斯的生平、代表作、主要思想二、施莫勒等人的生平、代表作、思想和学说史上的地位。

思考题1 历史学派对古典学派批判的合理性2 李斯特对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的认识3 19世纪的自由主义与20世纪的自由主义第四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演变(The evolution of the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1840s~2004)课时分配:9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马克思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和演变、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评价;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学说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系统把握《资本论》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

难点是对《资本论》的理解和结合现实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和演变过程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三、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二、后来其他人物的代表性思想。

第三节《资本论》的结构及其主要思想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和主要结构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三、《资本论》主要思想和地位。

思考题1简要阐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原则?2比较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在价值理论上的差异3九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胜利了吗?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新发展?第五章边际主义的兴起和新古典经济学(The Rise of the Marginalist School and the Neoclassical School,1870s~1920-30s)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边际主义学派的产生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评价;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学说史上的地位,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系统把握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政策。

难点是对边际主义学派的评价,以及对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政策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边际主义学派概述一、边际主义学派的产生背景二、边际主义学派的主要原则三、边际主义学派代表的利益四、边际主义学派存在的合理性五、对边际主义学派的评价。

第二节边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边际革命的先驱二、边际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的追随者第三节马歇尔与新古典经济学一、马歇尔的生平、代表作、主要思想和地位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政策。

思考题1分析新古典学派的主要原则?2评价古典和新古典的经济自由主义3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缺陷4古典、新古典和马克思在价值理论上的差异第六章美国制度学派(The American Institutionalist School, 1900s-)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制度学派的产生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评价;掌握新旧制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学说史上的地位,尤其是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系统把握新制度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

难点是对制度学派思想的了解,以及对新制度学派四大支流思想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度学派概述一、制度学派的产生背景二、制度学派的主要原则三、制度学派代表的利益四、制度学派存在的合理性五、对制度学派的评价。

第二节新旧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一、旧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二、新制度学派的五大分支思考题1.制度学派思想的合理性。

2.概述新制度学派四大支流的思想主张第七章凯恩斯经济学(The Keynesian School, 1930s-1960s)课时分配:9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凯恩斯学派的产生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评价;掌握凯恩斯学术思想发展的过程和在学说史上的地位;系统把握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中心。

难点是对凯恩斯思想发展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凯恩斯救治失业的政策主张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凯恩斯经济学概述一、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二、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原则三、凯恩斯经济学代表的利益四、凯恩斯经济学存在的合理性和评价第二节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学说史上的地位一、凯恩斯的思想演变过程二、凯恩斯的代表作和其在学说史上的地位第三节凯恩斯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思想的合理性主要从国际经济关系协调、币值稳定、国内需求管理出发分析其合理性。

思考题1.凯恩斯思想的演变过程2.凯恩斯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思想3.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4.国家与市场关系5.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失败——大萧条第八章凯恩斯主义诸流派(All Keynesian Schools, 1940s~2000)课时分配:9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凯恩斯主义诸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评价;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学说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系统把握主要流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以及不足。

难点是对凯恩斯主义诸流派的评价,以及对各种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评判。

教学内容:第一节凯恩斯学派概述一、凯恩斯主义二、后凯恩斯主义三、新凯恩斯主义第二节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介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追随者的思想、代表作和在学说史上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