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PPT课件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PPT课件


退行性改变
那么,腰椎退行性改变 :①肥大性脊柱炎, ②下腰椎失稳症,③老年性驼背畸形,④腰 椎间盘突出症,⑤腰椎狭窄症,⑥退变性小 关节损伤性关节炎,⑦退变性椎崩裂和脊椎 滑脱,⑧膝关节增生症(骨性膝关炎)
颈椎病
[临床分型] 1、神经根型: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
手麻 2、脊髓型:单或双侧肢体无力、束带
退行性改变
4.暴力、外伤 暴力及外伤引起骨关节、肌肉、韧带损伤,加剧退变。还有 腰椎穿刺、粗暴的推拿手法、大重量的牵引也可直接破坏腰 部正常结构的完整而加速退变的可能。 5.慢性炎症 腰椎周围的各种炎症,可直接刺激周围的肌肉、韧带,造成 该部位的肌肉紧张、韧带松弛和椎管内外平衡失调而加剧腰 椎的退变。 6.先天因素 凡是能影响腰部正常活动及负荷功能的先天性畸形,如先天 性椎体融合、腰椎骶化等均可使退变过程加剧。 7.其他 如全身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各种中毒以及免疫反应紊 乱等均可导致腰椎和膝关节退行性变加剧这一不良后果。
因为后者在椎间孔上部、椎弓根下经过。 椎盘退行性疾病所产生的改变使椎间孔 上部狭窄。
椎管狭窄、后矢状韧带骨化
椎பைடு நூலகம்盘突出
腰椎正常解剖
一、椎间孔 椎间孔位于上方椎弓根至下方椎弓
根之间,可分为三段: (1)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 (2)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平面,在神经根 下方 (3)下1/3很小,在椎间孔的最低部分, 在上方小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腰椎正常解剖
二、椎间盘 正常椎间盘在腰2~4为凹陷状或
正常椎间盘
正常腰椎椎体
脊椎狭窄症
脊椎狭窄症系由于椎骨或椎间孔狭 小侵犯神经组织所致。狭窄可为骨性, 软组织或两者并有。CT最适宜用于估计 脊椎狭窄症。以前,由于脊椎狭窄症所 致下腰痛因为椎管造影的限制常未能及 时诊断。
脊椎狭窄症主要可分为三种:中心 型狭窄 、外侧型(椎间孔)狭窄关节下(侧 隐窝)狭窄
扁平状,L4~5及L5/S1常为扁平或轻 度凸出。椎间盘的密度比在其后方 含脑脊液的硬膜囊低,鉴别二者轻度 衰减值差异重要,以区分椎间盘及硬 膜囊的界面。
腰椎正常解剖
三、神经根 CT可确认神经根的位置。
四、硬膜外脂肪 硬膜外脂肪围绕椎管内的各种结
构,但在椎间盘脱出,退行性变或手 术后硬膜外脂肪可消失。可见两侧前 内椎静脉。在椎体后方中线可见脊椎 内静脉网或椎体静脉为低密度缺损。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
退行性改变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现代医疗 技术的不断提高,因退变所致的颈腰腿痛在诸多疼痛疾病中 占有主要地位,因此有必要重视对本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以期降低发病率。 那么,什么叫退行性疾病呢?与颈腰腿痛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人体进入成人期的同时,发育却逐渐停止、随之而来的就 是身体各组织的老化、退变,即进入退变期。 但我们经常发现,尽管有人年龄相似,但退变的程度却不相 同。有的人年龄仅40岁左右,但其腰椎或膝关节的X光片却 显示尤如50—60岁年龄的退变程度,这些主要取决于以下 几种因素。
脊椎狭窄症
(3)软组织成分包括后外侧方黄韧带隆凸 及前方椎间盘膨隆或脱出。
(4)CT可显示狭小的骨性椎管及隆凸的 软组织。多有硬膜外脂肪消失,但并不经 常。
(5)严重情况下,硬膜囊可极度受压,致 使CT平扫不能区分硬膜囊及周围组织。椎 管内如不注射造影剂,则不能明确了解阻 塞程度。
脊椎狭窄症
2.外侧型(椎间孔)狭窄 (1)外侧型(椎间孔)狭窄累及穿出神经,
脊椎狭窄症
1、中心型狭窄 (1)中心性狭窄系由于椎管中部狭窄所致。患者
可能已有早先存在的由于增厚的椎板向内凸起的 骨性狭窄,但可一直无症状,直至因合并退行性 变发生的软组织增厚才发病。椎体后方退行性骨 赘可导致进一步侵犯。
(2)由于先天性椎弓根短小,骨性狭窄可能很严 重,如见于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患者。这种情况, 对外加的极轻微软组织成分都很敏感。
腰椎正常解剖
五、黄韧带
黄韧带为位于小关节及椎管后外侧方 之间的窄条状软组织阴影黄韧带可增厚, 凸至椎骨,形成椎管狭窄,并偶可钙化。
六、小关节突
在椎间孔中 1/3 平面可见小关节突。 自下方脊椎的上方小关节突位于自上方脊 椎的下关节面的前及外侧方。关节间隙在 轴位CT扫描清晰可见。
椎管正常值
椎骨内含脑脊液、脂肪及其他软组织,衰 减值范围在-200--+50HU,环绕椎骨周围 的骨骼衰减值范围在+180~+1000HU 骨质与椎管内容物之交界区称为骨—软组 织界面,衰减值范围为+50~+180HU。 进行椎管测量应注意选择窗位。窗位不同 可以造成0--10mm测量差异。测量骨间距 窗位选用250--300HU
感,病理反射(+) 3、交感神经型:症状复杂:头痛、心
慌、耳鸣 4、椎动脉型:头转眩晕、恶心、呕吐
常规X线诊断颈椎病
1.颈椎曲度变直、反屈 2.颈椎序列改变 3.椎间隙变窄 4.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 5.椎间孔狭窄 6.小关节紊乱 7.后纵韧带、项韧带钙化或骨化
常规X线表现
正常颈椎-钩椎关节
椎体骨质增生
退行性改变
1.过度负荷 如重体力搬运工、舞蹈演员、运动员,其腰部长期处于被迫体位,尽管 正常人腰椎间盘可承受达600—700公斤的压力,但如果长期处于平均压 力达350公斤状态时,就可以使腰椎间盘纤维环断裂,导致髓核突出压 迫神经而引发一侧肢体的放射痛,从而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2.不良体位 通过医学工作者对腰椎间盘的压力测量表明,当人体直立时,第3腰椎 间盘压力负荷量约70公斤,但如果将腰椎向前屈曲则可以达120公斤, 如果在此情况下再负重20公斤,椎间盘内压力可骤升至340公斤。反之, 躺在床上时测得的压力最低,仅是站立时的一半,由此可见,在日常工 作、学习或生活中,如果长时间地使腰椎处于前屈或侧弯状态,则势必 加重腰椎间关节的负荷而容易发生退变。 3.慢性劳损 某些职业使腰部长期处于遭受震荡的状态,如卡车、拖拉机、装甲车驾 驶员,使腰椎间盘长时间遭受持续、反复的高压冲击,形成慢性劳损, 可加剧髓核对周围韧带的压力而容易引起撕裂及韧带骨膜下出血,严重 者可致间盘髓核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