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题三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林德曼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利
2.生物物种存在、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基因
B.个体
C.种群
D.群落
3.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 )
A.紫外光
B.红外光
C.红橙光
D.绿光
4.某些植物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
A.春化现象
B.温周期现象
C.昼夜节律
D.物候节律
5.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
6.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 )
A.阿伦定律
B.谢尔福德定律
C.贝克曼定律
D.霍普金斯定律
7.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
A.坡向
B.坡度
C.海拔
D.水分
8.若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下降型
9.
A.种群初始数量
B.环境容量
C.种群增长率
D.增长时间
10.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种群的( )
A.宴际增长率
B.自然增长率
C.内禀增长率
D.瞬时增长率
11.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12.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 )A.种群平衡
B.种群大爆发
C.种群衰退
D.周期性波动
13.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冬小麦
B.油菜
C.菠菜
D.晚稻
14.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生物群落
15.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 )
A.伴生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罕见种
16.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l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
17.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 )
A.磷
B.钙
C.氮
D.铁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动态系统
B.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
C.能量单向流动
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19.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老虎
B.蝗虫
C.真菌
D.水稻
20.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__________相互关系的科学。
2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
23.生态型是同种生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产生__________适应的结果。
24.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__________,又叫栖息地。
25.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可能成为__________因子。
26.生物生长发育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__________温度。
27.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__。
28.种群密度可分为原始密度和__________密度。
29.一种生物进入新的适宜其栖息繁衍的地区,种群迅速增长,并对该地区原有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0.K对策生物与r对策生物有许多不同点,__________对策生物通常繁殖率低、寿命长。
31.“青蛙吃昆虫”,这种种间关系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32.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体现在形态结构适应、行为适应和__________适应等三个方面。
33.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约降低__________℃。
34.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__________的三个层次。
35.同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称为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
36.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__________生产。
37.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__________。
38.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__。
39.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____圈中。
40.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41.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 )
42.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 )
43.氮循环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
( )
44.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 )
45.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 )
46.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 )
47.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为了利于被捕食者(如羊)种群的生存,最好将其捕食者(如狼)全部消灭。
( )
48.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环境的生理机制。
( )
49.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 )
50.落叶阔叶林没有明显的季相交替。
( )
四、简答题:51~53小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
51.有效积温法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52.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53.热带雨林植被有哪些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
54.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1.D2.C3.A4.A5.C6.A7.D8.A9.A10.C11.D12.B13.D14.D15.B16.B17.C18.B19.C20.A
二、21.环境22.水平结构23.趋异24.生境25.限制26.三基点27.生理辐射(或生理有效辐射)28.生态29.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30.K31.捕食32.生理33.0.634.生物多样性35.演替36.次级37.食物网38.分解者39.岩石40.能量
三、41.×42.√43.√44.×45.√46.√47.×48.√49.√50.×四、答案要点:
51.(1)预测昆虫的年发生世代数;
(2)预测生物的地理分布北界;
(3)预测来年的害虫发生程度;
(4)推算昆虫的年发生历及植物的物候期;
(5)制定农业区划;
(6)预报农时。
52.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
(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53.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
(3)无明显季相交替;
(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五、答案要点:
54.
(1)初级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的总量。
(2)环境条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①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
②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最易成为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③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初级生产力;
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因子,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质地、结构、养分等)均影响初级生产力;
⑤C0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增高会显著提高初级生产力;⑥地形:是间接生态因子,通过影响光、温、水及养分来影响植物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