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试题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试题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解析指导】
今年微写作依然保持“三选一”形式,三道题均以《考试说明》所定名著阅读内容为依据,富有创意地命制出来。

该题型已是第六次出现在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在彰显检测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既展现出不断焕发着的创新韧劲,又体现了保持试题连续性的稳定。

这让考生既有选择自主权,也利于考生的心理稳定,利于考查学科关键能力,更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第一道题要求考生从《呐喊》中任选一篇作品印象深刻的结尾,带来的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

题目的内容有选择性,《呐喊》的任何一篇均可,具有自主开放性;又加以适当的限制,必须是“结尾”,且要求复述大致内容,写出自己的启迪,又具有适度限制性。

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较之第一题,提供了三部作品,选择的空间更大;而不同的考生在选择人物以及挖掘人物“内心”的深度方面,自然千差万别,也就很好地考查出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准,利于人才的选拔。

第三道题,要求考生从《边城》《红楼梦》中,选则一位“心清如水”的人,然后写一首诗或抒情文字予以赞美。

如果说前两个题目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考力度的检测,那么这一题则旨在检测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品味。

两类能力的考查,相得益彰。

“微写作”,具体而微,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写作形式,而又与名著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兼顾了考生阅读素养的检测与助推。

三道试题巧妙设置了真实的阅读与言说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既不难为考生,又很好
地解决了名著阅读考题向来难以检测考生是否“真读”的问题。

从表达方式上看,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丰富多彩,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色的彰显,立足于语文学科命题学术品位的坚守,利于人才的有效选拔,具良好的学科教育教学导向作用。

这实在是是全国高考命题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是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一种成功经验,也是对国家学科考试测评教育工作的重要贡献。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解析指导】
今年高考的大作文依然考查了北京考生熟悉的两种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

适合不同类型的考生,既完成了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检测,更让考生经受了一次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生历练。

当前宣传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兴文化”。

兴文化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其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
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维度联想思考。

考生可以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名言警句,以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的精神;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根脉。

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用形象去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

2019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19年身边也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生;2019年也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众多考生迈入成年,经过高考选拔,即将进入大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题目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同时,题目要求考生将这种思考赋予一种色彩:可以是代表收获与辉煌的金黄色,可以是代表热烈与激情的鲜红色,可以是代表希望与繁荣的绿色,可以是代表高尚与宏远的蓝色……考生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写抒情散文,给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预留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两道作文题对日常写作训练的价值导向清晰明确。

北京高考试题这种强势的特殊“媒介”,有力地启示我们,这些作文题又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社会现实,决不能躲进远离生活的“象牙塔”里。

我们首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展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

北京卷在作文“二选一”“微写作”这种形式的写作命制尝试,都走在了全国各类选拔性命题的前沿,既“开风气”又“为师”,又有筚路蓝缕之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