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史实的学习,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辩证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实材料,提高获取和提炼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合和分析材料,提高评价历史的能力,形成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前预习、上网搜寻资料、小组分工探究的形式,掌握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合作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历史影响的分析,形成运用辩证法的分析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统一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秦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凸显了专制主义的色彩,引起人民的反对,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从皇帝制度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感悟昨日之专制与今日之民主法治。

3)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制度的建立、完善都是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二、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其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即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较为健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

三、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史学分析法、启发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设计:用大屏幕打出当今较有知名度的皇帝戏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皇帝戏,带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逐渐引入到本子目的讲授。

师:同学们,大家好。

现在在电视屏幕上又掀起了一股“皇帝热”。

有不少的电视剧的编导们都热衷于皇帝题材,争先恐后地推出一部又一部的皇帝戏。

先有《末代皇帝——溥仪》,《雍正皇朝》、《戏说乾隆》,接着又有《朱元璋》、《秦始皇》、《康熙大帝》,之前有拍了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武则天》。

“皇帝戏”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啊。

同学们,有那么多皇帝戏,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究竟是谁首先创立了皇帝制度呢?生:教师:没错,皇帝制度,就是秦始皇所创立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秦始究竟是怎样创立皇帝制度的,他所创立的皇帝制度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对我国历史发展又有怎样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了解到了西周的历史了,那西周灭亡之后,就是到了东周了,那么东周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知道是那两个部分吗?学生回答:教师:没错,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时期。

那么从初中的学习内容中,我们知道春秋有“春秋五霸”,战国有“战国七雄”,那么秦始皇是怎样一步步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呢?首先我们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秦始皇)教师:刚刚这一片段,就是《秦始皇》主题曲。

那么现在估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秦始皇的那股气势了。

大家记不记得在这首歌的一开始的那句歌词呢?这首歌一开始是这样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那么说到秦王扫六合,秦王是怎么扫的呢?首先,大家就先翻到课本第8页,先看一下第一段话(同时PPT展示),那么在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就先后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赵国,从而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教师:那么秦国为什么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呢?是不是因为他有一个变法啊,那是什么变法呢?(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在课前,老师就让同学们了解了解商鞅变法了,那么现在大家就帮老师填教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对于商鞅变法有十分深入的了解了。

秦国,就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实力日益强大,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的。

教师:同学们,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减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现在假设你是秦王嬴政的一个臣子,现在秦王嬴政出并天下,认为“王”这个称号不足以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要求你们给他取个名号,大家会给他取怎样的名号呢,为什么要给他取这样一个名号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展示秦始皇图片)学生:教师:作为秦王的臣子,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尽职的,给秦王取得名号都是很不错的啊。

那么现在我们来到当时的秦国,看一下秦王和他的臣子是怎样确定秦王最终的名号的。

教师:话说秦王打下了天下,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就认为“王”这样一个称号已经不足以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所以就命令他的臣子商议他的称号。

有的臣子提出“泰皇”这个名号,因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所以就用“泰皇”这个称号来显示秦王的丰功伟绩。

但是秦王不满意,决定要用“皇帝”这个称号来作为自己的名号。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皇帝”这个称号吗?学生:教师:没错,秦始皇就是从“三皇”中取了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了个“帝”字,合成了“皇帝”。

大家看看历史纵横,三皇指代的是伏羲、神农、皇帝。

五帝指代的是皇帝、颛顼、帝喾、唐饶、虞舜。

皇帝这样一个称号就足以显示他的丰功伟绩了。

那么从这以后,皇帝成为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老师:秦始皇将自己称为“皇帝”之后,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又实行了哪些措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秦始皇为了巩固皇帝制度所实行的措施。

老师:第一,秦始皇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第二,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第三,皇帝所用玉印称为“玺”。

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吗?(PPT展示文字资料的同时,展示玉印的图片)学生:老师:没错,这就是用来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的,从而可以增强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

另外,秦始皇还实行了其他的制度的。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是集中在秦始皇一人之身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从而不断自己的权力的。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说完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可以从秦始皇为巩固皇帝制度的措施来推理出皇帝制度的特征的。

老师:秦始皇将各个大权归于一人之身,并且将规定自己一人才能称为“朕”等措施,是不是显示了“皇权至上”,是不是显示了他的地位不可僭越啊?学生:老师:在同学们语文课上学到的《阿房宫赋》中,是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那这个说明了,秦始皇通过以皇位传给二世、三世,一直传至万世,通过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PPT展示《阿旁宫赋》文字)学生:老师:那一开始说到秦始皇规定皇帝一人称“朕”,命令称“制”或“昭”,那是不是显示了皇帝独尊啊?学生:老师:没错,以上三点就是皇帝制度的三大特征。

第一,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第二,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

第三,皇帝独尊。

老师:同学们,一开始我们就说到了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那么皇帝制度对我国的历史又有什么历史意义呢?请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来解答一下老师这个问题啊。

(PPT展示文字资料)学生:老师:一方面是专制,另一方面是统一封建王朝,对吧。

第一,皇帝将一切大权均归一人身上,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性,对于以后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以后的皇帝逐渐强化中央集权和个人专权。

专制型,从一个方面,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秦始皇的暴政和专制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二,皇帝实行皇帝制度,巩固了他首创的皇帝制度,巩固了他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为人民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PPT展示文字资料)情境营造:大屏幕上同时展示秦始皇嬴政和秦统一六国后的疆域这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回顾上一子目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自然地引入本子目要讲解的课本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同时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想象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老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个雄才伟略的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那么面对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治理好国家吗?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维护和巩固你的大帝国的统治呢?(提供大约2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学生:略老师:大家都就自己的想法规划对刚建立起来帝国的建设工作,很好!答案虽不一致,但是有一点可以相同的是,大家都想方设法巩固自己的政权,对吧?那么当时秦始皇是怎么做的呢?除了建立皇帝制度之外,建立中央官制也是他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我们将学习这项措施。

情境营造:在大屏幕上显示秦朝中央官制的结构图。

如下:师:同学们,请看这幅结构图,这就是秦朝中央官制的结构图了,大家可以尝试记住官职。

然后想想:假如你担任的是秦始皇、三公、九卿中的一个职位,你对自己的地位、职权有何感受呢?下面有请五个小组的代表上场演绎“杯酒话职权”。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能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较好地认识皇帝以及中央官制中三公九卿的职权。

通过提出各自的困惑,可以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学生:表演……(如下)情境营造:五个小组代表上台,分别就坐于各自椅子上。

皇帝扮演者位于讲台中央,丞相、御史大夫扮演者位于皇帝的左右侧,太尉、九卿扮演者再次之就坐,大家作饮酒聊天状。

角色扮演——杯酒话职权:由之前准备好的五个小组派代表分别扮演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这些角色,并就课前准备好的发言资料进行对话。

老师:感谢以上同学的倾情表演,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鼓励!相信通过“杯酒话职权“的表演,大家对中央官制中三公九卿的职责都有一定的了解了。

那么大家知道中央管制的特点吗?请看以上两则简短的材料,然后提炼归纳其特点。

情景营造:在大屏幕上展示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材料二:“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课堂设问:结合材料,思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阅读材料,锻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回答……老师:很好!大家基本上都提炼出正确的答案。

综合大家的答案归纳起来中央官制的特点主要两点: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好了,大家知道了中央官制的特点,那么下面我们打开“学思之窗”,一起来思考下面这道题,深化对中央官制的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