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40’每空1’)
1.次生环境问题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环境污染;环境破坏
2.开放体系中,CT、[HCO3-]和______随pH改变,而______不变。
【答案】[CO3-];[H2CO3 *]
3.pe升高,电子活度______,体系趋向______。
【答案】降低;接受电子
4.一般水体的决定电位物质是______,若水体厌氧,其中含大量有机物则决定电位物质是______,居于两者之间则决定电位物质是______。
【答案】溶解氧;有机物;溶解氧体系和有机物体系的结合
5.大气监测可直接采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气污染物浓度高;分析方法灵敏;用量少
6.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______和______。
【答案】点源;风向不定
7.水体中存在含N化合物时,高pe和pH下NH+转化为______。
【答案】NO3-
8.监测中所用滴定管等级是______,标签上至少要标上______、日期和______。
【答案】A;名称;浓度
9.总离子强度缓冲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调节pH;保持浓度;去除干扰
二、选择题(10’每题1’)
三、名词解释(3’×10)
1.环境监测
答:从环境中长期地摄取代表环境质量的信息,并通过对污染物变化趋势,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从而制定防治污染对策的工作过程。
2.土壤潜性酸度
答: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中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
3.土壤背景值
答: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4.COD
答: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或碘酸钾等)在强酸和加热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并加入银离子作催化剂,把反应中氧化剂的消耗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
5.TSP
答:总悬浮颗粒物(TSP):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即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所有粒子
6.电子活度
答:在氧化还原半反应中,电子作为反应物时所具有的活度,通常用电子活度的负对数(pe)表示。
7.温室效应
答:
8.生物浓缩因子
答:分布在水体中的生物群类也可以参加有机污染物的分配,这种分配作用被称为“生物浓缩作用或生物积累作用”,有机污染物的这种分配性质用“生物浓缩因子”来表示。
9.阈剂量
答:阈值(threshold value)又叫阈浓度也叫阈剂量(threshold dosage)。
是指生物接触毒物后,使机体产生异常生理的、生化的或某种潜在的病理学改变的最小剂量。
10.环境标准
答:为了保护人民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环境和污染物排放源中有害因素规定的限量阈值及其配套措施所做的统一规定。